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放松式压迫止血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0289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用器械的技术领域,是一种智能放松式压迫止血带,其包括硬质的压板、螺柱、转筒、微型马达、数显延时继电器模块、绑带、定位孔,在定位孔处的压板上端面上可转动地安装有转筒,转筒内螺纹连接有螺柱,在螺柱的下侧外伸端上一体连接有压块,在转筒的外侧壁上固定套设有蜗轮,在压板上还固设有微型马达,在微型马达的驱动转轴上一体连接有蜗杆,蜗杆与蜗轮啮合传动,压板的上端面上还安装有数显延时继电器模块、电池、开关。通过设置数显延时继电器模块,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微型马达工作开启与结束的时间,微型马达在工作期间会通过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带动转筒的旋转,实现压块的抬起,达到及时自动解除患者抽血穿刺部按压的作用。按压的作用。按压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放松式压迫止血带


[0001]本技术涉及医用器械的
,是一种智能放松式压迫止血带。

技术介绍

[0002]动脉血气分析是临床常用检查手段,其样本采集在患者腕关节部位桡动脉进行,抽血完成后需要对针眼进行长时间按压止血,时长一般在15min左右。现有技术中,以上加压止血动作要么采用人工按压方式,这样就极大增加了医护人员工作量,浪费了人力;要么是在患者的桡动脉处捆扎压迫式止血器,但是现有的压迫式止血器在捆绑上后还需人工注意血管压迫时间,有时候由于患者的疏忽与科室医护工作人员的繁重工作,很容易遗忘,致使针眼处被超时长时间压迫,造成患者桡动脉处缺血、淤青等状况的发生,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了额外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放松式压迫止血带,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的压迫止血方法浪费人力且容易遗忘,从而导致造成超时长压迫,致使穿刺部缺血、淤青等状况发生的问题。
[0004]本申请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智能放松式压迫止血带包括硬质的压板、螺柱、转筒、微型马达、数显延时继电器模块、绑带、定位孔,压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绑带的右侧自由端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孔上,绑带的左侧自由端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一连接孔上,在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之间的压板上还设置有定位孔,在定位孔处的压板上端面上可转动地安装有转筒,转筒内螺纹连接有螺柱,沿螺柱中心轴线的左右两侧对称分布有一个与螺柱等长的平直面,螺柱的下端通过定位孔外伸到压板下端面的下方,在螺柱的下侧外伸端上一体连接有压块,在转筒的外侧壁上固定套设有蜗轮,在压板上还固设有微型马达,在微型马达的驱动转轴上一体连接有蜗杆,蜗杆与蜗轮啮合传动,压板的上端面上还安装有数显延时继电器模块、电池、开关,电池与数显延时继电器模块上的电源接线端电连接,微型马达与数显延时继电器模块上的负载接线端电连接,开关与数显延时继电器模块上的触发信号接线端电连接。
[0005]下面是对上述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进一步的,在压块上还可拆卸地套设有软弹胶套。
[0006]进一步的,在数显延时继电器模块上的负载接线端上还电连接有蜂鸣器。
[0007]进一步的,压板由水平部和向压块一侧弯折的弯折部一体构成,水平部与弯折部之间圆弧过渡,在弯折部的下端面上固设有前后方向分布且呈软弹状的辅助垫块。
[0008]进一步的,沿转筒外侧壁的水平圆周方向设置有若干间隔分布且呈竖条状的凸出部,在压板的上端面上固设有环状卡槽,转筒下端口的边缘处固设有一圈环状凸缘,环状凸缘可转动地卡设在环状卡槽内,在环状卡槽内侧壁与环状凸缘外侧壁之间的间隙内还内置有若干滚珠。
[0009]进一步的,绑带为柔软的毛绒带,在绑带的左侧自由端上固定连接有能粘扣在毛绒带外表面的魔术贴勾面。
[0010]本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通过设置数显延时继电器模块,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微型马达工作开启与结束的时间,微型马达在工作期间会通过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带动转筒的旋转,实现压块的抬起,达到及时自动解除患者抽血穿刺部按压的作用,从而能有效避免穿刺部由于不合理的长时间按压,致使穿刺部附近的皮肤组织发生缺血、淤青等不良后果,大大节约了人力资源。
附图说明
[0011]本申请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给出:
