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机组的散热组件和风电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1951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电机组的散热组件和风电机组。风电机组的散热组件包括:安装框架和散热板;多个所述散热板位于所述风电机组的背风侧且均相对于所述风电机组的叶片设置,且多个所述散热板共同限定出朝向远离所述叶片方向凸出的拢风空间。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电机组的散热组件和风电机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风电机组散热效率低的缺陷,实现如下技术效果:通过拢风空间实现聚拢气流质量的效果,提高空气通过散热板的流量,提高散热组件的冷却散热效率,并且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和维护。便于实现和维护。便于实现和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电机组的散热组件和风电机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风电
,尤其涉及一种风电机组的散热组件和风电机组。

技术介绍

[0002]在相关技术中,随着风电机组功率增大,齿箱、电机或变流器等发热元器件的发热量愈发增大,部分厂家采用空水冷系统散热,并将若干个散热板联成一排,置于机舱顶部的外界环境中,依靠自然风吹经内有冷却液的散热板实现对流换热。
[0003]现有风机的舱外水冷结构采用若干散热板,散热板在同一平面,且均朝向机舱前方。但是,由于流经散热板的空气流需要先经过旋转叶片,因此风流在受到叶片的扰动与阻挡后才到达散热板。现有技术所采用的散热板结构将所有散热板朝同一个方向,且与机舱YZ面平行,无法保证散热板的散热效率,且风流在经过叶片的扰动和阻挡后容易偏离散热板,导致流经散热板的风量减小,进一步降低了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电机组的散热组件和风电机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风电机组散热效率低的缺陷,实现如下技术效果:通过拢风空间实现聚拢气流质量的效果,提高空气通过散热板的流量,提高散热组件的冷却散热效率,并且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和维护。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风电机组的散热组件,包括:
[0006]安装框架和散热板;
[0007]所述安装框架上安装有多个所述散热板;多个所述散热板位于所述风电机组的背风侧且均相对于所述风电机组的叶片设置,且多个所述散热板共同限定出朝向远离所述叶片方向凸出的拢风空间。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风电机组的叶片围绕转轴旋转以形成旋转面,所述安装框架的长度方向沿所述旋转面的直径方向定向且形成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0009]多个所述散热板在所述第一端到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上间隔分布。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有所述散热板均相对于所述旋转面倾斜设置;
[0011]其中,邻近所述第一端的所述散热板沿远离所述旋转面的方向延伸且朝向所述第二端倾斜,邻近所述第二端的所述散热板沿远离所述旋转面的方向延伸且朝向所述第一端倾斜,以形成所述拢风空间。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有所述散热板在垂直于所述旋转面的方向上交错设置;
[0013]且在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朝向所述安装框架的中心的方向上,各个所述散热板的中心与所述旋转面之间的间距不断增大,以形成所述拢风空间。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有所述散热板均平行于所述旋转面设置;
[0015]且在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朝向所述安装框架的中心的方向上,各个所述散热板的中心与所述旋转面之间的间距不断增大,以形成所述拢风空间。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所有所述散热板的最外围,邻近所述第一端设置的所述散热板为第一散热板,邻近所述第二端设置的所述散热板为第二散热板;位于所述第一散热板和所述第二散热板之间的散热板为中间散热板;
[0017]所述第一散热板沿远离所述旋转面的方向延伸且朝向所述第二端倾斜,所述第二散热板沿远离所述旋转面的方向延伸且朝向所述第一端倾斜,至少一个所述中间散热板平行于所述旋转面设置,以形成所述拢风空间。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散热板之间连接有挡风板。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挡风板完全填充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板之间的间隙。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散热板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框架;
[0021]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散热板传动连接。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风电机组,包括:
[0023]如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风电机组的散热组件;
[0024]机舱和叶片,所述叶片通过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机舱上,所述散热组件安装在所述机舱上且位于所述叶片的背风侧。
[0025]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散热组件,其组件内的多个散热板不局限在机舱的YZ平面上,且多个散热板共同限定出朝向远离叶片方向凸出的拢风空间,这样,一方面,在拢风空间的导风以及拢风作用下,经过叶片的扰动和阻挡后的风流可以被收集在拢风空间内,从而使得通过散热组件的总风量提高,另一方面,由于散热板不局限在机舱的YZ平面上,因此流经单个散热板的风量也随之提高,综上,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散热组件,通过拢风空间实现聚拢气流质量的效果,提高空气通过散热板的流量,提高散热组件的冷却散热效率,并且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和维护。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风电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9]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30]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0031]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0032]图6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设有挡风板的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33]图7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设有挡风板的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34]图8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设有挡风板的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0035]图9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设有挡风板的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0036]图10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散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7]附图标记:
[0038]1、安装框架;11、第一端;12、第二端;13、拢风空间;2、散热板;21、第一散热板;22、第二散热板;3、机舱;4、叶片;5、旋转面;6、挡风板;7、驱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0]在相关技术中,随着风电机组功率增大,齿箱、电机或变流器等发热元器件的发热量愈发增大,部分厂家采用空水冷系统散热,并将若干个散热板联成一排,置于机舱顶部的外界环境中,依靠自然风吹经内有冷却液的散热板实现对流换热。
[0041]现有风机的舱外水冷结构采用若干散热板,散热板在同一平面,且均朝向机舱前方。但是,由于流经散热板的空气流需要先经过旋转叶片,因此风流在受到叶片的扰动与阻挡后才到达散热板。现有技术所采用的散热板结构将所有散热板朝同一个方向,且与机舱YZ面平行,无法保证散热板的散热效率,且风流在经过叶片的扰动和阻挡后容易偏离散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电机组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框架(1)和散热板(2);所述安装框架(1)上安装有多个所述散热板(2);多个所述散热板(2)位于所述风电机组的背风侧且均相对于所述风电机组的叶片(4)设置,且多个所述散热板(2)共同限定出朝向远离所述叶片(4)方向凸出的拢风空间(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机组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电机组的叶片(4)围绕转轴旋转以形成旋转面(5),所述安装框架(1)的长度方向沿所述旋转面(5)的直径方向定向且形成有相对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多个所述散热板(2)在所述第一端(11)到所述第二端(12)的方向上间隔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电机组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散热板(2)均相对于所述旋转面(5)倾斜设置;其中,邻近所述第一端(11)的所述散热板(2)沿远离所述旋转面(5)的方向延伸且朝向所述第二端(12)倾斜,邻近所述第二端(12)的所述散热板(2)沿远离所述旋转面(5)的方向延伸且朝向所述第一端(11)倾斜,以形成所述拢风空间(1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电机组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散热板(2)在垂直于所述旋转面(5)的方向上交错设置;且在所述第一端(11)或所述第二端(12)朝向所述安装框架(1)的中心的方向上,各个所述散热板(2)的中心与所述旋转面(5)之间的间距不断增大,以形成所述拢风空间(13)。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电机组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散热板(2)均平行于所述旋转面(5)设置;且在所述第一端(11)或所述第二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云应锐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