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测定鱼类最小磷需求量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11277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15
一种快速测定鱼类最小磷需求量的方法,其步骤是:配制不同磷含量的饲料,检测饲料中的磷含量;设置养殖缸,将鱼放置在养殖缸中进行养殖;每种饲料对应每个养殖缸进行投放;设置测试缸,计算测试缸内的水体积V,检测测试缸中的初始水样中可溶性磷酸盐含量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测定鱼类最小磷需求量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快速测定鱼类最小磷需求量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磷是鱼类等水产动物必需的最主要的元素之一,与钙一起参与骨豁、牙齿和鳞片等组织的组成,也是三磷酸腺苷、核酸、磷蛋白、脂、细胞膜、激素和多种辅酶的重要组成成分。鱼类磷缺乏的症状表现为生长不良,胃口差,鱼体色发暗,身体活力降低,骨骼矿化较差,组织矿化物含量下降,少数严重者甚至会表现为畸形,磷缺乏还会引起代谢失调,主要表现为脂肪积累,肝脏及鱼体脂肪含量上升,蛋白质利用受阻,低磷饲料还有可能氨氮的排泄的升高。由于养殖水体中磷含量较少,且鱼类对水中磷的吸收能力很差,通常不能满足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饲料中的可利用性磷是养殖鱼类最主要的磷源。
[0003]但磷也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因素,过量磷的排放导致水体藻类水华、溶氧的消耗、水生生物的死亡从而导致水质恶化。因此限制水体磷的排放是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措施。养殖水体中过量磷的排放导致养殖水体自身水质恶化和邻近水域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给水环境的健康和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威胁。作为一个有利于人类健康的食品,人们对鱼类的需求越来越高,通过减少鱼类生产来减少磷的排放是不切实际,因此,通过技术的改进,在不减少鱼类产量的情况下减少磷的排放就显得非常重要。研究不同鱼类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最适合的磷需求量,在满足鱼类最大生长需要的同时,尽量减少饲料磷的排放,这既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更是环境保护的需要。
[0004]关于鱼对饲料磷的需求量的传统研究一般采用折线回归的方法,即利用不同磷含量的饲料(5个以上的磷水平),在实验室控制的条件下(一般为循环水养殖系统)喂养鱼类8

12周后,测定鱼的生长、鱼体磷,椎骨磷含量以及各种生化指标,然后进行折线回归分析,计算出鱼体达到最佳生长时对磷的需要量。该评价磷需求的方法存在以下缺陷:1)为了得到显著生长效果,一般采用个体相对较小的鱼做实验,而个体较小的鱼与大个体的鱼对磷的需求相差甚远;2)在实验条件下得出的磷含量需求很可能只适合于某一特定环境条件;3)现有技术只适合于指定的观赏鱼,不能针对某种鱼类进行测试;4)该实验结果只考虑到鱼的生长需要,没有考虑到饲料磷含量对环境的影响。随着现在对水产养殖排放水水质要求的提高,饲料磷含量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常规研究磷需求方法所涉及到的缺点,提供一种相对简单快捷的方法,测定鱼的溶解性磷酸盐的日排泄量,以保证满足鱼类的生长对饲料磷的需求以及对最小环境的影响而做到相对精准的营养搭配。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快速测定鱼类最小磷需求量的方法,其步骤是:
[0007]A、配制不同磷含量的饲料,检测饲料中的磷含量,每种饲料进行编号A
i

[0008]B、设置养殖缸,将同一种类、同一生长阶段、健康、大小均匀的鱼放置在养殖缸中进行养殖,每个养殖缸进行编号B
i

[0009]C、每种饲料A
i
对应每个养殖缸B
i
进行投放,养殖缸B
i
内饲料投放时间段、投放质量均一致;
[0010]D、设置测试缸,每个测试缸进行编号D
i
,计算测试缸内的水体积V,检测测试缸中的初始水样中可溶性磷酸盐含量C
i

[0011]E、将养殖缸B
i
内驯养一段时间的鱼转移至测试缸D
i
中,投放饲料A
i
,测试缸D
i
内饲料投放时间段、投放质量均一致;
[0012]F、检测水体在测试时间结束时的可溶性磷酸盐含量C
f
,称量每个测试缸内鱼的重量;
[0013]G、根据日排泄量Ex=(C
f

