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层叠体、视角控制系统及图像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07088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0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从所期望的方向观察时能够视觉辨认对比度及清晰性优异的图像的视角控制系统的光学层叠体、视角控制系统及图像显示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光学层叠体具有:光吸收各向异性层,由含有液晶性化合物及二色性物质的液晶组合物形成;第1相邻层,与光吸收各向异性层的一个表面接触而配置;及第2相邻层,和与光吸收各向异性层中的一个表面相反的一侧的表面接触而配置,在所述光学层叠体中,二色性物质的含量相对于液晶组合物的总固体成分质量为7.0质量%以上,光吸收各向异性层的透射率中心轴与光吸收各向异性层表面的法线方向所成的角度θs为5~6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层叠体、视角控制系统及图像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学层叠体、视角控制系统及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为了防止图像显示装置的窥视或视角控制,已知并用在厚度方向上具有吸收轴的光吸收各向异性层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视角控制系统,其含有二色性物质,并且具有吸收轴与薄膜面的法线所成的角为0
°
~45
°
的起偏器(光吸收各向异性层)。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

145776号公报
[0004]关于视角控制系统,例如,车载用途中,从驾驶员或副驾驶座的人员的方向、即从想要准确而快速视觉辨认画面来获得信息的方向难以看到画面,另一方面,有时从来自窗玻璃的方向、即从想要消除映入的方向略微看到画面。
[0005]这样,在使光透过特定方向的用途中,其角度控制极其重要,为了切断光向除了特定方向以外的角度透过,使光吸收各向异性层具有充分的吸收也极其重要。
[0006]本专利技术人等参考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视角控制系统,可知为了使光吸收各向异性层具有充分的吸收,使用二色性物质的浓度高的光吸收各向异性层的结果,虽然从想要看到图像的方向(所期望的方向)观察时的图像的对比度良好,但是对于从所期望的方向观察时的图像的清晰性存在改善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0007]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从所期望的方向观察时能够视觉辨认对比度及清晰性优异的图像的视角控制系统的光学层叠体、视角控制系统及图像显示装置。
[0008]本专利技术人等发现了通过以下构成能够解决上述课题。
[0009][1]一种光学层叠体,其具有:
[0010]光吸收各向异性层,由含有液晶性化合物及二色性物质的液晶组合物形成;
[0011]第1相邻层,与上述光吸收各向异性层的一个表面接触而配置;及
[0012]第2相邻层,和与上述光吸收各向异性层中的上述一个表面相反的一侧的表面接触而配置,在所述光学层叠体中,
[0013]上述二色性物质的含量相对于上述液晶组合物的总固体成分质量为7.0质量%以上,
[0014]上述光吸收各向异性层的透射率中心轴与上述光吸收各向异性层表面的法线方向所成的角度θs为5~60
°

[0015]上述第1相邻层的折射率n1及上述第2相邻层的折射率n2均为1.46~1.72。
[0016][2]根据[1]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
[0017]上述角度θs与上述折射率n1及上述折射率n2的关系满足下述式(N1)及下述式(N2)。
[0018]0.037≤n1/θs≤0.083(N1)
[0019]0.037≤n2/θs≤0.083(N2)
[0020][3]根据[1]或[2]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
[0021]上述二色性物质的含量相对于上述液晶组合物的总固体成分质量为10.0质量%以上。
[0022][4]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
[0023]上述折射率n1及上述折射率n2中的至少一个为1.50~1.65。
[0024][5]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
[0025]上述折射率n1及上述折射率n2均为1.50~1.65。
[0026][6]根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
[0027]上述折射率n1与上述折射率n2之差的绝对值为0.21以下。
[0028][7]根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
[0029]上述第1相邻层及上述第2相邻层中的至少一个含有聚乙烯醇、聚酰亚胺或它们的衍生物。
[0030][8]一种视角控制系统,其具有在面内方向具有吸收轴的起偏器及[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
[0031][9]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具有显示元件及[8]所述的视角控制系统,
[0032]上述视角控制系统配置于上述显示元件中的至少一个主表面。
[0033][10]根据[9]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
[0034]上述视角控制系统所具有的光学层叠体配置于比上述视角控制系统所具有的起偏器更靠视觉辨认侧。
[0035]专利技术效果
[0036]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用于从所期望的方向观察时能够视觉辨认对比度及清晰性优异的图像的视角控制系统的光学层叠体、视角控制系统及图像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0037]图1是说明偏振光入射到含有倾斜取向的二色性物质的光吸收各向异性层时的光的折射状态的示意图。
[0038]图2是说明偏振光入射到含有倾斜取向的二色性物质的光吸收各向异性层时的光的折射状态的示意图。
[0039]图3是说明偏振光入射到含有倾斜取向的二色性物质的光吸收各向异性层时的光的折射状态的示意图。
[0040]图4是说明偏振光入射到含有倾斜取向的二色性物质的光吸收各向异性层时的光的折射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以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42]以下所记载的构成要件的说明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代表性实施方式而完成的,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这种实施方式。
[0043]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用“~”表示的数值范围是指将在“~”的前后记载的数值作为
下限值以及上限值包含的范围。在本说明书中阶段性地记载的数值范围内,任意数值范围内所记载的上限值或下限值可以代替为其他阶段性记载的数值范围的上限值或下限值。并且,在本说明书中所记载的数值范围内,任意数值范围内所记载的上限值或下限值可以代替为实施例中所示的值。
[0044]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平行及正交分别是指平行
±5°
的范围及正交
±5°
的范围,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平行及正交。
[0045]并且,在本说明书中,液晶组合物及液晶性化合物均包括通过固化等而不再显示液晶性的概念。
[0046]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各成分可以使用单独1种与各成分对应的物质,也可以同时使用2种以上。其中,在关于各成分同时使用2种以上的物质的情况下,关于该成分的含量除非另有说明,则是指同时使用的物质的合计的含量。
[0047]并且,在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酯”为表示“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的表述,“(甲基)丙烯酸基”为表示“丙烯酸基”或“甲基丙烯酸基”的表述,“(甲基)丙烯酰基”为表示“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的表述。
[0048]在本说明书中,2个以上的优选的方式的组合为更优选的方式。
[0049][取代基W][0050]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取代基W表示以下的基团。
[0051]作为取代基W,例如可举出卤原子、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1~20的卤代烷基、碳原子数1~20的环烷基、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羰基、碳原子数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层叠体,其具有:光吸收各向异性层,由含有液晶性化合物及二色性物质的液晶组合物形成;第1相邻层,与所述光吸收各向异性层的一个表面接触而配置;及第2相邻层,和与所述光吸收各向异性层中的所述一个表面相反的一侧的表面接触而配置,所述二色性物质的含量相对于所述液晶组合物的总固体成分质量为7.0质量%以上,所述光吸收各向异性层的透射率中心轴与所述光吸收各向异性层表面的法线方向所成的角度θs为5~60
°
,所述第1相邻层的折射率n1及所述第2相邻层的折射率n2均为1.46~1.7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所述角度θs与所述折射率n1及所述折射率n2的关系满足下述式(N1)及下述式(N2),0.037≤n1/θs≤0.083
ꢀꢀ
(N1),0.037≤n2/θs≤0.083
ꢀꢀ
(N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所述二色性物质的含量相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星野渉山田直良吉成伸一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