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状胶接结构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11037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状胶接结构及方法,包括连接筒、第一管件、第二管件以及定位线材,连接筒的侧壁上沿连接筒的轴向间隔设置有前定位孔和后定位孔;定位线材自前定位孔穿入连接筒内部,自后定位孔穿出连接筒;第一管件自连接筒的其一敞开口探入连接筒内,第二管件自连接筒的另一敞开口探入连接筒内,第一管件探入连接筒的一端与第二管件探入连接筒的一端接触;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二者分别与连接筒胶接连接,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二者分别与定位线材胶接连接。提高了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插入连接筒内定位的准确性,且借助定位线材的直径,有助于控制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二者与连接筒胶接层的厚度。接层的厚度。接层的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状胶接结构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件
,具体地,涉及一种管状胶接结构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胶接是利用胶粘剂在连接面上产生的机械结合力、物理吸附力和化学键合力而使两个胶接件联接起来的工艺方法。胶接不仅适用于同种材料,也适用于异种材料。胶接工艺简便,不需要复杂的工艺设备,在通常情况下,胶接接头具有良好的密封性、电绝缘性和耐腐蚀性。
[0003]现有公开号为CN203650331U的中国专利申请,涉及一种外筒组件胶接夹具。本夹具包括定位托块、圆柱销、芯轴、定位块、压板、拧紧螺母、弹簧和插销;所述定位托块与外筒组件的下端内外圆表面配合定位,定位托块上装有芯轴,芯轴往上依次套定位块、压板、弹簧以及拧紧螺母,拧紧螺母与芯轴螺接,并可通过插销固定,定位块为阶梯圆台,其小圆台与外筒组件的上端内圆表面配合定位,垫片的内圆与大圆台的外圆配合定位。
[0004]现有技术中的管状胶接结构难以定位管材,且难以控制胶水厚度,存在待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状胶接结构及方法。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管状胶接结构,包括连接筒、第一管件、第二管件以及定位线材,所述连接筒的两端均呈敞开设置,所述连接筒的侧壁上沿连接筒的轴向间隔设置有前定位孔和后定位孔;所述定位线材自前定位孔穿入连接筒内部,自所述后定位孔穿出连接筒,或,所述定位线材自后定位孔穿入连接筒内部,自所述前定位孔穿出连接筒;所述第一管件自连接筒的其一敞开口探入连接筒内,所述第二管件自连接筒的另一敞开口探入连接筒内,所述第一管件探入连接筒的一端与第二管件探入连接筒的一端接触;所述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二者分别与连接筒胶接连接,所述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二者分别与定位线材胶接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二者均同轴穿入连接筒内。
[0008]优选地,所述定位线材在连接筒的侧壁上沿连接筒的周侧等间隔设置有多组。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二者与连接筒胶接层的厚度等于定位线材的直径。
[0010]优选地,所述连接筒的材料包括复合材料或金属材料。
[0011]优选地,所述定位线材的材料包括尼龙或聚酯聚乙烯。
[0012]优选地,位于所述连接筒内部的定位线材与连接筒的内壁贴合。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管件伸入连接筒的一端延伸至前定位孔和后定位孔的中部;所述第二管件伸入连接筒的一端延伸至前定位孔和后定位孔的中部。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管状胶接方法,胶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定位线材依
次穿过连接筒上的前定位孔和后定位孔并固定;S2、在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的外壁上涂粘接剂;S3、分别将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插入连接筒内;S4、若有胶水被挤出,直接在连接筒的周围一圈擦除;若胶水不足,则通过前定位孔和/或后定位孔注胶。
[0015]优选地,将步骤S1替换为:将定位线材依次穿过连接筒上的后定位孔和前定位孔并固定。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7]1、本专利技术通过连接筒和定位线材配合,有助于提高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插入连接筒内定位的准确性,解决了机加工定位坎减少胶接面积的问题,达到了增加胶接强度的效果,且借助定位线材的直径,有助于控制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二者与连接筒胶接层的厚度。
