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2310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设备能量回收领域,公开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包括机体,机体包括机壳、显示屏、主板组件、电池组件、主板热电回收装置和马达振动能量回收装置;显示屏和机壳配合形成容纳空间,主板组件和电池组件均安装于容纳空间内;主板热电回收装置安装于主板组件,并与主板组件电连接;马达振动能量回收装置安装于容纳空间内,并与主板组件电连接;电池组件与主板组件信号连接。该设备可以自动回收热能和机械能,并给主板组件供电,同时多余的电量也可以通过主板组件输入至电池组件内储存,从而提高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续航能力。从而提高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续航能力。从而提高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续航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能量回收
,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及便携电子设备的充电技术,各有局限性,结构复杂,能量转换效率低,易影响移动设备正常功能,难以推广使用。
[0003]例如有的应用于手机等便携电子设备的发电方案,利用的原理有电磁感应、光电效应、热电效应、射频电磁波能量收集、压电效应等原理。电磁感应发电方案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成本高,有的方案还需要人工手摇或按压来驱动发电机,不适合实用;光电效应发电方案受限于太阳光照环境,且光照环境下电子设备发热严重,影响设备可靠性,不适合推广应用;热电效应发电方案发电量有限;压电效应发电方案多是占用空间较大,不适合实用。
[0004]上海大学郑立扬等,提出“利用压电材料发电为手机供电的方法及其压电发电装置”,该方案中的压电发电装置分为2部分,第一压电装置位于按键下方,但现在的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便携移动设备,已取消键盘;第二压电发电装置设计有专用的弹性伸缩单元和振子,结构复杂,占用空间,成本高。所以,这一方案也不实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用于使用设备时自动回收产生的热能和机械能进而提高续航能力。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包括机壳、显示屏、主板组件、电池组件、主板热电回收装置和马达振动能量回收装置;
[0008]所述显示屏和所述机壳配合形成容纳空间,所述主板组件和所述电池组件均安装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0009]所述主板热电回收装置安装于所述主板组件,并与所述主板组件电连接;
[0010]所述马达振动能量回收装置安装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并与所述主板组件电连接;
[0011]所述电池组件与所述主板组件信号连接。
[0012]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使用时,主板热电回收装置可以自动回收主板组件产生的热能,并给主板组件供电,同时多余的电量可以通过主板组件输入至电池组件内储存;马达振动能量回收装置可以自动回收马达振动时产生的机械能,并给主板组件供电,同时多余的电量也可以通过主板组件输入至电池组件内储存,从而提高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续航能力。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板热电回收装置包括第一导热薄膜、第一热电薄膜和第一电极触点;
[0014]所述第一导热薄膜的第一端与所述主板组件的芯片区域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热电薄膜连接,所述第一热电薄膜通过所述第一电极触点与所述主板组件电连接;和/或,
[0015]所述马达振动能量回收装置包括马达、第一基底和第一压电薄膜,所述第一压电薄膜通过所述第一基底安装于所述机壳,且所述第一压电薄膜与所述主板组件电连接,所述马达与所述第一压电薄膜接触连接。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体还包括屏幕热电回收装置,所述屏幕热电回收装置安装于所述屏幕朝向所述主板组件一侧,并与所述主板组件电连接。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屏幕热电回收装置包括第二导热薄膜、第二热电薄膜和第二电极触点;
[0018]所述第二导热薄膜的第一端与所述显示屏的芯片区域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热电薄膜连接,所述第二热电薄膜通过所述第二电极触点与所述主板组件电连接。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体还包括扬声器振动能量回收装置,所述扬声器振动能量回收装置包括腔体、扬声器和振动能量回收组件;所述扬声器安装于所述腔体,所述振动能量回收组件安装于所述腔体外部且与所述腔体的侧壁接触连接,所述振动能量回收组件与所述主板组件电连接。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振动能量回收组件包括第二基底、第二压电薄膜和第三电极触点,所述第二压电薄膜位于所述第二基底朝向所述扬声器一侧,所述第二压电薄膜通过所述第三电极触点与所述主板组件电连接。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包括前壳和后盖;
[0022]所述机体还包括后盖振动能量回收装置,所述后盖振动能量回收装置安装于所述后盖朝向所述主板组件一侧,并与所述主板组件电连接。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盖振动能量回收装置包括第三压电薄膜,所述第三压电薄膜位于所述后盖朝向所述主板组件一侧,并与所述主板组件电连接;
[0024]所述后盖与所述第三压电薄膜接触的表面为弧形表面。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还包括保护套和保护套振动能量回收装置,所述保护套套设于所述机体外部且具有露出所述显示屏的窗口;
[0026]所述保护套振动能量回收装置安装于所述保护套朝向所述机体一侧,并通过活动插头与所述机体电连接。
[002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套振动能量回收装置包括第四压电薄膜和电路板,所述第四压电薄膜位于所述保护套朝向所述机体一侧,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活动插头通过导线电连接;
[0028]所述保护套与所述第四压电薄膜接触的表面为弧形表面。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主视图;
[003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爆炸图;
[0031]图3为图2中剖视图;
[0032]图4为主板热电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5为马达振动能量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爆炸图;
[0035]图7为图6中剖视图;
[0036]图8为屏幕热电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爆炸图;
[0038]图10为图9中剖视图;
[0039]图11为一种扬声器振动能量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12为另一种扬声器振动能量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爆炸图;
[0042]图14为图13中剖视图;
[0043]图15为后盖振动能量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16为图13中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控制原理图;
[0045]图1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爆炸图;
[0046]图1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爆炸图;
[0047]图19为保护套振动能量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8]图20为图18中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控制原理图;
[0049]图2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后处理流程图。
[0050]图标:1

显示屏;2

屏幕热电回收装置;3

A壳;4

中框;5

主板组件;6

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包括机壳、显示屏、主板组件、电池组件、主板热电回收装置和马达振动能量回收装置;所述显示屏和所述机壳配合形成容纳空间,所述主板组件和所述电池组件均安装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主板热电回收装置安装于所述主板组件,并与所述主板组件电连接;所述马达振动能量回收装置安装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并与所述主板组件电连接;所述电池组件与所述主板组件信号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热电回收装置包括第一导热薄膜、第一热电薄膜和第一电极触点;所述第一导热薄膜的第一端与所述主板组件的芯片区域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热电薄膜连接,所述第一热电薄膜通过所述第一电极触点与所述主板组件电连接;和/或,所述马达振动能量回收装置包括马达、第一基底和第一压电薄膜,所述第一压电薄膜通过所述第一基底安装于所述机壳,且所述第一压电薄膜与所述主板组件电连接,所述马达与所述第一压电薄膜接触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还包括屏幕热电回收装置,所述屏幕热电回收装置安装于所述屏幕朝向所述主板组件一侧,并与所述主板组件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热电回收装置包括第二导热薄膜、第二热电薄膜和第二电极触点;所述第二导热薄膜的第一端与所述显示屏的芯片区域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热电薄膜连接,所述第二热电薄膜通过所述第二电极触点与所述主板组件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还包括扬声器振动能量回收装置,所述扬声器振动能量回收装置包括腔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宏帅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