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壶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3076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泡茶壶组件,特点是包括烧水壶、泡茶杯和若干个饮水杯,烧水壶的形状、泡茶杯的形状和饮水杯的形状均呈圆柱状,烧水壶上开设有用于烧水的内腔,内腔还可用于收纳泡茶杯和饮水杯,其中几个饮水杯可相互叠放形成第一杯组,剩余几个饮水杯可相互叠放形成第二杯组;优点是泡茶杯与饮水杯放置在烧水壶一同携带,携带更加方便,同时内泡茶杯与饮水杯在烧水壶内能相互支撑,使其在内部不易晃动,这样茶具之间也就不会发生碰撞导致茶具损坏。这样茶具之间也就不会发生碰撞导致茶具损坏。这样茶具之间也就不会发生碰撞导致茶具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泡茶壶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泡茶用的套装组件,尤其涉及一种泡茶壶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品茶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茶壶是品茶所必用的泡茶茶具,现有茶壶的泡茶方式主要是将茶叶与水混到一起来对茶叶进行浸泡,从而使茶叶的香气和色泽溶于水中。
[0003]公开号为CN213248167U的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陶瓷泡茶壶,包括壶盖、壶沿、壶身、圈足、壶把、壶流和壶嘴。
[0004]公开号为CN210748527U的一种养生茶泡茶壶,包括泡茶壶本体、壶盖、壶嘴、壶把和固定块。
[0005]泡茶时还需要使用到较多种类的茶具,如泡茶杯、饮水杯等常用的茶具,近年来户外聚餐日渐流行,各种茶具的携带便成了问题,茶具多,需要单独的包或袋子来装各类茶具,携带不方便,也会把茶具直接放置在茶壶内,但是在携带时,茶具在茶壶内会晃动相互碰撞导致茶具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携带方便的泡茶壶组件,茶具放置在茶壶内不易发生晃动。
[0007]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泡茶壶组件,包括烧水壶、泡茶杯和若干个饮水杯,所述烧水壶的形状、泡茶杯的形状和饮水杯的形状均呈圆柱状,所述烧水壶上开设有用于烧水的内腔,所述内腔还可用于收纳泡茶杯和饮水杯,其中几个饮水杯可相互叠放形成第一杯组,剩余几个饮水杯可相互叠放形成第二杯组;
[0008]当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泡茶杯、第一杯组和第二杯组置于内腔内,所述泡茶杯的外壁同时贴靠在内腔的内壁、第一杯组的外壁和第二杯组的外壁上,所述第一杯组的外壁同时贴靠在内腔的内壁、泡茶杯的外壁和第二杯组的外壁上,所述第二杯组的外壁同时贴靠在内腔的内壁、泡茶杯的外壁和第一杯组的外壁上。
[0009]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泡茶杯的外壁上设有第一接触点、第二接触点和第三接触点,所述第一杯组的外壁上设有第四接触点、第五接触点和第六接触点,所述第二杯组的外壁上设有第七接触点、第八接触点和第九接触点,第一接触点、第四接触点和第七接触点均贴靠在内腔的内壁上,第二接触点与第五接触点相互贴靠,第三接触点与第八接触点相互贴靠,第六接触点与第九接触点相互贴靠。
[0010]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饮水杯的底部向内收缩形成插入部,两个饮水杯相互叠放时,位于上方的饮水杯的插入部从位于下方的饮水杯的杯口处插入。
[0011]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饮水杯的杯口处设有第一导向弧面,所述插入部外壁上设有与导向弧面相适配的第二导向弧面。
[0012]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饮水杯的数量为四个,第一杯组由两个饮水杯相互叠放而成,所述第二杯组由两个饮水杯相互叠放而成。
[0013]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泡茶杯的高度、第一杯组的高度和第二杯组的高度均低于内腔内壁的高度。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泡茶杯的外壁同时贴靠在内腔的内壁、第一杯组的外壁和第二杯组的外壁上,所述第一杯组的外壁同时贴靠在内腔的内壁、泡茶杯的外壁和第二杯组的外壁上,所述第二杯组的外壁同时贴靠在内腔的内壁、泡茶杯的外壁和第一杯组的外壁上,泡茶杯与饮水杯放置在烧水壶一同携带,携带更加方便,同时内泡茶杯与饮水杯在烧水壶内能相互支撑,使其在内部不易晃动,这样茶具之间也就不会发生碰撞导致茶具损坏。
