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复合型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2644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33
本申请属于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沥青复合型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包括路面,所述路面的上表面开设有下水口,所述下水口的内底壁上开设有排水口,所述下水口相互对称的两个侧壁上均开设有转动槽,所述下水口的内壁上开设有横截面呈L形的收纳槽,所述下水口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过滤杂质的过滤网,所述下水口的内壁上设置有井盖,所述井盖的上表面与路面的上表面平齐,所述井盖的上表面贯穿设置有多个过滤口,所述下水口上设置有用于清理过滤网的清理组件。本申请具有提高排水口排水效率的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沥青复合型市政道路路面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道路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沥青复合型市政道路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沥青路面是指在矿质材料中掺入路用沥青材料铺筑的各种类型的路面。沥青结合料提高了铺路用粒料抵抗行车和自然因素对路面损害的能力,使路面平整少尘、不透水、经久耐用。因此,沥青路面是道路建设中一种被最广泛采用的高级路面。
[0003]在公开号为CN208981050U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沥青路面结构,涉及沥青公路
,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沥青面层、减震层、混凝土层以及地基层;所述减震层包括基板以及阵列设置于基板顶部的多个弹性块;所述基板固接于混凝土层;所述弹性块远离基板的一端固接于沥青面层,相邻两个所述弹性块之间设有形变槽。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当道路遭遇连续降雨时,排水口需持续排出雨水,此时,过滤网需对雨水中泥沙进行过滤,当过滤网经过长时间的过滤后,过滤网上的过滤孔易被泥沙堵塞,从而不利于提高排水口的排水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沥青复合型市政道路路面结构。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沥青复合型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包括路面,所述路面的上表面开设有下水口,所述下水口的内底壁上开设有排水口,所述下水口相互对称的两个侧壁上均开设有转动槽,所述下水口的内壁上开设有横截面呈L形的收纳槽,所述下水口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过滤杂质的过滤网,所述下水口的内壁上设置有井盖,所述井盖的上表面与路面的上表面平齐,所述井盖的上表面贯穿设置有多个过滤口,所述下水口上设置有用于清理过滤网的清理组件。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路面附近出现连续降雨天气时,雨水沿着路面移动至井盖,此时,过滤口对雨水中的大颗粒杂物进行阻挡,从而降低了下水口被堵塞的概率。随后,雨水在重力的作用下移动至下水口内并与过滤网相互接触,进而使过滤网对雨水进行过滤,从而降低了雨水中杂质堵塞排水口的概率。在此过程中,清理组件在雨水的作用下自动对过滤网进行清理,从而降低了杂质堵塞过滤网的概率,进而提高了排水口的排水效率。
[0008]进一步的,所述清理组件包括滑动设置在下水口内壁上的承重板、滑动设置在下水口内壁上的清理板、多个固定设置在清理板上表面的清理杆、转动设置在转动槽内的转动轮以及固定设置在承重板上表面的第一固定绳,所述第一固定绳的另一端绕过转动轮并固定设置在清理板的上表面,所述清理杆与过滤网上的过滤孔一一对应,所述承重板位于过滤网的上方,所述清理板位于过滤网的下方,所述下水口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承重板正对的泄水槽。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移动至下水口内时,承重板对雨水进行阻挡,当雨水堆积至一定重量时,承重板在雨水的作用下向靠近过滤网的方向滑动,进而使第一固定绳的一端跟随承重板向下运动,从而使清理板以及与清理板相互固定的清理杆在第一固定绳的作用下向上滑动,进而使清理杆对过滤网上的过滤孔进行清理,从而降低了过滤网被堵塞的概率。在此过程中,承重板的上表面逐渐移动至泄水槽的内顶壁下方,从而使雨水沿着泄水槽移动至过滤网上,进而使过滤网对雨水进行过滤。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下水口的内壁上开设有复位槽,所述复位槽内滑动设置有复位块,所述复位块的底面固定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设置在复位槽的内底壁上,所述清理板靠近复位槽的侧壁与复位块相互固定。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承重板上表面的雨水逐渐减少后,复位块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向远离过滤网的方向滑动,进而使清理板跟随复位块向远离过滤网的方向滑动,从而使第一固定绳与承重板复位,进而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
[0012]进一步的,所述泄水槽的内底壁与下水口内壁相交的棱边上开设有第一倾斜面。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沿承重板移动至泄水槽内时,雨水中的泥沙在第一倾斜面的作用下移动至过滤网上,进而降低了泥沙停留在泄水槽内的概率,从而降低了泄水槽被堵塞的概率。
