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原开式水箱供水系统改造的热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57272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原开式水箱供水系统改造的热水系统,热水系统在原供水系统上增设辅助热源、管式换热器及辅助供热回路,辅助供热回路包括辅助供热管和辅助回水管,辅助供热管将辅助热源的介质出口与各个管式换热器的进液口串联,辅助回水管将辅助热源的介质入口与各个管式换热器的出液口串联,辅助热源内设检测汇流介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一,辅助供热管上设第一电磁阀,辅助回水管上设有辅助循环泵,管式换热器可拆卸安装于组合板中部,并通过位于开式水箱底部的支撑杆进行支撑;该热水系统通过改造原供水系统,增设来源绿色环保新能源的辅助热源作为备用热源进行能量补充,可明显降低锅炉的开启频率,减少能源的消耗,且改造工作量小。且改造工作量小。且改造工作量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原开式水箱供水系统改造的热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热水系统
,具体是指一种基于原开式水箱供水系统改造的热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常见的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多用在酒店、医院、工厂集体宿舍中。燃气热水锅炉作为热源,通过板式换热器加热开式水箱内热水。锅炉通常作为供暖系统和热水系统共用热源,冬季供暖同时供热水,夏季只供热水;这种系统存在以下问题:1、系统效率偏低:对于部分供暖和热水共用热源的系统,锅炉配置往往偏大,热水负荷很小,为了维持水箱温度,会出现锅炉频繁启停的情况,严重影响锅炉燃烧效率;2、运行成本偏高,系统采用燃气锅炉做热源,燃料是天然气、电能或煤球,与空气能、太阳能等相比,成本要高出很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原开式水箱供水系统改造的热水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基于原开式水箱供水系统改造的热水系统,包括控制系统、开式水箱、板式换热器和锅炉,开式水箱通过与其一侧连接的水箱加热回路与板式换热器连接,以加热其内部储水,锅炉分别通过锅炉供热管和锅炉回水管与板式换热器连接以循环供热,锅炉供热管上依次设有锅炉循环泵和第四电磁阀,开式水箱为具有上开放口的板式组合结构的双层不锈钢保温箱体,开式水箱通过水箱供水管与供水主管连接,供水主管与用水网路管连接,水箱加热回路上设有加热循环泵和温度传感器二,开式水箱上的另一侧设有温度传感器三,锅炉循环泵、加热循环泵、第四电磁阀、温度传感器二和温度传感器三均与控制系统连接,还包括辅助热源、数个管式换热器以及将数个管式换热器并联并与辅助热源连接的辅助供热回路,辅助供热回路包括辅助供热管和辅助回水管,辅助供热管将辅助热源的介质出口与各个管式换热器的进液口串联,辅助回水管将辅助热源的介质入口与各个管式换热器的出液口串联,辅助热源内设有检测汇流介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一,辅助供热管上设有第一电磁阀,辅助回水管上设有辅助循环泵,第一电磁阀、辅助循环泵和温度传感器一均与控制系统连接,管式换热器的换热管束纵截面结构尺寸小于开式水箱的组合板的面板尺寸,管式换热器可拆卸安装于组合板中部,其一端伸出开式水箱外侧壁并与辅助供热回路连接,另一端伸出开式水箱内侧壁并与其内部储水进行热交换,并通过位于开式水箱底部的支撑杆进行支撑。
[0006]优选地,管式换热器包括换热管束、与换热管束开口端连接的换热箱以及套设在换热管束上的固定套和内密封板,换热箱上端辅助供热管连接,下端与辅助回水管连接,组合板的内板上开设有内开孔,外板上开设有外开孔,外开孔大于内开孔,固定套包括纵截面为“工”字形结构的回转套体,包括一端的外密封板,与换热箱固定连接,另一端的固定板,
其端面固定有螺纹杆,固定套另一端伸入外开孔,使固定板卡设于内开孔上,外密封板卡设于外开孔上,固定板与内密封板通过螺纹杆连接并夹紧其中的组合板内板,使外密封板压靠在组合板的外板上。
[0007]更为优选地,支撑杆包括杆体和杆体底部的支撑座,杆体上开设有水平插设换热管束管体的数个U形槽,支撑座为真空吸盘结构的橡胶座体,与开式水箱底部吸接。
[0008]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补偿保温箱,补偿保温箱内设有换热盘管,锅炉供热管通过分流形成位于锅炉循环泵和第四电磁阀之间的锅炉补偿供热管,锅炉补偿供热管上设有第三电磁阀,锅炉回水管通过分流形成锅炉补偿回水管,换热盘管下端通过补偿供热管与锅炉补偿供热管连接,上端通过补偿回水管与锅炉补偿回水管连接,补偿保温箱上端与自来水总管连接,下端连接补偿供水管,水箱供水管和补偿供水管通过电磁混水阀与供水主管连接,补偿供水管上设有第五电磁阀,补偿保温箱上设有温度传感器四,供水主管上设有温度传感器五,第三电磁阀、电磁混水阀、第五电磁阀、温度传感器四和温度传感器五均与控制系统连接。
[0009]进一步优选地,辅助热源为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集热器还与换热盘管连接辅助加热,辅助供热管上分流有辅助供热支管,辅助供热支管与补偿供热管连接,辅助回水管上分流有位于辅助循环泵后端的辅助回水支管,辅助回水支管与补偿回水管连接,辅助回水支管上设有第二电磁阀,第二电磁阀与控制系统连接。
