一种共轴无人机的桨叶折叠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30848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共轴无人机的桨叶折叠机构,涉及飞行器领域,针对因为变距导致桨叶挥舞方向变化从而增大机身的振动等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包括电机、挥舞轴、桨夹以及桨叶,所述电机的两侧均设置有桨毂,所述桨毂与挥舞轴之间通过塞打螺栓连接,所述挥舞轴沿塞打螺栓中心轴线带动桨夹和桨叶一同挥舞,所述塞打螺栓上设置有多个轴承,多个所述轴承分别位于挥舞轴的两侧,所述挥舞轴上还设置有螺纹孔,螺栓穿过螺纹孔将挥舞轴与总距铰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共轴无人机的桨叶折叠机构,能够有效的减小机身的振动,同时还能够避免桨叶挥舞角度过大造成打桨的情况。叶挥舞角度过大造成打桨的情况。叶挥舞角度过大造成打桨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共轴无人机的桨叶折叠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飞行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共轴无人机的桨叶折叠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共轴双旋翼无人机具有绕同一轴线一正一反旋转的上下两副旋翼,由于转向相反,两旋翼产生的扭矩能在航向不变的状态下平衡,因此不需要尾桨平衡扭矩。共轴双旋翼无人机相比于单旋翼带尾桨直升机总体尺寸小。但由于桨叶叶片较长,使直升机在水平面占据的空间较大,浪费空间资源,不便于运输和存储,因此一些相关技术提出了可实现桨叶折叠的结构。
[0003]设计桨叶折叠机构不仅要实现桨叶的折叠,还需要在桨叶展开后仍保持展开的状态,保持展开态的方式有利用弹性件弹力使桨叶保持展开,或使用结构件限制桨叶的挥舞。在设计有挥舞机构的无人机桨叶折叠机构时需要考虑到挥舞机构应在变距机构内侧,而折叠机构在变距机构外侧,同时折叠机构要求在展开后限制桨夹的挥舞,桨叶与变距机构应一起挥舞,防止因为变距导致桨叶挥舞方向变化从而增大机身的振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技术目的
[0005]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共轴无人机的桨叶折叠机构,能够有效的减小机身的振动,同时还能够避免桨叶挥舞角度过大造成打桨的情况。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共轴无人机的桨叶折叠机构,包括电机、挥舞轴、桨夹以及桨叶,所述电机的两侧均设置有桨毂,所述桨毂与挥舞轴之间通过塞打螺栓连接,所述挥舞轴沿塞打螺栓中心轴线带动桨夹和桨叶一同挥舞,所述塞打螺栓上设置有多个轴承,多个所述轴承分别位于挥舞轴的两侧,所述挥舞轴上还设置有螺纹孔,螺栓穿过螺纹孔将挥舞轴与总距铰连接,所述桨夹与总距铰之间还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与总距铰和桨夹之间还设置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用于使弹性件距总距铰和桨夹之间有间隙,所述桨夹上还设置有折叠限位片。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挥舞轴和桨毂的接触面上还设置有钝角凸台,所述钝角凸台用于限制挥舞轴的挥舞角度。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桨夹为U型,所述桨叶的一端位于桨夹的U型槽内,通过螺栓与桨夹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总距铰上还设置有固定限位片,所述固定限位片用于限制桨夹的运动。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折叠限位片上设置有上通孔和下通孔,所述上通孔通过螺栓与桨夹连接,所述下通孔通过螺栓与弹性件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3]本技术通过挥舞机构设置在变距机构内侧,避免了变距导致挥舞角度的变化,减小了机身的振动;挥舞轴上设计了一种凸台结构,限制了桨叶的挥舞角度,避免桨叶挥舞角度过大而造成打桨情况;折叠机构设计了弹性件结构,便于桨叶在电机旋转后展开,同时也便于限制桨夹挥舞;折叠机构中还设计了固定限位片和折叠限位片,使桨叶在展开后能限制桨夹的挥舞,需要折叠桨叶时可以采用手动的方式转动折叠限位片将桨叶折叠。