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源热泵谷电蓄热供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09884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18
一种空气源热泵谷电蓄热供水系统,补水管给水箱供水,补水管上安装补水电磁阀,水箱上安装上水位传感器、下水位传感器、水箱温度传感器,恒温循环管出水端与、回水端进入水箱内,在恒温循环管上依次安装恒温循环泵、生活用水出水管、循环温度传感器、恒温循环电磁阀,热泵进水管、热泵出水管联通水箱,热泵进水管上安装加热循环泵、热泵进水温度传感器,热泵出水管上安装热泵出水温度传感器,溢流管与水箱上部相通,补水电磁阀、恒温循环电磁阀、加热循环泵、恒温循环泵、空气源热泵有电缆与控制系统连接,水箱温度传感器、循环温度传感器、热泵进水温度传感器、热泵出水温度传感器、上下水位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通过信号线与控制系统连接。接。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源热泵谷电蓄热供水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油田生产一线职工生活用的设备,是一种空气源热泵谷电蓄热供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油田的钻井队、修井队、采油队等单位处于野外,离市区较远,生产工人们都住在井队,在这些单位需要设有澡堂供工人们生活使用。目前油田井队职工澡堂采用锅炉供热,为了环保锅炉采用电加热使来水加热至65℃~80℃。这种供热方式一方面电量高,不节能环保;另一方面自动化程度低,井队工人上下班在不同时间段,用水量没有规律,为了保证下班工人用水,需要锅炉管理人员随时观察水箱水位、温度,并进行人工补水,等人工补水至加热到需要的温度阶段,澡堂不能开放。因此,人工管理的锅炉不能保证井队随时用水。用人工管理锅炉还会出现缺水烧干、水满溢出跑水等情况发生。目前井队受作习性质所限,井队生活用水的特点是白天用热水多,晚上用热水少,所以需要在白天用电高峰期使用大量电力,与各用电用户抢电用,造成用电更加紧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空气源热泵谷电蓄热供水系统,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有效提供井队用热水,减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源热泵谷电蓄热供水系统,包括补水电磁阀(1)、水箱(2)、水箱温度传感器(3)、恒温循环电磁阀(4)、循环温度传感器(5)、空气源热泵(6)、热泵出水管(7)、热泵进水温度传感器(8)、热泵出水温度传感器(9)、上水位传感器(10)、下水位传感器(11)、补水管温度传感器(12)、溢流管(13)、补水管(15)、加热循环泵(16)、压力传感器(17)、热泵进水管(18)、恒温循环管(19)、恒温循环泵(20)、生活用水出水管(21)、控制系统(22),补水管(15)的一端接水源,补水管(15)的另一端接入水箱(2)里,其特征是:补水管(15)上安装补水电磁阀(1)、补水管温度传感器(12),上水位传感器(10)、下水位传感器(11)安装在水箱(2)上,上水位传感器(10)、下水位传感器(11)的探头处于水箱(2)内,上水位传感器(10)处于水箱(2)的上部,下水位传感器(11)处于水箱(2)的下部,水箱(2)上安装水箱温度传感器(3),水箱温度传感器(3)的探头处于水箱(2)内,恒温循环管(19)的出水端与水箱(2)的下内部相通,恒温循环管(19)的回水端进入水箱(2)内,在恒温循环管(19)上依次安装恒温循环泵(20)、生活用水出水管(21)、循环温度传感器(5)、恒温循环电磁阀(4),热泵进水管(18)的一端与水箱(2)的下部相通,热泵进水管(18)的另一端与空气源热泵(6)的进口连接,热泵进水管(18)上安装加热循环泵(16)、热泵进水温度传感器(8)、压力传感器(17),热泵出水管(7)的一端与空气源热泵(6)的出口连接,热泵出水管(7)的另一端接入水箱(2)内,热泵出水管(7)上安装热泵出水温度传感器(9),溢流管(13)的上端与水箱(2)的上部相通,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家均顾晓杨齐李龙孙书荣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誉赫石油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