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毂加工用输送分拣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1467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毂加工用输送分拣机构,包括第一输送机、第二输送机和分料输送架,第一输送机的出料端与第二输送机的进料端相固定并相对应,第二输送机的后侧中部固定有分料输送架,分料输送架的进料端对应的第二输送机的后侧的横向梁的顶面低于第二输送机的滚筒的顶面,所述第二输送机的进料端的前后两个横向梁上安装有光电传感装置;它通过光电传感装置感应轮毂,并控制第一输送机的输送电机停止,从而实现停止输送,其无需采用档杆,保证轮毂的正常输送分拣,而且当轮毂出现相互紧靠时,其也无需搬运轮毂,只需要手动控制设备进行逐步运行即可,大大降低人工劳动量。大大降低人工劳动量。大大降低人工劳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毂加工用输送分拣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轮毂制造相关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轮毂加工用输送分拣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轮毂锻造生产车间的车轮输送线上的分拣机构采用气缸+ 档杆方式进行,即车轮在输送线上到达区分点(即定位点)由档杆伸出而挡住前进,等前面一件进入分拣小道后,档杆下降,第二件车轮到达区分点。此种方式目前有较多应用,但如果出现产品连续到达区分点,即第一件产品阻挡时,后续的产品还是随着输送架输送,从而使得产品间没间隙,后续,当第一件刚通过时,档杆阻挡时就会使得第二件产品卡在档杆上,造成输送通道堵塞,需人工疏通,恢复档杆的正常运行,因锻造产品重量大,基本在35Kg以上,人工疏通搬运安全隐患大,是锻造生产车间急需改善的一道工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轮毂加工用输送分拣机构,它通过光电传感装置感应轮毂,并控制第一输送机的输送电机停止,从而实现停止输送,其无需采用档杆,保证轮毂的正常输送分拣,而且当轮毂出现相互紧靠时,其也无需搬运轮毂,只需要手动控制设备进行逐步运行即可,大大降低人工劳动量。
[0004]本技术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
[0005]一种轮毂加工用输送分拣机构,包括第一输送机、第二输送机和分料输送架,第一输送机的出料端与第二输送机的进料端相固定并相对应,第二输送机的后侧中部固定有分料输送架,分料输送架的进料端对应的第二输送机的后侧的横向梁的顶面低于第二输送机的滚筒的顶面,所述第二输送机的进料端的前后两个横向梁上安装有光电传感装置;
[0006]所述分料输送架的进料端对应的第二输送机处安装有上支撑架,上支撑架的顶部框型架的前部板上固定有推料气缸,推料气缸的推杆的端部伸出顶部框型架的前部板上的后壁面并固定有推动板,推动板的底面固定有多个第一竖直杆,所有第一竖直杆的底端固定在同一个底部推动板的顶面上,底部推动板处于第二输送机的对应的滚筒的上方,底部推动板的底面靠近对应的滚筒,底部推动板的左右两端后壁面均固定有侧限位块,底部推动板对着分料输送架的进料端。
[0007]所述光电传感装置为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分别固定在对应的连接板上,两个连接板固定在第二输送机的前后两个横向梁的左端处,红外线发射器将红外线照射到红外线接收器。
[0008]所述上支撑架包括顶部框型架和固定在顶部框型架的四个角处的底面的竖直杆,竖直杆固定在第二输送机的前部和后部的横向梁上。
[0009]所述推动板的前壁面上固定有多个导向杆,导向杆的前端伸出顶部框型架的前部板上的导向通孔。
[0010]所述顶部框型架的前部板的一侧前壁面上固定有横向连接板,横向连接板的前部和后部的一侧壁上均固定有行程开关,对应的导向杆的前部侧壁上固定有感应限位块,感应限位块与两个行程开关的摆臂相对应。
[0011]本技术的突出效果是:
[0012]它通过光电传感装置感应轮毂,并控制第一输送机的输送电机停止,从而实现停止输送,其无需采用档杆,保证轮毂的正常输送分拣,而且当轮毂出现相互紧靠时,其也无需搬运轮毂,只需要手动控制设备进行逐步运行,一直到所有轮毂正常输送,其大大降低人工劳动量。
[0013]同时,其通过两个行程开关可以感应到推料气缸的运行状态,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局部剖视图;
