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拉的聚酯纤维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1854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拉的聚酯纤维膜,包括聚酯纤维膜本体、第一聚酯纤维表层膜、第一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层、尼龙网、纵向节点、横向节点、第一橡胶体和第二橡胶体,所述聚酯纤维膜本体内部设置有第一聚酯纤维表层膜,所述第一聚酯纤维表层膜底部设置有第一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层,所述第一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层底内部设置有第一聚氨基甲酸酯纤维本体,所述第一聚氨基甲酸酯纤维本体内部设置有尼龙网,所述尼龙网内部设置有纵向节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聚酯纤维膜本体、第一聚酯纤维表层膜、尼龙网、纵向节点、横向节点、第一橡胶体和第二橡胶体;优点在于,实现了抗拉性能好的聚酯纤维膜,不易断裂,外表面不易破损,性价比高的优点。性价比高的优点。性价比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拉的聚酯纤维膜


[0001]本技术涉及聚酯纤维膜
,具体涉及一种抗拉的聚酯纤维膜。

技术介绍

[0002]抗拉的聚酯纤维膜一种抗拉性能好的聚酯纤维膜,不易断裂,外表面不易破损,性价比高。
[0003]现有的聚酯纤维膜,抗拉能力差,容易断裂,外表面容易破损,例如公告号CN202022128590.X公开的一种用于胶体金样品试纸垫的聚酯纤维膜,包括聚酯纤维膜本体和硅胶记忆棉,所述聚酯纤维膜本体的表面开设有进出料口,所述硅胶记忆棉设置于聚酯纤维膜本体的内部,且硅胶记忆棉的下方安置有液压竖管,所述液压竖管的两侧连接有承接管,所述第一活塞的顶部贯穿液压竖管的同时连接有上抵件,所述承接管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活塞,所述承接管的顶部固定有弹簧,所述聚酯纤维膜本体的表面设置有按压指示凸点。该用于胶体金样品试纸垫的聚酯纤维膜,硅胶记忆棉的内壁与胶体金样品的外壁相贴合,避免胶体金在移动过程中发生晃动,而且硅胶记忆棉、聚酯纤维膜本体均呈柔性结构具有缓冲减震的作用,避免胶体金受到震荡。
[0004]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抗拉的聚酯纤维膜来解决上述抗拉能力差,容易断裂,外表面容易破损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拉的聚酯纤维膜,以解决技术中抗拉能力差,容易断裂,外表面容易破损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拉的聚酯纤维膜,包括聚酯纤维膜本体、第一聚酯纤维表层膜、第一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层、尼龙网、纵向节点、横向节点、第一橡胶体和第二橡胶体,所述聚酯纤维膜本体内部设置有第一聚酯纤维表层膜,所述第一聚酯纤维表层膜底部设置有第一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层,所述第一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层底内部设置有第一聚氨基甲酸酯纤维本体,所述第一聚氨基甲酸酯纤维本体内部设置有尼龙网,所述尼龙网内部设置有纵向节点,所述尼龙网内部设置有横向节点,所述第一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层底部设置有第一聚丙烯腈纤维本体,所述第一聚丙烯腈纤维本体内部设置有第一橡胶体,所述第一聚丙烯腈纤维本体底部设置有第二聚丙烯腈纤维本体,所述第二聚丙烯腈纤维本体内部设置有第二橡胶体,所述第二聚丙烯腈纤维本体底部设置有第二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层,所述第二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层底部设置有第二聚酯纤维表层膜,解决了抗拉能力差,容易断裂,外表面容易破损的问题。
[0007]优选的,所述纵向节点的尼龙缠绕四圈,纵向节点缠绕的数量。
[0008]优选的,所述横向节点的尼龙缠绕两圈,横向节点缠绕的数量。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橡胶体为最中间直径最大,且第一橡胶体两端的直径为中间直径的五分之三,第一橡胶体的直径。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橡胶体之间的间隔为最中间直径的二分之一,第一橡胶体间隔距离,第一橡胶体为纵向一根根排列,第一橡胶体与第二橡胶体相互九十度垂直。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橡胶体为最中间直径最大,且第二橡胶体两端的直径为中间直径的五分之三,第二橡胶体的直径。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橡胶体之间的间隔为最中间直径的二分之一,第二橡胶体间隔距离,第二橡胶体为横向一根根排列,第一橡胶体与第二橡胶体相互九十度垂直。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技术效果在于,聚酯纤维膜本体、第一聚酯纤维表层膜、尼龙网、纵向节点、横向节点、第一橡胶体和第二橡胶体;优点在于,实现了抗拉性能好的聚酯纤维膜,不易断裂,外表面不易破损,性价比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聚酯纤维膜本体的横向截面图;
[0015]图2为本技术聚酯纤维膜本体的纵向截面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第一橡胶体的截面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尼龙网的俯视图;
[0018]图5为本技术图4的A处放大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1、聚酯纤维膜本体;2、第一聚酯纤维表层膜;3、第一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层;4、第一聚氨基甲酸酯纤维本体;5、尼龙网;501、纵向节点;502、横向节点;6、第一聚丙烯腈纤维本体;7、第一橡胶体;8、第二聚丙烯腈纤维本体;9、第二橡胶体;10、第二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层;11、第二聚酯纤维表层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22]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5所示的一种抗拉的聚酯纤维膜,包括聚酯纤维膜本体1、第一聚酯纤维表层膜2、第一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层3、尼龙网5、纵向节点501、横向节点502、第一橡胶体7和第二橡胶体9,所述聚酯纤维膜本体1内部设置有第一聚酯纤维表层膜2,所述第一聚酯纤维表层膜2底部设置有第一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层3,所述第一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层3底内部设置有第一聚氨基甲酸酯纤维本体4,所述第一聚氨基甲酸酯纤维本体4内部设置有尼龙网5,所述尼龙网5内部设置有纵向节点501,所述尼龙网5内部设置有横向节点502,所述第一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层3底部设置有第一聚丙烯腈纤维本体6,所述第一聚丙烯腈纤维本体6内部设置有第一橡胶体7,所述第一聚丙烯腈纤维本体6底部设置有第二聚丙烯腈纤维本体8,所述第二聚丙烯腈纤维本体8内部设置有第二橡胶体9,所述第二聚丙烯腈纤维本体8底部设置有第二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层10,所述第二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层10底部设置有第二聚酯纤维表层膜11。
[0023]所述纵向节点501的尼龙缠绕四圈,所述横向节点502的尼龙缠绕两圈,所述第一橡胶体7为最中间直径最大,且第一橡胶体7两端的直径为中间直径的五分之三,所述第一橡胶体7之间的间隔为最中间直径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二橡胶体9为最中间直径最大,且第
二橡胶体9两端的直径为中间直径的五分之三,所述第二橡胶体9之间的间隔为最中间直径的二分之一。
[0024]本实用工作原理:
[0025]参照说明书附图1