C
i
)*V,制作拟合曲线,计算Ex=0时,得出该鱼类某一生长阶段的最小磷需求量。
[0014]为了提高测试的准确性,每个养殖缸的鱼有3

30条。
[0015]为了使养殖的鱼生长更加稳定,提高测试的准确性,每个养殖缸的鱼养殖2 周以上。
[0016]为了使养殖的鱼生长更加稳定,提高测试的准确性,每个养殖缸采取珊瑚石物理过滤和生物刷生物过滤。
[0017]为了使养殖的鱼生长更加稳定,提高测试的准确性,每个养殖缸配备一个充气头,每个养殖缸的养殖水溶氧控制在5mg/L以上。
[0018]为了使养殖的鱼生长更加稳定,提高测试的准确性,每个养殖缸共用一个循环水养殖系统。
[0019]进一步地,饲料中含有磷酸二氢钠或者磷酸二氢钾。
[0020]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有以下优点:
[0021]1、本专利技术能够根据不同鱼类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测试,通过这种方法计算出来鱼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饲料磷的最小需求量,一方面能满足鱼体生长的合理需求,另一方面最大程度减少了由于饲料的喂养而引起的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
[0022]2、本专利技术鱼类驯养时间2周以上即可进行测试,与原有技术需要8

12周相对,能够减少实验时间。
[0023]3、本专利技术能针对不用种类的鱼进行测试,适用范围广,能够根据不用鱼类的生长阶段,配合不同磷含量的饲料,使得鱼类在各生长阶段的磷排放量均对水质的影响降至最低。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磷排泄量与饲料磷含量的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实施方式中所用的原料、试剂或装置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常规商业途径得到,或者可以通过现有已知方法得到。
[0026]一种快速测定鱼类最小磷需求量的方法,其步骤是:
[0027]首先根据鱼类对饲料中可利用磷需求范围内从低磷到高磷设置5个浓度梯度,在保证其他营养成份一致的基础上,通过添加的不同含量的、鱼类利用率比较高的磷酸二氢钠或者磷酸二氢钾制备不同磷水平的饲料,检测这5个梯度饲料的磷含量,将每种饲料进行编号,分别记为A1、A2、A3、A4、A5。本专利技术采用钼黄比色法测定饲料中总磷的含量。
[0028]然后将同一种类、同一生长阶段、健康、大小均匀的鱼随机分为5个实验组并放入到养殖缸中,每个实验组设置3组对照实验,因此有15项实验需设置 15个养殖缸,每个养殖缸进行编号,第一个实验组中的养殖缸编号为B1‑1、B1‑2、 B1‑3,第二个实验组中的养殖缸编号为B2‑1、B2‑2、B2‑3,第三个实验组中的养殖缸编号为B3‑1、B3‑2、B3‑3,第四个实验组中的养殖缸编号为B4‑1、B4‑2、B4‑3,第五个实验组中的养殖缸编号为B5‑1、B5‑2、B5‑3,每个养殖缸中含有3

30条鱼,当鱼个体较大时,实验鱼数量可以减少;如果鱼个体较小,数量则多,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检测的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测定鱼类最小磷需求量的方法,其步骤是:A、配制不同磷含量的饲料,检测饲料中的磷含量,每种饲料进行编号A
i
;B、设置养殖缸,将同一种类、同一生长阶段、健康、大小均匀的鱼放置在养殖缸中进行养殖,每个养殖缸进行编号B
i
;C、每种饲料A
i
对应每个养殖缸B
i
进行投放,养殖缸B
i
内饲料投放时间段、投放质量均一致;D、设置测试缸,每个测试缸进行编号D
i
,计算测试缸内的水体积V,检测测试缸中的初始水样中可溶性磷酸盐含量C
i
;E、将养殖缸B
i
内驯养一段时间的鱼转移至测试缸D
i
中,投放饲料A
i
,测试缸D
i
内饲料投放时间段、投放质量均一致;F、检测水体在测试时间结束时的可溶性磷酸盐含量C
f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汇娟邹记兴周爱国张文琦邓泳妍刘培钦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