本技术提出一种共轴无人机的桨叶折叠机构,能够有效的减小机身的振动,同时还能够避免桨叶挥舞角度过大造成打桨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折叠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挥舞轴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1、桨叶;2、桨夹;3、总距铰;4、桨毂;5、电机;6、固定套;7、塞打螺栓;8、挥舞轴;9、固定限位片;10、弹性件;11、折叠限位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19]通过图1

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共轴无人机的桨叶折叠机构,包括桨叶1、桨夹2、总距铰3、桨毂4、固定套6、弹性件10、挥舞轴8、固定限位片9和折叠限位片11。
[0020]桨毂4与挥舞轴8通过塞打螺栓7连接,挥舞轴8能绕塞打螺栓7中心轴线带动变距机构、折叠机构、桨夹2和桨叶1一起挥舞。在塞打螺栓7上装有4个轴承平均分布于挥舞轴8的两侧,以便于实现桨叶1的挥舞。挥舞轴8的轴内打有螺纹孔,与总距铰3通过螺栓进行连接。
[0021]在挥舞轴8与桨毂4的接触面处设计了一个钝角凸台,使挥舞轴8在桨毂4的限制下,限定了最大的挥舞角度,避免桨叶1挥舞角度过大。水平状态下挥舞轴8接触面的尖端部分与桨毂4接触,当桨叶1向上挥舞时挥舞轴8绕塞打螺栓7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后挥舞轴8接触面上半部分与桨毂4接触,当向下挥舞时则挥舞轴8接触面下半部分与桨毂4接触,从而限制挥舞角度。
[0022]在总距铰3上通过螺栓将固定限位片9固定住,同时弹性件10也通过螺栓一端与总距铰3相连,另一端与桨夹2相连。在弹性件10与总距铰3和桨夹2之间有固定套6相隔,使弹性件10距总距铰3和桨夹2有一定距离,避免弹性件10碰到总距铰3和桨夹2。折叠限位片11上方的孔为通孔,通过螺栓与桨夹2相连接,螺栓并未拧紧以使折叠限位片11能够转动,折叠限位片11下方的孔为螺纹孔,通过螺栓连接弹性件10,而与桨夹2没有连接。因此折叠限位片11能转动以便于桨叶1展开后能手动折叠桨叶1。
[0023]当桨夹2和桨叶1处于折叠态时,固定限位片9的底边与折叠限位片11的左侧边重合,电机5转动后通过离心力将桨叶1展开,展开后折叠限位片11的底边与固定限位片9的右
侧边接触,在弹性件10拉力的作用下使折叠限位片11顶住固定限位片9,固定限位片9限制桨夹2向下挥舞,当桨夹2想向上挥舞时折叠限位片11的左侧边上半部分与总距铰3接触,从而限制桨夹2向上挥舞,通过固定限位片9和总距铰3的限制桨夹2将无法挥舞。当需要将桨叶1从展开态转变为折叠态时,只需手动将折叠限位片11逆时针转动,使折叠限位片11不再与固定限位片9接触,然后将桨叶1折叠,同时恢复折叠限位片11左侧边与固定限位片9底边接触的状态,等待下次展开。
[002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轴无人机的桨叶折叠机构,包括电机(5)、挥舞轴(8)、总距铰(3)、桨夹(2)以及桨叶(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5)的两侧均设置有桨毂(4),所述桨毂(4)与挥舞轴(8)之间通过塞打螺栓(7)连接,所述挥舞轴(8)沿塞打螺栓(7)中心轴线带动桨夹(2)和桨叶(1)一同挥舞,所述塞打螺栓(7)上设置有多个轴承,多个所述轴承分别位于挥舞轴(8)的两侧,所述挥舞轴(8)上还设置有螺纹孔,螺栓穿过螺纹孔将挥舞轴(8)与总距铰(3)连接,所述桨夹(2)与总距铰(3)之间还设置有弹性件(10),所述弹性件(10)与总距铰(3)和桨夹(2)之间还设置有固定套(6),所述固定套(6)用于使弹性件(10)距总距铰(3)和桨夹(2)之间有间隙,所述桨夹(2)上还设置有折叠限位片(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镇李宜恒赵萌杨超唐鹏
申请(专利权)人:零重力南京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