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慧园区的3D可视化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10361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慧园区的3D可视化方法及系统,实现了从房间到园区的五级分区,3D可视化界面可以单独展示某一房间的3D可视化画面,也可以整体展示整个园区的3D可视化画面,从微观到宏观上,都能实现园区场景的3D可视化布现,操作人员可以更具需求灵活查看自己需要的场景,使用更方便,通过优先级计算模块可以计算园区内所有场景的数据,并将其中数据异常度最高的场景推送到主屏幕上,数据异常度最高的场景是发生安全事故或者设备故障概率最大的场景,在主屏幕上展示,可以智能展示风险度最高的场景,提供更好的安全预警。提供更好的安全预警。提供更好的安全预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慧园区的3D可视化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慧园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慧园区的3D可视化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智慧园区指一般由政府(民营企业与政府合作)规划建设的,供水、供电、供气、通讯、道路、仓储及其它配套设施齐全、布局合理且能够满足从事某种特定行业生产和科学实验需要的标准性建筑物或建筑物群体,基于建立统一的工作流程,协同、调度和共享机制,通过云平台的整合,以云平台为枢纽,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获得高效、协同、互动、整体的效益的目标,需要针对园区的安全、环保、应急、能源、经济、园区及企业办公做出系统性优化和管理。
[0003]3D可视化技术是一种数据展示手段,通过将数据通过三维视图的形式呈现,从而达到更加直观、便捷的效果,在专利申请号CN202110121688.9的专利技术中,提出了一种园区3D可视化管控系统、方法及介质,利用3D可视化方式来对园区结构和/或传感器信息进行实时获取、编辑、管理等操作,实现更加直观、高效且智能化的园区监控操作。而在现有的技术方案中,要么是对园区的从宏观层面上的3D可视化,方案无法对园区中单独的建筑、楼层或房间进行一个微观上的3D可视化,同时呈现场景与环境参数结合效果一般;要么是通过多点布设监控探头,对单一细处的场景进行监控,从而实现3D可视化,方案无法对整体园区进行一个协调控制,因而现有技术中缺乏一种能够从微观到宏观灵活展示的3D可视化系统。同时现有技术的3D可视化系统更多时候只是一个展示系统,虽然通过系统能够将园区直观快速的展现,但是园区的场景众多,因而对园区内的场景监控的效率很低,3D可视化系统很难计时准确的捕捉到出现异常状况的单独场景,当单独场景内发生事故,现有的3D可视化系统无法第一时间呈现,因而无法转化为实际使用中的预警,从而无法及时排除正在发生或潜在发生的险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智慧园区的3D可视化方法及系统。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对园区建筑进行数据扫描,以获取园区内建筑的三维空间数据;
[0007]S2、对园区建筑进行三维空间建模,通过获取的所述三维空间数据进行BIM三维空间建模,获得园区建筑的三维空间模型;
[0008]S3、对园区建筑的三维空间模型进行分级,获得所述分级后的三维空间模型;
[0009]S4、在各个分级对应的建筑区域内布置相应感应装置;
[0010]S5、感应装置获取环境信息数据;
[0011]S6、对感应装置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将所述环境信息数据匹配上传至所述分级后的三维空间模型;
[0012]S7、生成各个分级后三维空间模型的3D可视化界面。
[0013]优选的,所述三维空间模型分为五个分级,园区整体三维空间模型为第一分级模型,所述第一分级模型内楼宇的三维空间模型为第二分级模型,所述第二分级模型内楼层的三维空间模型为第三分级模型,所述第三分级模型内分区的三维空间模型为第四分级模型,所述第四分级模型内房间的三维空间模型为第五分级模型。
[0014]优选的,所述第五分级模型与所述环境信息数据结合生成第五分级3D可视化界面,多组所述第五分级3D可视化界面拼接生成第四分级3D可视化界面,多组所述第四分级3D可视化界面拼接生成第三分级3D可视化界面,多组所述第三分级3D可视化界面拼接生成第二分级3D可视化界面,多组所述第二分级3D可视化界面拼接生成第一分级3D可视化界面。
[0015]优选的,所述第五分级3D可视化界面内包含对应所述感应装置获取的所有所述环境信息数据。
[0016]优选的,所述感应装置包括温湿度传感器、监测摄像头、消防感应装置和人体传感器和声音传感器。
[0017]一种智慧园区的3D可视化系统,包括数据扫描模块、空间建模模块、感应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上传模块、展示模块;
[0018]所述数据扫描模块用于获取园区建筑的三维空间数据,并将所述三维空间数据传递给所述空间建模模块;