[0010]进一步优选地,辅助供热支管和锅炉补偿回水管上设有单向阀。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基于原开式水箱供水系统改造的热水系统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0012]1、通过改造原供水系统,增设来源绿色环保新能源的辅助热源作为备用热源进行能量补充,通过辅助热源保温开式水箱内的储水,可明显降低锅炉的开启频率,减少能源的消耗,且当辅助热源热能充足,在非用水高峰时段,切换主备热源,将锅炉作为备用热源,辅助热源作为主热源,对开式水箱内的储水进行加热和保温,当开式水箱内水温低于预设的水温低值时,控制系统才启用作为备用热源的锅炉;
[0013]2、系统的改造不需拆改原有热源设备及管道,不需要更换水箱,改造成本低,通过在开式水箱内设置管式换热器对储水进行加热,保证新热源循环水不影响开式水箱内水质,且管式换热器与拆卸下来的组合板在外部完成组装后在安装,开式水箱的改造工程量小,工期短,系统停水时间短,影响小。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热水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中改造后的开式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图2中管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图3中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01、辅助热源;102、开式水箱;21、内板;22、外板;103、管式换热器;31、换热管束;32、支撑杆;321、杆体、322、支撑座;323、U 形槽;33、外密封板;34、内密封板;35、固定板;36、出液口;37、进液口;38、回液腔;39、进液腔;104、板式换热器;105、锅炉;106、辅助循环泵;107、加热循环泵;108、锅炉循环泵;109、三通接头;110、单向阀; 111、第一电磁阀;
112、第二电磁阀;113、第三电磁阀;114、第四电磁阀; 115、第五电磁阀;116、电磁混水阀;117、补偿保温箱;118、换热盘管; 201、锅炉供热管;202、锅炉回水管;203、锅炉补偿供热管;204、锅炉补偿回水管;205、补偿供热管;206、补偿回水管;207、水箱加热回路;208、补偿供水管;209、水箱供水管;210、供水主管;211、辅助供热管;212、辅助回水管;213、辅助供热支管;214、辅助回水支管;301、温度传感器一; 302、温度传感器二;303、温度传感器三;304、温度传感器四;305、温度传感器五;A、自来水总管;B、用水网路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最佳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原开式水箱供水系统改造的热水系统,包括控制系统、开式水箱、板式换热器和锅炉,所述开式水箱通过与其一侧连接的水箱加热回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连接,以加热其内部储水,所述锅炉分别通过锅炉供热管和锅炉回水管与所述板式换热器连接以循环供热,所述锅炉供热管上依次设有锅炉循环泵和第四电磁阀,所述开式水箱为具有上开放口的板式组合结构的双层不锈钢保温箱体,所述开式水箱通过水箱供水管与供水主管连接,所述供水主管与用水网路管连接,所述水箱加热回路上设有加热循环泵和温度传感器二,所述开式水箱上的另一侧设有温度传感器三,所述锅炉循环泵、所述加热循环泵、所述第四电磁阀、所述温度传感器二和所述温度传感器三均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热源、数个管式换热器以及将数个所述管式换热器并联并与所述辅助热源连接的辅助供热回路,所述辅助供热回路包括辅助供热管和辅助回水管,所述辅助供热管将所述辅助热源的介质出口与各个所述管式换热器的进液口串联,所述辅助回水管将所述辅助热源的介质入口与各个所述管式换热器的出液口串联,所述辅助热源内设有检测汇流介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一,所述辅助供热管上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辅助回水管上设有辅助循环泵,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辅助循环泵和所述温度传感器一均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所述管式换热器的换热管束纵截面结构尺寸小于所述开式水箱的组合板的面板尺寸,所述管式换热器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组合板中部,其一端伸出所述开式水箱外侧壁并与所述辅助供热回路连接,另一端伸出所述开式水箱内侧壁并与其内部储水进行热交换,并通过位于所述开式水箱底部的支撑杆进行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原开式水箱供水系统改造的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式换热器包括所述换热管束、与所述换热管束开口端连接的换热箱以及套设在所述换热管束上的固定套和内密封板,所述换热箱上端与所述辅助供热管连接,下端与所述辅助回水管连接,所述组合板的内板上开设有内开孔,外板上开设有外开孔,所述外开孔大于所述内开孔,所述固定套包括纵截面为“工”字形结构的回转套体,包括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占强陈永平周聪徐波南珊珊
申请(专利权)人:中金新源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