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升沉涌浪补偿的直驱式海底基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9872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带升沉涌浪补偿的直驱式海底基盘,包括起吊架、两个管缆绞车、油液管缆、油液管缆滑轮和基盘组件,两个管缆绞车分别记为第一管缆绞车和第二管缆绞车,管缆绞车和起吊架安装在作业船上,油液管缆的一端绕设在第一管缆绞车上,另一端绕设在油液管缆滑轮上,起吊架上还固定安装有若干起吊滑轮和起吊钢缆,各个起吊滑轮间隔设置,起吊钢缆的一端绕设在第二管缆绞车上,另一端绕设在张力补偿组件后,固定在最后一个起吊滑轮上,起吊滑轮与基盘组件之间的垂直状态地向下延伸并与下方的基盘组件固定连接,起吊钢缆与位于一侧的油液管缆间隔平行设置。本实用新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涌浪补偿功能。具有涌浪补偿功能。具有涌浪补偿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升沉涌浪补偿的直驱式海底基盘


[0001]本技术涉及分离机的减震装置
,具体是一种带升沉涌浪补偿的直驱式海底基盘。

技术介绍

[0002]在海洋作业中,比如海洋开采勘探过程中,常需要将钻杆送入到海底地层中进行作业,为此,常实用海底几盘将钻杆送入海底并为此钻杆可在海底地层进行打钻入土作业。现有的海底基盘结构比较复杂,带来的设备成本较高,且现有的海底基盘通常不具有升沉涌浪补偿功能,导致其在海流不平静状态下容易上下起伏不稳定,给作业带来安全挑战。另外,现有的海底基盘的驱动方式及结构也较为复杂,不利于作业操作便捷性和维修方便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升沉涌浪补偿的直驱式海底基盘,其能够解决
技术介绍
描述的问题。
[0004]实现本技术的目的的技术方案为:包括起吊架、两个管缆绞车、油液管缆、油液管缆滑轮和基盘组件,两个管缆绞车分别记为第一管缆绞车和第二管缆绞车,管缆绞车和起吊架安装在作业船上,油液管缆的一端绕设在第一管缆绞车上,另一端绕设在油液管缆滑轮上并从油液管缆滑轮竖直向下地与位于作业船下方的基盘组件连接,油液管缆滑轮固定在起吊架上,
[0005]起吊架上还固定安装有若干起吊滑轮和起吊钢缆,各个起吊滑轮间隔设置,起吊钢缆的一端绕设在第二管缆绞车上,另一端绕设在张力补偿组件后穿过第一个起吊滑,并从第一个起吊滑轮穿出后绕设在基盘组件并穿出后绕设在中间各个起吊滑轮上,最后从基盘组件上穿出并最终固定在最后一个起吊滑轮上,起吊滑轮与基盘组件之间的垂直状态地向下延伸并与下方的基盘组件固定连接,起吊钢缆与位于一侧的油液管缆间隔平行设置。
[0006]进一步地,还包括张力补偿组件,张力补偿组件用于补偿基盘组件高低起伏变化时,维持对起吊钢缆的张力,达到张力补偿效果,
[0007]张力补偿组件包括支撑框,以及安装在支撑框上的固定滑轮、活动滑轮和配重块,固定滑轮固定安装在支撑框顶部中心,固定滑轮通过起吊钢缆与下方的活动滑轮连接,活动滑轮通过连接杆与下方的配重块连接,起吊钢缆从固定滑轮一端绕设在固定滑轮后再绕设在活动滑轮上,并从活动滑轮穿出后再次绕设在固定滑轮上,起吊钢缆从固定滑轮一端开始绕设并经过绕设在活动滑轮后再绕设在固定滑轮组为一圈,起吊钢缆通过绕设若干圈后,最终从固定滑轮穿出,从固定滑轮最后穿出的起吊钢缆穿过起吊滑轮后与基盘组件连接,其中,起吊钢缆通过活动滑轮将配重块吊起一定高度。
[0008]进一步地,管缆绞车包括底座,以及安装在底座上的管缆轮、减速机和电机,电机与减速机连接,减速机的输出端与管缆轮连接,油液管缆的一端绕设在第一管缆绞车的管缆轮上,起吊钢缆的一端绕设在第二管缆绞车的管缆轮上,管缆轮位于减速机的一侧并安
装在底座上,减速机安装在底座上,电机安装在减速机上端。
[0009]进一步地,所述基盘组件包括框架,以及安装在框架上的若干框架配重块、若干收放滑轮、收放滑轮、翻转件和夹持件,起吊钢缆与框架配重块固定连接,框架配重块和收放滑轮均固定在框架上部,油液管缆的另一端与其中一个收放滑轮连接,起吊钢缆的另一端与其中一个收放滑轮连接,
[0010]翻转件用于向框架方向收紧而收拢和向框架外侧扩张而张开,
[0011]夹持件用于夹持和松开穿过基盘组件的外部钻杆。
[0012]进一步地,所述基盘组件包括框架,以及安装在框架上的若干框架配重块、若干收放滑轮、收放滑轮、翻转件和夹持件,起吊钢缆与框架配重块固定连接,框架配重块和收放滑轮均固定在框架上部,油液管缆的另一端与其中一个收放滑轮连接,
[0013]翻转件用于向框架方向收紧而收拢和向框架外侧扩张而张开,
[0014]夹持件用于夹持和松开穿过基盘组件的外部钻杆。
[0015]进一步地,所述基盘组件还包括立柱组,立柱组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竖直地分别固定安装在框架的上部和下部,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在同一条竖直直线上且间隔设置,立柱组用于钻杆穿过。
[0016]进一步地,框架配重块和收放滑轮均环绕第一立柱设置,各个收放滑轮间隔设置在框架的不同位置,各个框架配重块也间隔设置在框架的不同位置。
[0017]进一步地,还包括油液管缆滑轮,油液管缆滑轮固定在起吊架上,油液管缆滑轮上还安装有张力传感器,张力传感器用于实时测量出当前油液管缆对油液管缆滑轮的压力并向管缆绞车发送表征压力大小的第一信号,管缆绞车根据接收到的第一信号进行正转或者反转,以收紧或者释放油液管缆,达到涌浪升沉补降目的。
[0018]进一步地,翻转件包括翻板、翻转配重块和翻转轴,翻板伸入至框架内侧的一端与翻转配重块连接,翻板的中部通过翻转轴铰接连接在框架上,且另一端位于框架的外侧。
[0019]进一步地,翻转件设置多个,各个翻转件沿着框架的周面等间距设置。
[0020]进一步地,夹持件包括蓄能器、至少两个油缸、油管和至少两个夹钳,绕设在收放滑轮的油液管缆的一端与油管连通连接,油管用于向油缸供油,油缸的输出端与夹钳连接,两个夹钳正对设置,油缸用于驱动夹钳移动而靠近,
[0021]蓄能器与油缸连接,蓄能器用于驱动油缸,以通过油缸带动两个夹钳远离。
[002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可以实现直驱式将基盘组件投放至海底,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可以对涌浪造成的影响进行涌浪补偿,能够实现更安全作业。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基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另一视觉角度下的基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基盘组件的俯视图;
[0027]图5为翻板收拢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翻板张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管缆绞车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8为起吊钢缆与张力不错组件之间的装配示意图;
[0031]图中,1

