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色织布生产用吊锭性能优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10363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纺织色织布生产用吊锭性能优化系统,包括吊锭螺杆、吊锭盖和吊锭主体,吊锭主体包括塑料管体,塑料管体的内腔设有卡块驱动构件,卡块驱动构件包括推动柱、固定调节筒和活动调节筒,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吊锭技术领域。该纺织色织布生产用吊锭性能优化系统,通过向下压动调节柱并使活动调节筒向下推动,且推动柱底部的变位推齿推动活动调节筒连接的主推齿,主推齿从上升齿槽处推出,变位推齿的斜齿与下推齿槽对应,活动调节筒又通过第二弹簧推动,主推齿沿着变位推齿的斜面滑落至下推齿槽处,活动调节筒处于下移固定状态,吊锭在与纱筒连接时更加方便快捷,改变现有的吊锭的基础结构,提高吊锭的定位性能。提高吊锭的定位性能。提高吊锭的定位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纺织色织布生产用吊锭性能优化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吊锭
,具体为一种纺织色织布生产用吊锭性能优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纺织过程中要经过粗纱工序再到细纱工序,在粗纱工序中纺出的粗纱缠绕在粗纱管上,然后将粗纱管装到吊锭上,再将粗纱牵引到细纱机进行下一步加工。随着细纱机的运转,粗纱不断地从粗纱管上牵引经过细纱机捻细。为了使牵引的速度均匀,目前在吊锭上一直采用了二十年以前的技术,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由经纬纺织和上海二纺及纺织部装备司联合在江阴市塑料纺织配件厂试制,在八八年通过部级签定并制定了部颁标准,但是该技术一直延续到现在仍在使用。
[0003]现有的吊锭结构形式仅设置两组挂钩,在上、下动作过程中,易出现套装在吊锭主体上的纱管脱落现象,动作不稳定,产生失灵,并且现有的吊锭结构在与纱筒连接时不方便,因此,亟需提出一种纺织色织布生产用吊锭性能优化系统,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纺织色织布生产用吊锭性能优化系统,解决了现有的吊锭结构形式仅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织色织布生产用吊锭性能优化系统,包括吊锭螺杆(1)、吊锭盖(2)和吊锭主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锭主体(3)包括塑料管体(31),所述塑料管体(31)的内腔设有卡块驱动构件(4),所述卡块驱动构件(4)包括推动柱(41)、固定调节筒(42)和活动调节筒(43),所述推动柱(41)、固定调节筒(42)和活动调节筒(43)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在塑料管体(31)的内部,所述推动柱(41)和活动调节筒(43)均与塑料管体(31)的内部活动连接,所述固定调节筒(42)与塑料管体(31)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调节筒(42)底端的外侧均匀开设有多组下推齿槽(421),所述下推齿槽(421)处均匀开设有多组上升齿槽(422),所述推动柱(41)和活动调节筒(43)分别贯穿于固定调节筒(42)内腔的上部和下部,且推动柱(41)与活动调节筒(43)之间夹设有第一弹簧(47),所述活动调节筒(4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主推齿(431),且主推齿(431)卡设在上升齿槽(422)处,所述主推齿(431)的侧边固定连接有辅助推齿(432),且辅助推齿(432)卡设在下推齿槽(421)处,所述推动柱(41)外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组变位推齿(411),且变位推齿(411)设于上升齿槽(422)处的上侧,所述活动调节筒(4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推杆(44),所述塑料管体(31)内腔的下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环(45),且推杆(44)底端贯穿于限位环(45)并固定连接有锥形推头(46),所述推杆(44)的外部套设有第二弹簧(48),且第二弹簧(48)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活动调节筒(43)的底板和限位环(45)的上部抵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色织布生产用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庆顺
申请(专利权)人:东台立文色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