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四肢康复医疗训练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02484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携式四肢康复医疗训练机器人,包括康复椅和训练机构,训练机构包括框架、链条、链条驱动机构、侧面支撑装置,框架包括底部框架、顶部框架及侧向立柱,康复椅设置在底部框架、顶部框架及侧向立柱成的空间内,链条驱动机构连接在顶部框架前端中部,链条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安装支架、伺服电机、传动机构及驱动链轮,传动机构连接在电机安装支架一侧并与伺服电机输出端连接,驱动链轮与传动机构连接,链条是一条首尾连接的闭环链条,链条先与驱动链轮配合,链条再环绕在上部导向链轮、下部导向链轮及中部导向链轮间,并由驱动链轮驱动链条移动,侧面支撑装置分别通过上下旋转关节铰接在两条侧向立柱的外侧。节铰接在两条侧向立柱的外侧。节铰接在两条侧向立柱的外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四肢康复医疗训练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康复医疗训练机器人,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四肢康复医疗训练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病人进行四肢康复训练主要由康复医疗训练师手把手引导病人进行康复医疗训练。效率低而且对体力要求高,普通男性康复医疗师每天只能帮助4

5个病人进行康复医疗训练,女性康复医疗师能帮助的病人就更加少,原因是对病人进行四肢康复训练时需要频繁的扳动病人的手脚,需要较大的体力,康复医疗师劳动强度大。由于康复医疗训练通常时间较长,康复医疗人工成本高,普通收入家庭难以支付。
[0003]在专门的康复医疗机构中会有一些器械辅助康复医疗师对病人进行康复医疗训练,但是这些器械一般体积大、占地面积大,普通家庭无地摆放。器械需要专门培训才能操作,单纯依靠人力难以提供效率,体力劳动过大。另外这些器械普遍存在结构复杂、价格高底端特点,普通家庭难以支付,因此,并不适合购于家中进行居家训练。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便携式四肢康复医疗训练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便携式四肢康复医疗训练机器人,包括康复椅(2)和设置在康复椅(2)外围的训练机构(1),其特征在于,训练机构(1)包括框架、链条(7)、链条驱动机构、侧面支撑装置(10),框架包括底部框架(9)、顶部框架(25)和连接在底部框架(9)、顶部框架(25)之间两侧的侧向立柱(5),康复椅(2)设置在底部框架(9)、顶部框架(25)及侧向立柱(5)成的空间内,链条驱动机构连接在顶部框架(25)前端中部,链条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安装支架(23)、伺服电机(28)、传动机构及驱动链轮(32),电机安装支架(23)连接在顶部框架(25)前端中部,伺服电机(28)安装在电机安装支架(23)上,传动机构连接在电机安装支架(23)一侧并与伺服电机(28)输出端连接,驱动链轮(32)与传动机构连接,驱动链轮(32)一侧设置有中部导向链轮(33),顶部框架(25)前端两侧的每一侧分别连接有两个前后设置的上部导向链轮(20),底部框架(9)前端每一侧设置有一个下部导向链轮(19),链条(7)是一条首尾连接的闭环链条,链条(7)先与驱动链轮(32)配合,链条(7)再环绕在两侧的上部导向链轮(20)、下部导向链轮(19)及中部导向链轮(33)间,并由驱动链轮(32)驱动链条(7)移动,侧面支撑装置(10)分别通过上下旋转关节(11)铰接在两条侧向立柱(5)的外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四肢康复医疗训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框架(9)包括底部后连杆(26)和底部侧连杆(27),底部侧连杆(27)连接在底部后连杆(26)的两侧前端,顶部框架(25)包括顶部后连杆(22)、顶部侧连杆(21)和顶部中连杆(24),顶部侧连杆(21)连接在顶部后连杆(22)的两侧前端,顶部中连杆(24)后端与顶部后连杆(22)中部连接,顶部中连杆(24)前端与电机安装支架(23)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四肢康复医疗训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导向链轮(20)通过链轮安装座(18)连接在顶部侧连杆(21)的前端下侧,所述下部导向链轮(19)通过链轮安装座(18)连接在底部侧连杆(27)的前端上侧。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四肢康复医疗训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电机(28)安装在电机安装支架(23)的上端,传动机构包括主动皮带轮(29)、从动皮带轮(31)及传送皮带(30),主动皮带轮(29)设置在伺服电机(28)前端并与伺服电机(28)的输出轴连接,从动皮带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庚保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瑞克工业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