起吊滑轮、2

起吊钢缆、3

油液管缆滑轮、4

油液管缆、5
‑ꢀ
张力补偿组件、51

固定滑轮51、52

活动滑轮52、53

配重块、54
‑ꢀ
支撑框54、6

管缆绞车、601

管缆轮、602

减速机、603

电机、7
‑ꢀ
作业船、8

基盘组件、801

收放滑轮、802

第一立柱、803

框架、804
‑ꢀ
翻板、805

第二立柱、806

翻转配重块、807

翻转轴、808

框架配重块、809...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升沉涌浪补偿的直驱式海底基盘,其特征在于,包括起吊架、两个管缆绞车、油液管缆、油液管缆滑轮和基盘组件,两个管缆绞车分别记为第一管缆绞车和第二管缆绞车,管缆绞车和起吊架安装在作业船上,油液管缆的一端绕设在第一管缆绞车上,另一端绕设在油液管缆滑轮上并从油液管缆滑轮竖直向下地与位于作业船下方的基盘组件连接,油液管缆滑轮固定在起吊架上,起吊架上还固定安装有若干起吊滑轮和起吊钢缆,各个起吊滑轮间隔设置,起吊钢缆的一端绕设在第二管缆绞车上,另一端绕设在张力补偿组件后穿过第一个起吊滑,并从第一个起吊滑轮穿出后绕设在基盘组件并穿出后绕设在中间各个起吊滑轮上,最后从基盘组件上穿出并最终固定在最后一个起吊滑轮上,起吊滑轮与基盘组件之间的垂直状态地向下延伸并与下方的基盘组件固定连接,起吊钢缆与位于一侧的油液管缆间隔平行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升沉涌浪补偿的直驱式海底基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张力补偿组件,张力补偿组件用于补偿基盘组件高低起伏变化时,维持对起吊钢缆的张力,达到张力补偿效果,张力补偿组件包括支撑框,以及安装在支撑框上的固定滑轮、活动滑轮和配重块,固定滑轮固定安装在支撑框顶部中心,固定滑轮通过起吊钢缆与下方的活动滑轮连接,活动滑轮通过连接杆与下方的配重块连接,起吊钢缆从固定滑轮一端绕设在固定滑轮后再绕设在活动滑轮上,并从活动滑轮穿出后再次绕设在固定滑轮上,起吊钢缆从固定滑轮一端开始绕设并经过绕设在活动滑轮后再绕设在固定滑轮组为一圈,起吊钢缆通过绕设若干圈后,最终从固定滑轮穿出,从固定滑轮最后穿出的起吊钢缆穿过起吊滑轮后与基盘组件连接,其中,起吊钢缆通过活动滑轮将配重块吊起一定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升沉涌浪补偿的直驱式海底基盘,其特征在于,管缆绞车包括底座,以及安装在底座上的管缆轮、减速机和电机,电机与减速机连接,减速机的输出端与管缆轮连接,油液管缆的一端绕设在第一管缆绞车的管缆轮上,起吊钢缆的一端绕设在第二管缆绞车的管缆轮上,管缆轮位于减速机的一侧并安装在底座上,减速机安装在底座上,电机安装在减速机上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升沉涌浪补偿的直驱式海底基盘,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奇祝汉柱姚清添李曾佳张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磐索地勘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