[0014]进一步的,所述下水口相互对称的两个侧壁上均开设有安置槽,所述收纳槽内设置有上端开口的收纳盒,两个所述安置槽内分别滑动设置有安置块,两个所述安置块相互靠近的侧壁上共同固定设置有刮板,所述刮板的底面与过滤网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刮板靠近收纳盒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绳,所述第二固定绳的另一端与靠近收纳盒的第一固定绳相互固定。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承重板向靠近过滤网的方向滑动时,第二固定绳在第一固定绳的作用下向靠近收纳盒的方向滑动,进而使刮板在第二固定绳的作用下向靠近收纳盒的方向滑动,从而使刮板对过滤网的上表面进行清理,从而降低了过滤网表面泥沙堆积的概率,进而进一步降低了过滤网被泥沙堵塞的概率。
[0016]进一步的,所述收纳槽的内顶壁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设置有挡板,所述刮板靠近收纳盒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固定板,所述挡板靠近收纳盒的侧壁与其靠近刮板的侧壁相交的棱边上开设有第二倾斜面,所述挡板的底面与收纳槽水平部的内底壁紧贴,所述固定板的底面与过滤网的上表面平齐。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刮板向靠近收纳盒的方向滑动时,固定板跟随刮板向靠近收纳盒的方向滑动,进而使固定板靠近收纳盒的侧壁逐渐靠近第二倾斜面并最终抵紧第二倾斜面,从而使挡板在固定板的作用下向上滑动,从而使过滤网上的杂质在固定板的作用下移动至收纳盒内。在此过程中,固定板始终抵紧挡板,进而降低了雨水进入收纳盒的概率。
[0018]进一步的,所述下水口的内壁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刮板远离收纳盒的侧壁上。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承重板上的雨水逐渐减少时,复位块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下滑动,从而使第二固定绳跟随第一固定绳复位,进而使刮板以及固定板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向远离收纳盒的方向滑动,无需工作人员手动使刮板复位,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
操作难度。
[0020]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轮的外壁上开设有用于降低第一固定绳与转动轮相互分离概率的限位槽。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槽降低了第一固定绳与转动轮相互分离的概率,进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0022]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1、本申请中,当路面附近出现连续降雨天气时,雨水沿着路面移动至井盖,此时,过滤口对雨水中的大颗粒杂物进行阻挡,从而降低了下水口被堵塞的概率。随后,雨水在重力的作用下移动至下水口内并与过滤网相互接触,进而使过滤网对雨水进行过滤,从而降低了雨水中杂质堵塞排水口的概率。在此过程中,清理组件在雨水的作用下自动对过滤网进行清理,从而降低了杂质堵塞过滤网的概率,进而提高了排水口的排水效率;
[0024]2、本申请中,当雨水移动至下水口内时,承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沥青复合型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包括路面(1),其特征是:所述路面(1)的上表面开设有下水口(2),所述下水口(2)的内底壁上开设有排水口(13),所述下水口(2)相互对称的两个侧壁上均开设有转动槽(21),所述下水口(2)的内壁上开设有横截面呈L形的收纳槽(22),所述下水口(2)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过滤杂质的过滤网(11),所述下水口(2)的内壁上设置有井盖(12),所述井盖(12)的上表面与路面(1)的上表面平齐,所述井盖(12)的上表面贯穿设置有多个过滤口(23),所述下水口(2)上设置有用于清理过滤网(11)的清理组件(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复合型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清理组件(3)包括滑动设置在下水口(2)内壁上的承重板(31)、滑动设置在下水口(2)内壁上的清理板(32)、多个固定设置在清理板(32)上表面的清理杆(33)、转动设置在转动槽(21)内的转动轮(34)以及固定设置在承重板(31)上表面的第一固定绳(35),所述第一固定绳(35)的另一端绕过转动轮(34)并固定设置在清理板(32)的上表面,所述清理杆(33)与过滤网(11)上的过滤孔一一对应,所述承重板(31)位于过滤网(11)的上方,所述清理板(32)位于过滤网(11)的下方,所述下水口(2)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承重板(31)正对的泄水槽(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沥青复合型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下水口(2)的内壁上开设有复位槽(24),所述复位槽(24)内滑动设置有复位块(4),所述复位块(4)的底面固定设置有第一弹簧(41),所述第一弹簧(41)的另一端设置在复位槽(24)的内底壁上,所述清理板(32)靠近复位槽(24)的侧壁与复位块(4)相互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芳曹雨婷董丹丹杜娟胡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皖岳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