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廷骏专利>正文

一种线缆保护套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1003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线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缆保护套管,包括内管和外管,外管包括上套管体和下套管体,上套管体和下套管体相扣合并可拆卸连接形成上述外管,上套管体和下套管体相扣合后包围的空间为线缆腔室;上套管体和下套管体相互扣合的部位处设有定位结构。本方案的外管能够拆开,在线缆铺设过程中,便于将线缆放入到保护套管中。线缆放入到保护套管中。线缆放入到保护套管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缆保护套管


[0001]本技术涉及线缆
,具体涉及一种线缆保护套管。

技术介绍

[0002]线缆包括光缆和电缆。线缆在使用铺设的过程中,需要在线缆的外部套上套管体,通过套设保护套管能够避免线缆直接埋藏在地下,保护套管对线缆起到保护作用,提高了线缆的使用寿命。
[0003]保护套管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应该采用不同材质的保护套管。现目前的保护套管一般是采用PVC或PE等材料制成,这种保护套管由于材质较轻,具有搬运和施工方便的优点,但是结构强度不高,因此可直接用于绿化带下、人行道下、居住区、工矿企业非行车道等对环刚度要求不高的环境下。保护套管还有金属材质制成的,例如钢管和铸铁管,这种保护套管具有较大的结构强度,能够承受较大的外力,适应于横越马路、桥梁下方、河床下方等对环刚度要求较高的场所。
[0004]对于金属材质的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的重量较大,存在搬运不便的情况,在前期铺设线缆过程中,不便于将线缆设置在保护套管中。同时由于线缆只能从保护套管的端部逐渐进入保护套管中,线缆在送入到保护套管过程中,线缆和保护套管之间相对移动而使得线缆会与保护套管的内壁摩擦而具有阻力,当线缆较长时,操作非常的麻烦,工作效率不高。
[0005]另外,由于金属保护套管为简单的管状结构,金属保护套管的端部进行连接通常为螺纹连接或者借助抱箍等结构进行连接,采用螺纹连接,由于管道较长较重,螺纹连接时需要进行转动操作,这在重量较大的管道面前明显显得比较费劲;采用抱箍连接,连接时需要先使两个保护套管端部对齐,然后再将抱箍套在两个保护套管端部连接处,最后再使用螺栓对抱箍进行紧固,整个过程涉及保护套管端部对齐、安装抱箍和对抱箍进行紧固等多个操作,操作也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线缆保护套管,以在线缆铺设过程中,便于线缆放入到金属保护套管中。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保护套管,包括内管和外管,外管包括上套管体和下套管体,上套管体和下套管体相扣合并可拆卸连接形成上述外管,上套管体和下套管体相扣合后包围的空间为线缆腔室;上套管体和下套管体相互扣合的部位处设有定位结构。
[0008]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外管为金属材质,具有较大压力的承受能力,内管为PVC或者PE材质,材质较轻。本方案中的外管能够拆分为上套管体和下套管体两部分,在线缆铺设过程中,先将下套管体铺在地下,然后再将套有内管的线缆放入到下套管体中,最后将上套管体扣合在下套管体上,上套管体和下套管体扣合之后从而将线缆包围在线缆腔室中,
对线缆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定位结构的设置使得上套管体和下套管体扣合之后不会发生相对位移,上套管体和下套管体扣合的比较精准和稳定。
[0009]通过本方案,金属材质的外管分为上套管体和下套管体两部分,故在搬运组装时,可对上套管体和下套管体分别进行搬运,相比搬运整个保护套管,能够减少搬运的重量,便于搬运和施工。线缆铺设之后,整个线缆位于金属外管中,外管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从而能够为线缆抵抗外部较大的压力。由于外管为上套管体和下套管体组合而成,若直接将线缆设置于外管中,地下的液体有可能会通过上套管体和下套管体之间的缝隙进入外管中,线缆存在被腐蚀风险,因此在外管对线缆进行保护的同时,线缆的外部还套设了内管,内管的设置使得即便液体通过上套管体和下套管体之间的缝隙进入到外管中也能够将液体阻隔在线缆的外部,从而实现了线缆的全方位保护。
[0010]在前期线缆铺设到外管的过程中,无需使线缆从外管的端部一点点的送入,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线缆送入金属保护套管中而产生的摩擦阻力,线缆可直接放入到下套管体中,线缆放入之后,使上套管体扣合到下套管体上并对二者进行连接即可,有利于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1]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定位结构包括定位块和定位槽,定位块位于定位槽中;
[0012]定位块位于上套管体的扣合部位,定位槽位于下套管体的扣合部位;或者定位块位于下套管体的扣合部位,定位槽位于上套管体的扣合部位。
[0013]由此,在上套管体和下套管体扣合时,通过定位块卡在定位槽中,从而实现了上套管体和下套管体的精准扣合,同时定位块卡在定位槽中,上套管体和下套管体扣合之后不易产生错位,便于对上套管体和下套管体进行紧固连接。
