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2773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封堵装置,包括固定部和密封部,所述固定部包括多个支撑体,所述多个支撑体包括沿所述固定部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承段,所述支承段的近端延伸形成连接段,还包括束缚部,在自然状态下,所述连接段连接和/或抵持所述束缚部;在压缩状态下,所述连接段与所述束缚部分离,从而在保证固定部的远端本身收束的前提下,对近端进行了收束以获得更强的支撑能力,而该收束发生在释放后,也即在鞘管中使得该封堵装置整体能够适用直径较小的鞘管。小的鞘管。小的鞘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封堵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介入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封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中,因房颤导致的脑卒中,其中90%源自左心耳。有临床资料显示房颤时,心脏外科手术中切除左心耳可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这提示左心耳在血栓栓塞中的危害。既然左心耳是血栓的窝点,那么封堵左心耳的开口就可以消除左心耳内血栓形成的基础。通常,通过左心耳封堵器对左心耳封堵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房颤导致的脑卒中方式。
[0003]为将左心耳进行有效封堵,需长期将左心耳封堵器植入于左心耳内,以实现封堵效果。因此,左心耳封堵器需具备一定的锚定结构,使其长期稳定的封堵于左心耳口部,同时避免其脱落导致器械栓塞等问题。
[0004]一般来说,开放式封堵装置拥有更小的装鞘体积,但是其对应的也是植入后支撑强度(也即锚定能力)的下降,而如果采用柱塞式的产品,其又提高了植入的难度,以及多次释放的难度。因此,需要一种兼顾装鞘输送和植入支撑强度的左心耳封堵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左心耳封堵器所存在的开放式封堵装置锚定力不足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封堵装置,具体如下:一种封堵装置,包括固定部和密封部,所述固定部包括多个支撑体,所述多个支撑体包括沿所述固定部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承段,所述支承段的近端延伸形成连接段,还包括束缚部,在自然状态下,所述连接段连接和/或抵持所述束缚部;在压缩状态下,所述连接段与所述束缚部分离。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束缚部上设有至少一个容纳腔,所述连接段穿过或伸入或抵持所述容纳腔。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束缚部包括网状结构,所述网状结构的近端连接所述密封部,所述网状结构的远端连接所述固定部。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自然状态下,所述连接段的末端位于所述束缚部的最外侧边缘的内侧,且所述连接段的近端至少位于所述束缚部的远端边缘的近端侧。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自然状态下,所述封堵装置的任一纵截面投影中,所述连接段与所述束缚部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或交汇。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束缚部与所述密封部一体成型。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部内设有至少一层薄膜体,所述密封部的阻流膜在自然状态下始终位于所述连接段的远端。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部内包括第一薄膜体和第二薄膜体,所述第一薄膜体和所述第二薄膜体通过柔性件相互连接。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段的末端的延伸方向从外侧朝向内侧,或,所述连接段的末端的延伸方向从内侧朝向外侧。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段的末端设有至少一个球头。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封堵装置提供了一个束缚部,使得在自然状态下,所述连接段连接和/或抵持所述束缚部;在压缩状态下,所述连接段与所述束缚部分离,从而在保证固定部的远端本身收束的前提下,对近端进行了收束以获得更强的支撑能力,而该收束发生在释放后,也即在鞘管中使得该封堵装置整体能够适用直径较小的鞘管。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封堵装置在释放后的近端和远端在自然状态都被分别收束,具有更好的径向支撑能力,能够使固定部近端侧和远端侧受压后的形变、受力更加均衡,避免出现开放式封堵装置在受到左心耳内壁压力时,近端侧因为呈开放状而形变大、支撑力小,远端侧因为收束而形变量小、支撑力大,从而使得开放式封堵装置受到的应力集中在近端侧位置,造成应力集中,从而对左心耳内壁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封堵装置在自然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封堵装置的束缚部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封堵装置的半释放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封堵装置在自然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封堵装置在自然状态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封堵装置在自然状态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3中封堵装置的锚定结构的自然状态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4中封堵装置的密封部变形后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状态下封堵装置的密封部的薄膜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第一薄膜体和第二薄膜体之间不设置柔性件的封堵装置的在输送鞘管中的状态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封堵装置的薄膜体结构在释放后的状态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4中封堵装置的密封部的近端的编织丝的收束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18]需要说明的是,在介入医疗器械领域,一般将植入人体或动物体内的医疗器械的距离操作者较近的一端称为“近端”,将距离操作者较远的一端称为“远端”,并依据此原理定义医疗器械的任一部件的“近端”和“远端”。“轴向”一般是指医疗器械在被输送时的长度方向,“径向”一般是指医疗器械的与其“轴向”垂直的方向,并依据此原理定义医疗器械的任一部件的“轴向”和“径向”。实施例中提到的“连接”,包括两个组件直接相连和借助其他组件间接相连的情况。
[0019]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0]实施例1实施例1提供的封堵装置,可用于封堵左心耳,也可以用于封堵其他具有开口的体内组织,例如房间隔缺损。以下将以封堵左心耳为例进行封堵装置的详细介绍。
[0021]请参考图1,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封堵装置100在自然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封堵装置100包括固定部120和与固定部120连接的密封部110。密封部110和固定部120沿封堵装置100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密封部110位于封堵装置100的近端,固定部120位于封堵装置100的远端。封堵装置100具有收容在鞘管内的压缩状态,以便于输送,以及从鞘管的远端伸出并自膨胀展开后如图1所示的展开状态。封堵装置100在左心耳的腔体内释放后的形态与图1完全相同或大体一致。在其他实现方式中,例如用于房间隔缺损封堵时,密封部110和固定部120可以在释放后相互抵接,以将封堵装置100固定在左心房和右心房之间的间隔上。
[0022]密封部110由多根编织丝111编织成网管,网管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套管将编织丝111的端部收口并固定。之后将网管热定型为盘状、柱状或塞子状等形状,从而得到用于封堵左心耳的开口的密封部110。密封部110包括面向固定部120的远端盘面112,以及与远端盘面112相对的近端盘面113。密封部110的内部设有至少一层作为阻流膜使用的薄膜体(图中未示出),薄膜体的边缘固定在密封部110边缘处的编织丝111上。薄膜体用于阻止血流从密封部110的一侧流向另一侧,以阻止血流在左心耳和左心房之间流通。
[0023]固定部120包括多个支撑体122,密封部110通过连接部分与固定部120连接。固定部120上的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封堵装置,包括固定部和密封部,所述固定部包括至少一个支撑体,所述支撑体的靠近所述密封部的端部延伸形成连接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束缚部,在自然状态下,所述连接段连接和/或抵持所述束缚部;在压缩状态下,所述连接段与所述束缚部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缚部上设有至少一个容纳腔,所述连接段穿过或伸入或抵持所述容纳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缚部包括网状结构,所述网状结构的近端连接所述密封部,所述网状结构的远端连接所述固定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自然状态下,所述连接段的末端位于所述束缚部的最外侧边缘的内侧,且所述连接段的近端至少位于所述束缚部的远端边缘的近端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自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勇刘国良
申请(专利权)人: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