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端面数控机床结构,涉及机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机床主体、布置在机床主体中部用于夹持工件的双端面主轴,以及分别位于双端面主轴左右两侧的两个刀塔;还包括减震支撑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减震支撑装置对工件支撑,以吸收切削时工件上传递的震动、震颤能量,减少对双端面主轴精度的影响。减少对双端面主轴精度的影响。减少对双端面主轴精度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端面数控机床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加工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双端面数控机床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普通的数控车床通常在一端设置有主轴箱,工件的安装只能通过安装在主轴箱中的主轴一端的夹具进行装卡,因而零件只能在其一端完成车削加工,若针对两端都需加工的零件,传统的工艺方法是先加工零件一端然后再掉头加工另一端,由于被加工工件是通过掉头后两次装卡完成加工,对于同轴度要求较高的零件往往很难达到精度要求。为此,双端面数控机床应运而生。如公开号为CN203863035U、CN114012116A的中国专利,均公开了一种双端面数控机床结构,包括布置在机床主体中部、用于夹持工件的双端面主轴,以及位于双端面主轴左右两侧的刀塔,通过两侧的刀塔对伸出该双端面主轴两端的工件进行加工。此种双端面数控机床,由于工件两侧均受到刀塔带来的切削力,因此,主轴需要承担工件带来的双倍震动、震颤,且工件越长,工件的震动、震颤越明显,严重影响主轴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端面数控机床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端面数控机床结构,包括机床主体、布置在机床主体中部用于夹持工件的双端面主轴,以及分别位于双端面主轴左右两侧的两个刀塔;还包括减震支撑装置。
[0005]进一步的,所述减震支撑装置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双端面主轴两侧。
[0006]进一步的,所述减震支撑装置通过横向移动机构驱动。
[0007]进一步的,所述横向移动机构为由伺服电机驱动的丝杠滑台机构;所述减震支撑装置设置于横向移动机构的滑台上。
[0008]进一步的,所述减震支撑装置包括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顶部设置有切削液进液腔;所述切削液进液腔顶部设置有切削液出液腔;所述切削液进液腔与切削液出液腔之间通过连通孔连通;所述切削液出液腔内部截面呈凸字形,所述切削液出液腔内设置有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之间通过多个第一弹簧连接;位于上部的支撑板上转动设置有两个支撑滚轮;位于下部的支撑板通过第二弹簧与切削液出液腔底部连接;位于上部的支撑板与切削液出液腔的顶部开口相适配;位于下部的支撑板与切削液出液腔内部留有出水间隙;位于上部的支撑板上设置有两个喇叭型出水孔,两个喇叭型出水孔分别位于两个支撑滚轮下方。
[0009]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滚轮转动设置于滚轮支撑架上,所述滚轮支撑架底部与位于上部的支撑板铰接;两个滚轮支撑架之间通过第三弹簧连接。
[0010]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减震支撑装置对工件支撑,以吸收切削时工件上传递的震动、震颤能量,减少对双端面主轴精度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端面数控机床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0013]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端面数控机床结构的减震支撑装置局部剖视图。
[0014]其中,1
‑
机床主体;2
‑
工件;3
‑
刀塔;4
‑
双端面主轴;5
‑
减震支撑装置;6
‑
滑台;50
‑
第三弹簧;51
‑
升降装置;52
‑
切削液进液腔;53
‑
连通孔;54
‑
切削液出液腔;55
‑
第二弹簧;56
‑
第一弹簧;57
‑
支撑板;58
‑
滚轮支撑架;59
‑
支撑滚轮;571
‑
喇叭型出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构造,结合附图就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
[0016]如图1
‑
2所示,本专利技术中提供了一种双端面数控机床结构,包括机床主体1、布置在机床主体1中部用于夹持工件2的双端面主轴4,以及分别位于双端面主轴4左右两侧的两个刀塔3;还包括减震支撑装置5。通过设置减震支撑装置5对工件支撑,以吸收切削时工件上传递的震动、震颤能量,减少对双端面主轴精度的影响。
[0017]所述减震支撑装置5包括升降装置51,所述升降装置51为气缸或液压缸;所述升降装置51顶部设置有切削液进液腔52;所述切削液进液腔52顶部设置有切削液出液腔54;所述切削液进液腔52与切削液出液腔54之间通过连通孔53连通;所述切削液出液腔54内部截面呈凸字形,所述切削液出液腔54内设置有两个支撑板57,两个支撑板57之间通过多个第一弹簧56连接;位于上部的支撑板57上转动设置有两个支撑滚轮59;位于下部的支撑板57通过第二弹簧55与切削液出液腔54底部连接;位于上部的支撑板57与切削液出液腔54的顶部开口相适配;位于下部的支撑板57与切削液出液腔54内部留有出水间隙;位于上部的支撑板57上设置有两个喇叭型出水孔571,两个喇叭型出水孔571分别位于两个支撑滚轮59下方,当切削液流出时喷到两个支撑滚轮59上,进行润滑,减少磨损及噪声。当双端面主轴4安装好工件2后,升降装置51升起,使两个支撑滚轮59与工件2接触;开始工作时,双端面主轴4旋转,两侧的刀塔3分别对工件两端进行切削;切削液经切削液泵加压进入切削液进液腔52,切削液进液腔52内的切削液经连通孔53进入切削液出液腔54内,并对位于下部的支撑板57进行冲击,使位于下部的支撑板57上升,压缩第一弹簧56,进而压迫位于上部的支撑板57,使两个支撑滚轮59对工件2进行有效支撑;两个支撑滚轮59随工件2一起转动,进而吸收工件上传递的震动、震颤能量,传递到位于上部的支撑板57上,再通过第一弹簧56吸收,进而传递到位于下部的支撑板57上,而切削液经下部的支撑板57与切削液出液腔54内部之间的出水间隙出水时,将位于下部的支撑板57的震动能量带走,以维持位于下部的支撑板57的稳定性。
[0018]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支撑滚轮59转动设置于滚轮支撑架58上,所述滚轮支撑架58底部与位于上部的支撑板57铰接;两个滚轮支撑架58之间通过第三弹簧50连接。以适应不同直径的工件。
[0019]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减震支撑装置5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双端面主轴4两侧。使工件2两侧的震动、震颤能量均进行削弱。
[0020]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减震支撑装置5通过横向移动机构驱动。以便于调整减震支撑装置5的位置,以适应不同长度的工件。
[0021]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横向移动机构为由伺服电机驱动的丝杠滑台机构;所述减震支撑装置5设置于横向移动机构的滑台6上。
[0022]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全部实施例,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专利技术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专利技术具有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端面数控机床结构,包括机床主体、布置在机床主体中部用于夹持工件的双端面主轴,以及分别位于双端面主轴左右两侧的两个刀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震支撑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端面数控机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支撑装置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双端面主轴两侧。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双端面数控机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支撑装置通过横向移动机构驱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端面数控机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移动机构为由伺服电机驱动的丝杠滑台机构;所述减震支撑装置设置于横向移动机构的滑台上。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双端面数控机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支撑装置包括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顶部设置有切削液进液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保玉,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