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混凝土转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2817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转换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制成的至少两片剪力墙、上层梁、下层梁;其中,在转换层设置横截面由上到下逐渐变小的剪力墙并与上层梁、下层梁形成空间桁架效应。上、下层梁主要受轴力,因此上、下层梁截面高度较小,避免了梁式转换结构占用建筑空间的问题,提高了空间使用率,受拉力较大的梁可采用预应力技术进行裂缝控制,变截面高度剪力墙很好的将竖向力传递给框支柱,传力直接;这个结构的构造简单,用料节省,耐久性更佳,避免了厚板转换和钢结构桁架转换的缺点。避免了厚板转换和钢结构桁架转换的缺点。避免了厚板转换和钢结构桁架转换的缺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筋混凝土转换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转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转换结构是建筑工程中的一种结构形式,随着城市的建设发展,很多建筑的需求向多功能发展,使得一些建筑使用功能沿竖向发生变化,从而会出现竖向构件不连续的问题,如上部采用满足小空间需求的剪力墙,下部采用满足大空间需求的框架柱,需要在不连续的结构构件中间设置转换结构。
[0003]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有梁式转换结构、厚板转换结构、钢桁架转换结构等。梁式转换结构采用大梁来完成竖向荷载的传递,有构造简单的优点,但是由于采用梁的抗剪来传递上部竖向构件的轴力,导致梁截面非常大,严重占用建筑使用高度,不方便设备走管和功能使用;另外,由于梁截面粗大,施工支模对下层楼盖的承载能力要求也很高;因而导致转换层和下层楼盖、施工措施等造价较高。厚板转换结构只是梁式转换结构的一个变种,厚板的厚度虽然比转换梁截面高度小,但是该层混凝土用量更多、结构更重,抗震不利且施工困难,造价也较高。钢结构桁架转换结构,其优点是钢结构较轻和钢材传力可靠,但是钢结构构件需吊装、节点需现场焊接组装,对施工机械、施工工人、施工组织均提出较高要求,现场焊接质量把握不好可能会带来灾难性后果;另外,钢结构尚需进行防锈防火处理,耐久性较差,平时需维护,一定年限还需进行全面维修;钢结构的总体造价一般也比钢筋混凝土的造价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转换结构,在转换层设置横截面由上到下逐渐变小的剪力墙并与上层梁、下层梁形成空间桁架效应。上、下层梁主要受轴力,因此上、下层梁截面高度较小,避免了梁式转换结构占用建筑空间的问题,提高了空间使用率,受拉力较大的梁可采用预应力技术进行裂缝控制,变截面高度剪力墙很好的将竖向力传递给框支柱,传力直接;这个结构的构造简单,用料节省,耐久性更佳,避免了厚板转换和钢结构桁架转换的缺点。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钢筋混凝土转换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制成的至少两片剪力墙、上层梁、下层梁;其中:每片剪力墙顶部正上方对应设置有框支剪力墙,底部正下方对应设置有框支柱;且每片剪力墙顶部横截面的长度不小于框支剪力墙横截面长度,底部横截面的长度不小于框支柱横截面在对应方向上的长度;
[0007]所述剪力墙的横截面由上到下逐渐变小,呈上宽下窄;
[0008]所述上层梁设置在剪力墙的顶部与框支剪力墙之间,下层梁设置在剪力墙的底部与框支柱之间。
[0009]所述上层梁与下层梁之间的净空高度不小于设定值,所形成的空间提供给设备层
等使用。
[0010]所述剪力墙厚度固定或者厚度随高度降低而逐渐变大。
[0011]所述剪力墙采用常规结构或异形结构,所述异形结构为墙体一端增设竖柱,或者墙体两端采用竖柱和斜柱取代。
[0012]所述上层梁、下层梁以及一对剪力墙所围成的空间的截面为梯形或者拱形,或者其他可形成空间且不违反传力机制的形状。
[0013]一种钢筋混凝土转换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制成的至少两片剪力墙、上层梁、下层梁;其中:
[0014]一片剪力墙为落地剪力墙,落地剪力墙的顶部直接与上层剪力墙接触,底部直接接地;
[0015]其余剪力墙顶部正上方对应设置有框支剪力墙,底部正下方对应设置有框支柱;上层梁设置在其余剪力墙的顶部与框支剪力墙之间,下层梁设置在其余剪力墙的底部与框支柱之间;且至少有一个上层梁、一个下层梁的一端同时搭在落地剪力墙的侧面墙壁上;
[0016]每片剪力墙顶部横截面的长度不小于框支剪力墙横截面长度,底部横截面的长度不小于框支柱横截面在对应方向上的长度;
[0017]所述剪力墙的横截面由上到下逐渐变小,呈上宽下窄。
[0018]所述上层梁与下层梁之间的净空高度不小于设定值,所形成的空间提供给设备层等使用。
[0019]所述剪力墙厚度固定或者厚度随高度降低而逐渐变大。
[0020]所述剪力墙采用常规结构或异形结构,所述异形结构为墙体一端增设竖柱,或者墙体两端采用竖柱和斜柱取代。
[0021]所述上层梁、下层梁以及一对剪力墙所围成的空间的截面为梯形或者拱形,或者其他可形成空间且不违反传力机制的形状。
[002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0023]1、采用本技术,与现有一般梁式转换结构相比,变截面高度剪力墙、上层梁及下层梁围成的空间提升了转换层的空间利用率。
[0024]2、采用本技术,与现有一般梁式转换结构、厚板转换结构相比,变截面高度剪力墙、上层梁、下层梁形成结构,受力类似于桁架,构件主要承担轴力为主,传力直接,用料节省。
[0025]3、采用本技术,与现有一般钢桁架转换结构相比,构造简单、耐久性更好、造价便宜。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所述一种钢筋混凝土转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图1的A