[0019]所述空间建模模块用于生成园区建筑的三维空间模型框架;
[0020]所述感应模块用于获取园区建筑内的实时环境信息数据,并将所述环境信息数据传递给所述数据处理模块;
[0021]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环境信息数据进行归集处理,形成处理后的环境信息数据,并将所述处理后的环境信息数据传递所述上传模块;
[0022]所述上传模块将所述处理后的环境信息数据上传至所述处理后的环境信息数据对应的所述三维空间模型框架内,形成3D可视化空间模型,并将所述3D可视化空间模型上传至所述展示模块;
[0023]所述展示模块用于将所述3D可视化空间模型显示。
[0024]优选的,所述展示模块内设置有优先级计算模块,所述优先级计算模块对所述3D可视化空间模型进行计算。
[0025]优选的,所述优先级计算模块基于对所述感应模块获取的所述环境信息数据计算。
[0026]优选的,所述优先级计算模块计算为优先级最高的所述3D可视化空间模型展示在所述展示模块的主屏幕。
[0027]优选的,所述展示模块上还设置有人工报警模块。
[0028]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9]1、实现了从房间到园区的五级分区,3D可视化界面可以单独展示某一房间的3D可视化画面,也可以整体展示整个园区的3D可视化画面,从微观到宏观上,都能实现园区场景的3D可视化布现,操作人员可以更具需求灵活查看自己需要的场景,使用更方便。
[0030]2、通过优先级计算模块可以计算园区内所有场景的数据,并将其中数据异常度最
高的场景推送到主屏幕上,数据异常度最高的场景是发生安全事故或者设备故障概率最大的场景,在主屏幕上展示,可以智能展示风险度最高的场景,提供更好的安全预警。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步骤流程图;
[003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对园区的分级示意图;
[0033]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系统数据流程图;
[0034]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展示系统内部流程图。
[0035]图例说明:
[0036]1、数据扫描模块;2、空间建模模块;3、展示模块;4、上传模块;5、数据处理模块;6、感应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8]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慧园区的3D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对园区建筑进行数据扫描,以获取园区内建筑的三维空间数据;S2、对园区建筑进行三维空间建模,通过获取的所述三维空间数据进行BIM三维空间建模,获得园区建筑的三维空间模型;S3、对园区建筑的三维空间模型进行分级,获得所述分级后的三维空间模型;S4、在各个分级对应的建筑区域内布置相应感应装置;S5、感应装置获取环境信息数据;S6、对感应装置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将所述环境信息数据匹配上传至所述分级后的三维空间模型;S7、生成各个分级后三维空间模型的3D可视化界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慧园区的3D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空间模型分为五个分级,园区整体三维空间模型为第一分级模型,所述第一分级模型内楼宇的三维空间模型为第二分级模型,所述第二分级模型内楼层的三维空间模型为第三分级模型,所述第三分级模型内分区的三维空间模型为第四分级模型,所述第四分级模型内房间的三维空间模型为第五分级模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慧园区的3D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分级模型与所述环境信息数据结合生成第五分级3D可视化界面,多组所述第五分级3D可视化界面拼接生成第四分级3D可视化界面,多组所述第四分级3D可视化界面拼接生成第三分级3D可视化界面,多组所述第三分级3D可视化界面拼接生成第二分级3D可视化界面,多组所述第二分级3D可视化界面拼接生成第一分级3D可视化界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慧园区的3D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分级3D可视化界面内包含对应所述感应装置获取的所有所述环境信息数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慧园区的3D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晓静
申请(专利权)人:嘉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