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龙卷风的展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0290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模拟龙卷风的展示装置,包括底座、顶座和控制台,所述控制台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侧边,所述底座和顶座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柱,所述顶座上装设有排风机,所述控制台中设置有控制器、水雾发生器和水箱,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工业风机,所述工业风机上设置有多个弧形出风口,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的开设方向偏向一侧,并与所述弧形出风口的延伸方向一致。针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水雾发生器将水箱中的水雾化后得到雾气,在侧风作用和工业风机的驱使下,所述雾气的运动轨迹逐渐形成旋转上升的趋势最终被吸入所述排风机,如此反复,便形成了龙卷风的形态,人们能够直观的看到龙卷风的形成过程,以提高人们对龙卷风形成的认识。卷风形成的认识。卷风形成的认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拟龙卷风的展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龙卷风模拟
,特别涉及一种模拟龙卷风的展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龙卷风是大气中最强烈的涡旋的现象,它是从雷雨云底伸向地面或水面的一种范围很小而风力极大的强风旋涡。常发生于夏季的雷雨天气时,尤以下午至傍晚最为多见,影响范围虽小,但破坏力极大。龙卷风的现象虽然大多数人皆知,但是许多人不知道其形成的原理,由于龙卷风是自然现象,在教学或者展示方面难以将龙卷风形成的过程展示出来,因此需要一台展示设备供人们学习观赏,以提高人们对龙卷风形成过程的认识。
[0003]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拟龙卷风的展示装置。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模拟龙卷风的展示装置,包括底座、顶座和控制台,所述控制台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侧边,所述底座和顶座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柱,所述顶座上装设有排风机,所述底座内装设有控制器、水雾发生器和水箱,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工业风机,所述工业风机上设置有多个弧形出风口,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有若干个出气孔,所述出气孔的开设方向偏向一侧,并与所述弧形出风口的延伸方向一致。
[0007]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出风口绕所述工业风机的中心呈散射状分布。
[0008]进一步地,所述出气孔沿所述支撑柱的轴线方向呈排分布或呈阵列分布。
[0009]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为空心结构,所述出气孔与所述工业风机的一出风口连通。
[0010]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的数量至少有3个。
[0011]进一步地,所述水箱中设置有水位监测仪,所述水位监测仪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底座装设有地埋灯,所述顶座上设置有变色灯,所述地埋灯和所述变色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的外侧设置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为透明保护罩或者半透明保护罩。
[0014]进一步地,所述排风机和所述工业风机设置在同一竖直方向上。
[0015]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包括开关电源、PLC控制器、空气开关、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第四继电器和第五继电器,所述开关电源的输入端通过空气开关连接交流电,所述排风机的一端通过第一继电器开关连接电源火线,所述排风机的另一端连接电源零线,第一继电器线圈的一端连接开关电源的24V供电端,第一继电器线圈的另一端连接PLC控制器的Y1端,所述工业风机的一端通过第二继电器开关连接电源火线,所述工业风机的另一端连接电源零线,第二继电器线圈的一端连接电源开关的24V供电端,第二继电器线
圈的另一端连接PLC控制器的Y2端,所述水雾发生器的一端通过第三继电器开关电源连接电源火线,所述水雾发生器的另一端连接电源零线,第三继电器线圈的一端连接开关电源的24V供电端,第三继电器线圈的另一端连接PLC控制器的Y3端,所述变色等的一端通过第四继电器开关电源连接电源火线,所述变色灯的另一端连接电源零线,第四继电器线圈的一端连接开关电源的24V供电端,第四继电器线圈的另一端连接PLC控制器的Y4端,所述地埋灯的一端通过第五继电器开关电源连接电源火线,所述地埋灯的另一端连接电源零线,第五继电器线圈的一端连接开关电源的24V供电端,第五继电器线圈的另一端连接PLC控制器的Y5端。
[0016]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模拟龙卷风的展示装置,包括底座、顶座和控制台,所述控制台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侧边,所述底座和顶座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柱,所述顶座上装设有排风机,所述控制台中设置有控制器、水雾发生器和水箱,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工业风机,所述工业风机上设置有多个弧形出风口,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有若干个出气孔,所述出气孔的开设方向偏向一侧,并与所述弧形出风口的延伸方向一致。针对本技术,所述水雾发生器将水箱中的水雾化后得到雾气,所述雾气经过所述工业风机被吹出所述弧形出风口,在所述出气孔的侧风作用和所述工业风机的驱使下,所述雾气的运动轨迹逐渐形成旋转上升的趋势最终被吸入所述排风机,如此反复,便形成了龙卷风的形态,人们能够直观的看到龙卷风的形成过程,以提高人们对龙卷风形成的认识。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者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使用的附图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模拟龙卷风的展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模拟龙卷风的展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模拟龙卷风的展示装置的控制电路图。
[0021]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继电器的控制原理图。
[0022]图中:底座

1、顶座

2、控制台

3、支撑柱

4、排风机

5、工业风机

6、出风口

7、出气孔

8、地埋灯灯

9、保护罩

10、触摸屏装置

11、变色灯

12。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5]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
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6]如图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模拟龙卷风的展示装置,包括底座1、顶座2和控制台3,所述控制台3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侧边,所述控制台3用于控制龙卷风的形成以及龙卷风的风力大小,所述底座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龙卷风的展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顶座和控制台,所述控制台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侧边,所述底座和顶座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柱,所述顶座上装设有排风机,所述控制台中设置有控制器、水雾发生器和水箱,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工业风机,所述工业风机上设置有多个弧形出风口,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有若干个出气孔,所述出气孔的开设方向偏向一侧,并与所述弧形出风口的延伸方向一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龙卷风的展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出风口绕所述工业风机的中心呈散射状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龙卷风的展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孔沿所述支撑柱的轴线方向呈排分布或呈阵列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拟龙卷风的展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为空心结构,所述出气孔与所述工业风机的一出风口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拟龙卷风的展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的数量至少有3个。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龙卷风的展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中设置有水位监测仪,所述水位监测仪与控制器电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龙卷风的展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装设有地埋灯,所述顶座上设置有变色灯,所述地埋灯和所述变色灯与控制器电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龙卷风的展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的外侧设置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为透明保护罩或半透明保护罩。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龙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梅江海鹏史云龙王娟
申请(专利权)人:阜阳市科学技术馆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