A方向剖视图。
[0028]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0029]1‑
框支柱、2

下层梁、3

剪力墙、4

上层梁、5

框支剪力墙。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31]实施例1
[0032]如图1、2,一种钢筋混凝土转换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制成的两片剪力墙、上层梁、下层梁;其中:每片剪力墙顶部正上方对应设置有框支剪力墙,底部正下方对应设置有框支柱;且每片剪力墙顶部横截面的长度不小于框支剪力墙横截面长度,底部横截面的长度不小于框支柱横截面在对应方向上的长度;
[0033]所述剪力墙的横截面由上到下逐渐变小,呈上宽下窄;
[0034]所述上层梁设置在剪力墙的顶部与框支剪力墙之间,下层梁设置在剪力墙的底部与框支柱之间。
[0035]所述上层梁与下层梁之间的净空高度不小于设定值,以便楼层使用,一般结合设备层使用。
[0036]所述剪力墙厚度根据计算确定,也可以采用变厚度、竖柱+薄墙或者竖柱+斜柱等异形形式,使得传力直接又节省材料。
[0037]因为剪力墙长度是上宽下窄,为了保证受力连续,不同高度位置的截面面积应一致,则剪力墙可以上薄下厚,长度和厚度同时变化,可以达到混凝土量最省,但是施工比较困难,因此这样的做法不常用。
[0038]如果为了方便施工,采用同厚度变长度的剪力墙,则厚度比较大,此时为了节省,也可以把框支柱往上延伸到框支剪力墙下,则横截面渐变的剪力墙厚度可以大为减薄,因为大部分力会直接从向上延伸的框支柱那里往下传递,变截面高度的剪力墙也就可以减薄很多。还有一种情况,把框支柱上延伸,且横截面渐变的剪力墙在倾斜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混凝土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混凝土制成的至少两片剪力墙、上层梁、下层梁;其中:每片剪力墙顶部正上方对应设置有框支剪力墙,底部正下方对应设置有框支柱;且每片剪力墙顶部横截面的长度不小于框支剪力墙横截面长度,底部横截面的长度不小于框支柱横截面在对应方向上的长度;所述剪力墙的横截面由上到下逐渐变小,呈上宽下窄;所述上层梁设置在剪力墙的顶部与框支剪力墙之间,下层梁设置在剪力墙的底部与框支柱之间。2.一种钢筋混凝土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混凝土制成的至少两片剪力墙、上层梁、下层梁;其中:一片剪力墙为落地剪力墙,落地剪力墙的顶部直接与上层剪力墙接触,底部直接接地;其余剪力墙顶部正上方对应设置有框支剪力墙,底部正下方对应设置有框支柱;上层梁设置在其余剪力墙的顶部与框支剪力墙之间,下层梁设置在其余剪力墙的底部与框支柱之间;且至少有一个上层梁、一个下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洪涛谭甲银黄长明陈冠新林斯嘉王府昌唐嘉敏芦文江郭昌龙李蔼婵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