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面变压器和电源转换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2941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平面变压器和电源转换电路,包括第一复合绕组层、第二复合绕组层、第三复合绕组层、第四复合绕组层和初级绕组,第一复合绕组层、第二复合绕组层、次级绕组、第三复合绕组层和第四复合绕组层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第一复合绕组层包括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第二复合绕组层包括第三绕组;第三复合绕组层包括第四绕组;第四复合绕组层包括第五绕组和第六绕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能够有效抑制共模噪声的平面变压器,该平面变压器在初级次级之间没有设置屏蔽绕组,通过调整次级绕组的结构从而达到降低共模噪声的目的,减少了PCB层数,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调试时间,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应用价值。值和应用价值。值和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面变压器和电源转换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开关电源PCB变压器
,尤其是指一种平面变压器和电源转换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平面变压器区别于绕线变压器,是将绕线印制在PCB上,通过层叠压合而成,最后套上磁芯,从而在减小变压器体积同时能够实现与普通绕线式变压器相同的功能。在反激电源中,平面变压器由于层间电容、绕组结构等原因也会存在共模噪声的问题。现有PCB平面变压器和普通绕线变压器类似,调整变压器共模主要是在初级与次级绕组之间增加屏蔽层,使初级绕组至屏蔽层和次级绕组至屏蔽层的共模相抵消接近0从而达到减小共模噪声的目的。但是这种方法会增加PCB的层数,增加成本。
[0003]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成本较低,能够有效降低共模噪声的平面变压器和电源转换电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平面变压器,包括第一复合绕组层、第二复合绕组层、第三复合绕组层、第四复合绕组层和初级绕组,所述第一复合绕组层、第二复合绕组层、次级绕组、第三复合绕组层和第四复合绕组层由上至下依次设置;
[0006]所述第一复合绕组层包括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所述第一绕组为第一次级绕组,所述第二绕组为次级屏蔽绕组的至少部分绕组;
[0007]所述第二复合绕组层包括第三绕组和第一反馈绕组,所述第三绕组为初级绕组的至少部分绕组;
[0008]所述第三复合绕组层包括第四绕组和第二反馈绕组,所述第四绕组为初级绕组的至少部分绕组;
[0009]所述第四复合绕组层包括第五绕组和第六绕组,所述第五绕组为第二次级绕组,所述第六绕组为次级屏蔽绕组的至少部分绕组。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次级绕组为次级绕组的至少部分绕组;第二次级绕组为次级绕组的至少部分绕组。
[0011]进一步的,所述初级绕组包括第一绕层、第二绕层、第三绕层和第四绕层,所述第一绕层、第二绕层、第三绕层和第四绕层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初级绕组的第一端头设置于所述第二绕层或第三绕层。
[0012]进一步的,所述初级绕组的第二端头设置于所述第二复合绕组层或第三复合绕组层。
[0013]进一步的,所述初级绕组的第一端头与初级电路的电位动点连接,所述初级绕组
的第二端头与初级电路的电位静点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反馈绕组的第一端头与次级电路的电位动点连接,所述第一反馈绕组的第二端头与所述第二反馈绕组的第一端头连接,所述第二反馈绕组的第二端头与次级电路的电位静点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反馈绕组的绕制方向与所述第二反馈绕组的绕制方向相反。
[0016]进一步的,所述次级屏蔽绕组的第一端头与次级电路的电位静点连接,所述次级屏蔽绕组的第二端头悬空。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绕组设置于所述第一绕组的外侧,所述第六绕组设置于所述第五绕组的外侧。
[00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反馈绕组设置于所述第三绕组的外侧,所述第二反馈绕组设置于所述第四绕组的外侧。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能够有效抑制共模噪声的平面变压器,该平面变压器在初级次级之间没有设置屏蔽绕组,通过调整次级绕组的结构从而达到降低共模噪声的目的,减少了PCB层数,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调试时间,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技术的具体结构:
[0021]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电源转换电路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的电源转换电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的平面变压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平面变压器的L1线EMI测试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平面变压器的N线EMI测试图;
[0027]1‑
初级电路;2

次级电路;3

次级屏蔽绕组;4

第一反馈电路;5

第二反馈电路;
[0028]100

E片;101

I片;
[0029]211

第一绕组;212

第二绕组;221

第三绕组;222

第一反馈绕组;230

初级绕组;241

第四绕组;242

第二反馈绕组;251

第五绕组;252

第六绕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3]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4]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面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复合绕组层、第二复合绕组层、第三复合绕组层、第四复合绕组层和初级绕组,所述第一复合绕组层、第二复合绕组层、次级绕组、第三复合绕组层和第四复合绕组层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复合绕组层包括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所述第一绕组为第一次级绕组,所述第二绕组为次级屏蔽绕组的至少部分绕组;所述第二复合绕组层包括第三绕组和第一反馈绕组,所述第三绕组为初级绕组的至少部分绕组;所述第三复合绕组层包括第四绕组和第二反馈绕组,所述第四绕组为初级绕组的至少部分绕组;所述第四复合绕组层包括第五绕组和第六绕组,所述第五绕组为第二次级绕组,所述第六绕组为次级屏蔽绕组的至少部分绕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级绕组为次级绕组的至少部分绕组;第二次级绕组为次级绕组的至少部分绕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面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绕组包括第一绕层、第二绕层、第三绕层和第四绕层,所述第一绕层、第二绕层、第三绕层和第四绕层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初级绕组的第一端头设置于所述第二绕层或第三绕层。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面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绕组的第二端头设置于所述第二复合绕组层或第三复合绕组层。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面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绕组的第一端头与初级电路的电位动点连接,所述初级绕组的第二端头与初级电路的电位静点连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面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馈绕组的第一端头与次级电路的电位动点连接,所述第一反馈绕组的第二端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德湖游碧锋郭修根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吉安奥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