附图说明
[0015]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0016]图1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在开盖后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内腔内茶具摆放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烧水壶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饮水杯的示意图。
[0022]图中:1、烧水壶;11、内腔;12、壶嘴;13、滤网;14、提手;15、壶盖;2、泡茶杯;21、第一接触点;22、第二接触点;13、第三接触点;3、饮水杯;31、插入部;32、第一导向弧面;33、第二导向弧面;4、第一杯组;41、第四接触点;42、第五接触点;43、第六接触点;5、第二杯组;51、第七接触点;52、第八接触点;53、第九接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4]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能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25]泡茶壶组件,包括烧水壶1、泡茶杯2和若干个饮水杯3,烧水壶1的形状、泡茶杯2的形状和饮水杯3的形状均呈圆柱状。
[0026]烧水壶1上开设有内腔11,内腔11用于烧水,同时还能用于放置泡茶杯2和饮水杯3,使携带更加方便。
[0027]烧水壶1的前端设有壶嘴12,壶嘴12与内腔11连通,壶嘴12向上扬起,以确保内腔11内的盛水高度,壶嘴12可用于将内腔11内的水倒出,壶嘴12与内腔11之间设有过滤网13。
[0028]烧水壶1的上提手14,提手14可让使用者方便提拿烧水壶,提手14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烧水壶11的两侧侧壁上。
[0029]烧水壶11上还设有壶盖15,壶盖15用于将内腔11的顶部封闭。
[0030]其中几个饮水杯3可相互叠放形成第一杯组4,剩余几个饮水杯3可相互叠放形成第二杯组5,优选的,饮水杯3的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个饮水杯3相互叠放形成第一杯组4,另外两个饮水杯3相互叠放形成第二杯组5。
[0031]进一步的,饮水杯3的底部向内收缩形成插入部31,两个饮水杯3相互叠放时,位于上方的饮水杯3的插入部31从位于下方的饮水杯3的杯口处插入,使两个饮水杯3相互叠放时更加稳定。
[0032]饮水杯3的杯口处设有第一导向弧面32,插入部31外壁上设有与第一导向弧面32相适配的第二导向弧面33。
[0033]当处于收纳状态时,泡茶杯2、第一杯组4和第二杯组5置于内腔11内,泡茶杯2的外壁同时贴靠在内腔11的内壁、第一杯组4的外壁和第二杯组5的外壁上,第一杯组4的外壁同时贴靠在内腔11的内壁、泡茶杯2的外壁和第二杯组5的外壁上,第二杯组5的外壁同时贴靠在内腔11的内壁、泡茶杯2的外壁和第一杯组4的外壁上。
[0034]泡茶杯2的外壁上设有第一接触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泡茶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烧水壶、泡茶杯和若干个饮水杯,所述烧水壶的形状、泡茶杯的形状和饮水杯的形状均呈圆柱状,所述烧水壶上开设有用于烧水的内腔,所述内腔还可用于收纳泡茶杯和饮水杯,其中几个饮水杯可相互叠放形成第一杯组,剩余几个饮水杯可相互叠放形成第二杯组;当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泡茶杯、第一杯组和第二杯组置于内腔内,所述泡茶杯的外壁同时贴靠在内腔的内壁、第一杯组的外壁和第二杯组的外壁上,所述第一杯组的外壁同时贴靠在内腔的内壁、泡茶杯的外壁和第二杯组的外壁上,所述第二杯组的外壁同时贴靠在内腔的内壁、泡茶杯的外壁和第一杯组的外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茶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泡茶杯的外壁上设有第一接触点、第二接触点和第三接触点,所述第一杯组的外壁上设有第四接触点、第五接触点和第六接触点,所述第二杯组的外壁上设有第七接触点、第八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波
申请(专利权)人:武义创世特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