5,在使用本装置时,聚酯纤维膜本体1内部设置第一聚酯纤维表层膜2、第一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层3、第一聚氨基甲酸酯纤维本体4、尼龙网5、纵向节点501、横向节点502、第一聚丙烯腈纤维本体6、第一橡胶体7、第二聚丙烯腈纤维本体8、第二橡胶体9、第二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层10和第二聚酯纤维表层膜11,本专利技术抗拉性能好的聚酯纤维膜,不易断裂,外表面不易破损,抗拉在于,第一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层3内部的尼龙网5,尼龙网5的纵向节点501的尼龙缠绕四圈,尼龙网5的横向节点502的尼龙缠绕两圈,增强抗拉性,不易断裂,外表面也不易破损,第一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层3和第二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层10内部结构同第一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层3一样,第一聚丙烯腈纤维本体6的第一橡胶体7和第二聚丙烯腈纤维本体8的第二橡胶体9增强抗拉性,第一橡胶体7与第二橡胶体9相互九十度垂直,第一橡胶体7和第二橡胶体9两端的直径为中间直径的五分之三,第一橡胶体7和第二橡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拉的聚酯纤维膜,包括聚酯纤维膜本体(1)、第一聚酯纤维表层膜(2)、第一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层(3)、尼龙网(5)、纵向节点(501)、横向节点(502)、第一橡胶体(7)和第二橡胶体(9),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纤维膜本体(1)内部设置有第一聚酯纤维表层膜(2),所述第一聚酯纤维表层膜(2)底部设置有第一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层(3),所述第一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层(3)底内部设置有第一聚氨基甲酸酯纤维本体(4),所述第一聚氨基甲酸酯纤维本体(4)内部设置有尼龙网(5),所述尼龙网(5)内部设置有纵向节点(501),所述尼龙网(5)内部设置有横向节点(502),所述第一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层(3)底部设置有第一聚丙烯腈纤维本体(6),所述第一聚丙烯腈纤维本体(6)内部设置有第一橡胶体(7),所述第一聚丙烯腈纤维本体(6)底部设置有第二聚丙烯腈纤维本体(8),所述第二聚丙烯腈纤维本体(8)内部设置有第二橡胶体(9),所述第二聚丙烯腈纤维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平冒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杰一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