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渗氮炉排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1514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渗氮炉排气装置,包括排气管、阀门、气体混合焚烧结构、热交换结构和余热利用装置,所述气体混合焚烧结构设于排气管上,所述热交换结构设于气体混合焚烧结构上,所述余热利用装置设于热交换结构上,所述气体混合焚烧结构包括焚烧炉、观察窗、转动电机和搅拌架,所述热交换结构包括连接管、石棉保护网、抽气泵、热源管、排出口和循环水管,所述余热利用装置包括循环泵、水箱、水流输出泵和注水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渗氮炉排气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渗氮炉排气装置,有效解决了现有市场上的渗氮炉排气气体混合不均匀导致的测估不准、氧气难以排出,以及节能环保功能欠缺的问题,是一种渗氮炉排气装置。是一种渗氮炉排气装置。是一种渗氮炉排气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渗氮炉排气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渗氮炉排气
,具体是指一种渗氮炉排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离子渗氮炉排气装置只是在排气端口处安装有氨气检测装置,只通过氨气占排出气体百分比进行排气测估,但是由于离子渗氮炉的氨气补充和空气排放是同时进行的,并且由于氨气的相对分子重量小于混合空气的相对分子重量,因此会造成需要排出的氧气难以被抽出,且混合不均匀导致排气测估不准确,排气燃烧产生的热量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渗氮炉排气装置,有效解决了现有市场上的渗氮炉排气气体混合不均匀导致的测估不准、氧气难以排出,以及节能环保功能欠缺的问题,是一种渗氮炉排气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渗氮炉排气装置,包括排气管、阀门、气体混合焚烧结构、热交换结构和余热利用装置,所述排气管上设有阀门,所述气体混合焚烧结构设于排气管上,所述热交换结构设于气体混合焚烧结构上,所述余热利用装置设于热交换结构上,所述气体混合焚烧结构包括焚烧炉、观察窗、转动电机和搅拌架,所述焚烧炉设于排气管上,所述焚烧炉上设有观察窗,所述转动电机设于焚烧炉上且贯穿焚烧炉设置,所述搅拌架设于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上。
[0005]为了进行热量交换并方便燃烧产物排出,所述热交换结构包括连接管、石棉保护网、抽气泵、热源管、排出口和循环水管,所述连接管设于焚烧炉上,所述连接管设于石棉保护网上,所述抽气泵设于连接管上,所述热源管设于抽气泵上,所述热源管上设有排出口,所述循环水管缠绕设于热源管上。
[0006]为了对余热进行利用,所述余热利用装置包括循环泵、水箱、水流输出泵和注水泵,所述循环泵设于循环水管上,所述水箱和循环泵连接,所述水流输出泵设于水箱上,所述注水泵设于水箱上。
[0007]为保证正常使用,所述循环泵设于水箱和循环水管之间,所述循环水管一端与循环泵连接,所述循环水管另一端与水箱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抽气泵设于连接管和热源管之间。
[0009]优选的,所述热源管呈螺旋状设置,所述循环水管呈螺旋状设置。
[0010]采用上述结构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案通过设置气体混合焚烧结构对氧气和氨气进行混合、焚烧,通过设置热交换结构对余热进行热交换并排出燃烧产物,通过设置余热利用装置进行环保利用,有效解决了现有市场上的渗氮炉排气气体混合不均匀导致的测估不准、氧气难以排出,以及节能环保功能欠缺的问题,是一种渗氮炉排气装置。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渗氮炉排气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渗氮炉排气装置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13]其中,1、排气管,2、阀门,3、气体混合焚烧结构,4、热交换结构,5、余热利用装置,6、焚烧炉,7、观察窗,8、转动电机,9、搅拌架,10、连接管,11、石棉保护网,12、抽气泵,13、热源管,14、排出口,15、循环水管,16、循环泵,17、水箱,18、水流输出泵,19、注水泵。
[00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如图1

2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渗氮炉排气装置,包括排气管1、阀门2、气体混合焚烧结构3、热交换结构4和余热利用装置5,排气管1上设有阀门2,气体混合焚烧结构3设于排气管1上,热交换结构4设于气体混合焚烧结构3上,余热利用装置5设于热交换结构4上,气体混合焚烧结构3包括焚烧炉6、观察窗7、转动电机8和搅拌架9,焚烧炉6设于排气管1上,焚烧炉6上设有观察窗7,转动电机8设于焚烧炉6上且贯穿焚烧炉6设置,搅拌架9设于转动电机8的输出轴上。
[0017]如图1

2所示,热交换结构4包括连接管10、石棉保护网11、抽气泵12、热源管13、排出口14和循环水管15,连接管10设于焚烧炉6上,连接管10设于石棉保护网11上,抽气泵12设于连接管10上,热源管13设于抽气泵12上,热源管13上设有排出口14,循环水管15缠绕设于热源管13上。
[0018]如图1

2所示,余热利用装置5包括循环泵16、水箱17、水流输出泵18和注水泵19,循环泵16设于循环水管15上,水箱17和循环泵16连接,水流输出泵18设于水箱17上,注水泵19设于水箱17上。
[0019]循环泵16设于水箱17和循环水管15之间,循环水管15一端与循环泵16连接,循环水管15另一端与水箱17连接,抽气泵12设于连接管10和热源管13之间,热源管13呈螺旋状设置,循环水管15呈螺旋状设置。
[0020]具体使用时,用户将本装置置于需要进行使用的位置,将排气管1安装在渗氮炉上,阀门2开启后抽气泵12运行通过连接管10、焚烧炉6和排气管1对渗氮炉内的气体抽出,抽出时,转动电机8运行带动搅拌架9转动,对经过的气体进行混合,并焚烧,焚烧后产生的气体和水汽一同被抽气泵12抽至热源管13处进行冷却最后经排出口14排出,冷却过程中,循环泵16运行从水箱17抽出水分经过循环水管15再回到水箱17内,对水箱17内的水分进行加热,注水泵19可以向水箱17内注入水分,水流输出泵18可以使用加热好的水分,以上便是整个渗氮炉排气装置的使用流程。
[002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
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2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0023]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渗氮炉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气管、阀门、气体混合焚烧结构、热交换结构和余热利用装置,所述排气管上设有阀门,所述气体混合焚烧结构设于排气管上,所述热交换结构设于气体混合焚烧结构上,所述余热利用装置设于热交换结构上,所述气体混合焚烧结构包括焚烧炉、观察窗、转动电机和搅拌架,所述焚烧炉设于排气管上,所述焚烧炉上设有观察窗,所述转动电机设于焚烧炉上且贯穿焚烧炉设置,所述搅拌架设于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渗氮炉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结构包括连接管、石棉保护网、抽气泵、热源管、排出口和循环水管,所述连接管设于焚烧炉上,所述连接管设于石棉保护网上,所述抽气泵设于连接管上,所述热源管设于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红松汪劲松汪才五周兵胡建辉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鼎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