[0018]2、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用前定位孔和后定位孔,解决了胶水注入、流出的方式问题,达到增加胶接质量的目的。
[0019]3、本专利技术通过定位线材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延展性,因此当需要粘接的管材出现加工尺寸偏差较大时,仍可以通过挤压线材的方式将管材接入连接筒完成粘接。
附图说明
[0020]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要体现管状胶接结构整体的轴向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主要体现管状胶接结构整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所示:
[0024]连接筒1
ꢀꢀꢀꢀꢀꢀꢀꢀꢀꢀꢀꢀꢀꢀꢀꢀꢀꢀꢀꢀꢀꢀꢀꢀ
后定位孔4
[0025]定位线材2
ꢀꢀꢀꢀꢀꢀꢀꢀꢀꢀꢀꢀꢀꢀꢀꢀꢀꢀꢀꢀꢀꢀ
第一管件5
[0026]前定位孔3
ꢀꢀꢀꢀꢀꢀꢀꢀꢀꢀꢀꢀꢀꢀꢀꢀꢀꢀꢀꢀꢀꢀ
第二管件6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8]实施例一
[0029]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管状胶接结构,包括连接筒1、第一管件5、第二管件6以及定位线材2。连接筒1的两端均呈敞开设置,连接筒1的侧壁上沿连接筒1的轴向间隔开设有前定位孔3和后定位孔4。
[0030]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为:定位线材2自前定位孔3穿入连接筒1内部,自后定位孔4穿出连接筒1。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为:定位线材2自后定位孔4穿入连接筒1内部,自所述前定位孔3穿出连接筒1。定位线材2位于连接筒1内部的部分相当于能够起到定位作用的肋条,因此,本申请优选地将位于连接筒1内部的定位线材2与连接筒1的内壁贴合。
[0031]第一管件5自连接筒1的其一敞开口探入连接筒1内,第二管件6自连接筒1的另一敞开口探入连接筒1内,第一管件5探入连接筒1的一端与第二管件6探入连接筒1的一端接
触。第一管件5和第二管件6二者分别与连接筒1胶接连接,第一管件5和第二管件6二者分别与定位线材2胶接连接。第一管件5和第二管件6二者与连接筒1胶接层的厚度等于定位线材2的直径。
[0032]具体地,连接筒1的材料包括复合材料或金属材料。定位线材2的材料包括尼龙或聚酯聚乙烯。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线材生产工艺的成熟,线材直径具有非常高的精度,且成本低,可以确保插入管材时有较高安装精度与粘接时较精确的胶水厚度。
[0033]以粘接剂为环氧树脂为例,常用的涂胶厚度为0.3mm,则定位线材2的直径应当选择0.3mm,连接筒1的管径比第一管件5和第二管件6大0.6mm。
[0034]由于定位线材2由聚合物制成,自身强度较低,使得去除多余的定位线材2十分容易。并且聚合物都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延展性,因此当需要粘接的管材出现加工尺寸偏差较大时,仍可以通过挤压线材的方式将管材接入连接筒1完成粘接,而机加工件则无法在这种情况下完成配合。
[0035]通过定位线材2能够解决常规机加工定位坎减少胶接面积的问题,达到了增加胶接强度的效果。
[0036]进一步地,定位线材2的横截面是圆形,完美配合的情况下,定位线材2与连接筒1、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状胶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筒(1)、第一管件(5)、第二管件(6)以及定位线材(2),所述连接筒(1)的两端均呈敞开设置,所述连接筒(1)的侧壁上沿连接筒(1)的轴向间隔设置有前定位孔(3)和后定位孔(4);所述定位线材(2)自前定位孔(3)穿入连接筒(1)内部,自所述后定位孔(4)穿出连接筒(1),或,所述定位线材(2)自后定位孔(4)穿入连接筒(1)内部,自所述前定位孔(3)穿出连接筒(1);所述第一管件(5)自连接筒(1)的其一敞开口探入连接筒(1)内,所述第二管件(6)自连接筒(1)的另一敞开口探入连接筒(1)内,所述第一管件(5)探入连接筒(1)的一端与第二管件(6)探入连接筒(1)的一端接触;所述第一管件(5)和第二管件(6)二者分别与连接筒(1)胶接连接,所述第一管件(5)和第二管件(6)二者分别与定位线材(2)胶接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胶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件(5)和第二管件(6)二者均同轴穿入连接筒(1)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胶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线材(2)在连接筒(1)的侧壁上沿连接筒(1)的周侧等间隔设置有多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胶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件(5)和第二管件(6)二者与连接筒(1)胶接层的厚度等于定位线材(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宇晗胡晔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拓璞数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