[0015]图2是本技术的推料气缸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实施例1,见如图1至2所示,一种轮毂加工用输送分拣机构,包括第一输送机10、第二输送机20和分料输送架30,第一输送机 10的滚筒的顶面高于或与第二输送机20的滚筒的顶面相平,第二输送机20的滚筒的顶面高于或与分料输送架30的滚筒的顶面相平,第一输送机10的出料端与第二输送机20的进料端相固定并相对应,第二输送机20的后侧中部固定有分料输送架30,分料输送架30的进料端对应的第二输送机20的后侧的横向梁的顶面低于第二输送机20 的滚筒的顶面,所述第二输送机20的进料端的前后两个横向梁上安装有光电传感装置;
[0017]所述分料输送架30的进料端对应的第二输送机20处安装有上支撑架40,上支撑架40的顶部框型架41的前部板上固定有推料气缸 42,推料气缸42的推杆的端部伸出顶部框型架41的前部板上的后壁面并固定有推动板43,推动板43的底面固定有多个第一竖直杆44,所有第一竖直杆44的底端固定在同一个底部推动板45的顶面上,底部推动板45处于第二输送机20的对应的滚筒的上方,底部推动板 45的底面靠近对应的滚筒,底部推动板45的左右两端后壁面均固定有侧限位块46,底部推动板45对着分料输送架30的进料端。
[0018]进一步的说,所述光电传感装置为红外线发射器1和红外线接收器2,红外线发射器1和红外线接收器2分别固定在对应的连接板3 上,两个连接板3固定在第二输送机20的前后两个横向梁的左端处,红外线发射器1将红外线照射到红外线接收器2,红外线高于第二输送机20的滚筒的顶面。
[0019]进一步的说,所述上支撑架40包括顶部框型架41和固定在顶部框型架41的四个角处的底面的竖直杆411,竖直杆411固定在第二输送机20的前部和后部的横向梁上。
[0020]进一步的说,所述推动板43的前壁面上固定有多个导向杆431,导向杆431的前端伸出顶部框型架41的前部板上的导向通孔,导向通孔的内侧壁上固定有导向套,导向杆431插套在对应的导向套中。
[0021]进一步的说,所述顶部框型架41的前部板的一侧前壁面上固定有横向连接板47,
横向连接板47的前部和后部的一侧壁上均固定有行程开关48,对应的导向杆431的前部侧壁上固定有感应限位块432,感应限位块432与两个行程开关48的摆臂相对应。
[0022]所述顶部框型架41的其中一个侧壁上固定有控制主机9,气动系统的控制阀通过连接管与推料气缸42相连通(气动系统由气泵、连接管和控制阀组成,控制阀的进气端通过连接管与气泵的出气端相连通),控制阀通过电连接线与控制主机9电连接;红外线发射器1、红外线接收器2、第一输送机10的驱动伺服电机、第二输送机20的驱动伺服电机、两个行程开关48均通过电连接线与控制主机9电连接,通过控制主机9的控制按钮实现开启和关闭。气动系统、控制主机9为常规部件,这里不再详述。
[0023]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输送机10为弧形滚筒输送机,第二输送机20 和分料输送架30均为直线滚筒输送机,其均为常用结构,这里不再详述,其均采用驱动伺服电机。
[0024]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其轮毂逐一放置到第一输送机10的滚筒上,其相邻两个轮毂之间具有间距,即不能连续放置轮毂,需要第一个轮毂放置一定距离后,再放置后一个轮毂,分料输送架30的进料端和中部的左右两个横向梁的顶面上固定有两个第二红外线发射器7和两个第二红外线接收器8(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毂加工用输送分拣机构,包括第一输送机(10)、第二输送机(20)和分料输送架(30),第一输送机(10)的出料端与第二输送机(20)的进料端相固定并相对应,第二输送机(20)的后侧中部固定有分料输送架(30),分料输送架(30)的进料端对应的第二输送机(20)的后侧的横向梁的顶面低于第二输送机(20)的滚筒的顶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机(20)的进料端的前后两个横向梁上安装有光电传感装置;所述分料输送架(30)的进料端对应的第二输送机(20)处安装有上支撑架(40),上支撑架(40)的顶部框型架(41)的前部板上固定有推料气缸(42),推料气缸(42)的推杆的端部伸出顶部框型架(41)的前部板上的后壁面并固定有推动板(43),推动板(43)的底面固定有多个第一竖直杆(44),所有第一竖直杆(44)的底端固定在同一个底部推动板(45)的顶面上,底部推动板(45)处于第二输送机(20)的对应的滚筒的上方,底部推动板(45)的底面靠近对应的滚筒,底部推动板(45)的左右两端后壁面均固定有侧限位块(46),底部推动板(45)对着分料输送架(30)的进料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毂加工用输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英王伟潮梁孟漕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丰奥威汽轮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