[0012]附图1是智能放松式压迫止血带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2是智能放松式压迫止血带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3是附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4是附图1中螺柱的轴侧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图例:1、压板,101、水平部,102、弯折部,2、螺柱,3、转筒,4、微型马达,5、数显延时继电器模块,6、绑带,7、第一连接孔,8、第二连接孔,9、平直面,10、压块,11、蜗轮,12、蜗杆,13、电池,14、开关,15、软弹胶套,16、蜂鸣器,17、凸出部,18、环状卡槽,19、环状凸缘,20、滚珠,21、魔术贴勾面,22、辅助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7]本申请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0018]在本技术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0019]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如附图1至4所示,该智能放松式压迫止血带包括硬质的压板1、螺柱2、转筒3、微型马达4、数显延时继电器模块5、绑带6、定位孔,压板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孔7、第二连接孔8,绑带6的右侧自由端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孔8上,绑带6的左侧自由端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一连接孔7上,在第一连接孔7与第二连接孔8之间的压板1上还设置有定位孔,在定位孔处的压板1上端面上可转动地安装有转筒3,转筒3内螺纹连接有螺柱2,沿螺柱2中心轴线的左右两侧对称分布有一个与螺柱2等长的平直面9,螺柱2的下端通过定位孔外伸到压板1下端面的下方,在螺柱2的下侧外伸端上一体连接有压块10,在转筒3的外侧壁上固定套设有蜗轮11,在压板1上还固设有微型马达4,在微型马达4的驱动转轴上一体连接有蜗杆12,蜗杆12与蜗轮11啮合传动,压板1的上端面上还安装有数显延时继电器模块5、电池13、开关14,电池13与数显延时继电器模块5上的电源接线端电连接,微型马达4与数显延时继电器模块5上的负载接线端电连接,开关14与数显延时继电器模块5上的触发信号接线端电连接。
[0020]本装置的具体使用方法如下:先通过反向旋拧转筒3,将螺柱2升至最顶部这一初始状态,当患者的桡动脉在被穿刺抽血后,患者接过医护人员的棉签、创可贴等物品采用人
工按压的方式对自身的穿刺部进行暂时的止血操作,接着医护人员手持压板1将压块10快速压向患者的穿刺部,与此同时,患者自己解除自我按压,医护人员通过将绑带6连接在第一连接孔7上,使压块10预压紧在患者的穿刺部,接着通过正向旋拧转筒3,使螺柱2逐渐下移,直至压块10彻底压紧在针刺部,此时就不用再进行额外的人工按压干预,通过压块10的顶紧作用,就可以完全达到人工按压止血的效果。
[0021]数显延时继电器模块5为现有公知的技术,完全可以实现这种功能:给一次信号,延时A时间后,继电器吸合,吸合B时间后断开。数显延时继电器模块5上设有显示屏、功能调节键、电源接线端、负载接线端、触发信号接线端。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功能调节键对A时间、B时间进行设置,以A时间为15分钟,B时间为2秒钟为例,医护人员设置好时间后,摁下开关14,此时的数显延时继电器模会接收到一个触发信号,进入倒计时状态,当到达15分钟后,继电器吸合,微型马达4所在的电路被接通,此时的微型马达4开始工作,工作的微型马达4通过蜗轮11蜗杆12传动,使转筒3反转,从而使螺柱2提升,进而使压块10不再顶紧患者的针刺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放松式压迫止血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硬质的压板、螺柱、转筒、微型马达、数显延时继电器模块、绑带、定位孔,压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绑带的右侧自由端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孔上,绑带的左侧自由端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一连接孔上,在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之间的压板上还设置有定位孔,在定位孔处的压板上端面上可转动地安装有转筒,转筒内螺纹连接有螺柱,沿螺柱中心轴线的左右两侧对称分布有一个与螺柱等长的平直面,螺柱的下端通过定位孔外伸到压板下端面的下方,在螺柱的下侧外伸端上一体连接有压块,在转筒的外侧壁上固定套设有蜗轮,在压板上还固设有微型马达,在微型马达的驱动转轴上一体连接有蜗杆,蜗杆与蜗轮啮合传动,压板的上端面上还安装有数显延时继电器模块、电池、开关,电池与数显延时继电器模块上的电源接线端电连接,微型马达与数显延时继电器模块上的负载接线端电连接,开关与数显延时继电器模块上的触发信号接线端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放松式压迫止血带,其特征在于在压块上还可拆卸地套设有软弹胶套。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放松式压迫止血带,其特征在于在数显延时继电器模块上的负载接线端上还电连接有蜂鸣器。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放松式压迫止血带,其特征在于压板由水平部和向压块一侧弯折的弯折部一体构成,水平部与弯折部之间圆弧过渡,在弯折部的下端面上固设有前后方向分布且呈软弹状的辅助垫块。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放松式压迫止血带,其特征在于压板由水平部和向压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红梅蒋琳张文玲王静努力满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