[0014]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上套管体的外侧和下套管体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耳;上套管体和下套管体相互扣合时,上套管体上的连接耳和下套管体上的连接耳相对;上套管体上的连接耳和下套管体上的连接耳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件。
[0015]由此,上套管体和下套管体扣合在一起时,上套管体上的连接耳和下套管体上的连接耳贴合在一起,通过使用第一连接件上套管体上的连接耳和下套管体上的连接耳进行紧固,从而实现了上套管体和下套管体的紧固连接。采用本方案中的紧固方式,无需使用抱箍将上套管体和下套管体进行连接紧固,连接方式简单。
[0016]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还包括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分别固定位于外管两端的卡板和卡框;卡板包括分别位于上套管体和下套管体上的卡板上部和卡板下部,卡框包括分别位于上套管体和下套管体上的卡框上部和卡框下部;卡板和卡框均向外管的外侧弯折,卡框上设有用于使卡板插入的竖向的卡槽。
[0017]由此,相邻的两个外管可通过连接结构进行连接,连接时将卡板插入到卡框的卡槽中,从而实现了相邻的两个外管快速连接,相比现有的连接方式,无需使用抱箍等结构对两个外管进行连接,连接方式简单、快捷。本方案中的卡板分为卡板上部和卡板下部两个部分,卡框分为卡框上部和卡框下部两个部分,由此上套管体和下套管体不会连为一体,保证了上套管体和下套管体能够拆分开。
[0018]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卡板和卡框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件。通过第二连接件对卡板和卡框紧固在一起,使得相邻的两个外管连接的更加牢固稳定。
[0019]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第二连接件包括螺栓,卡板和卡框上均设有螺栓孔。采用
螺栓的连接方式,结构简单,连接方便。
[0020]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卡框下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用于与卡板下部的底部相抵的限位板。由此,当卡板插入到卡槽中后,卡板下部的底部与限位板相抵,从而对卡板进行限位,这样卡板放入到卡槽中后,能够实现卡板的自动限位,限位的目的在于使卡板上的螺栓孔和卡框上的螺栓孔自动相对,这样在使用螺栓对卡板和卡框进行固定时,无需额外使卡板和卡框对齐,以便于卡板和卡框使用螺栓进行连接,提高装配效率。
[0021]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螺栓孔分布于卡板上部、卡板下部、卡框上部和卡框下部上。由此,卡板上部和卡框上部能够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卡板下部和卡框下部能够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卡板和卡框多点位进行固定,固定连接的较为牢固。
[0022]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卡槽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位于卡框的左右两侧。由此,卡板插入到卡槽中时,卡板的左右两侧部均会被卡槽卡住,卡板被卡槽卡住时比较稳定。...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保护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外管包括上套管体和下套管体,所述上套管体和下套管体相扣合并可拆卸连接形成所述外管,所述上套管体和下套管体相扣合后包围的空间为线缆腔室;所述上套管体和下套管体相互扣合的部位处设有定位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保护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定位块和定位槽,所述定位块位于定位槽中;所述定位块位于上套管体的扣合部位,定位槽位于下套管体的扣合部位;或者所述定位块位于下套管体的扣合部位,定位槽位于上套管体的扣合部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保护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管体的外侧和下套管体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耳;上套管体和下套管体相互扣合时,上套管体上的连接耳和下套管体上的连接耳相对;上套管体上的连接耳和下套管体上的连接耳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保护套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分别固定位于外管两端的卡板和卡框;所述卡板包括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英健韩廷骏
申请(专利权)人:韩廷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