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9836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涉及电致变色技术领域。电致变色器件包括第一导电基底、第二导电基底和电致变色介质。第一导电基底上设有第一汇流条和第一绝缘层;第二导电基底上设有第二汇流条和第二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在第一导电基底上的投影至少部分覆盖第一汇流条,第一绝缘层在第二导电基底上的投影至少部分覆盖第二汇流条;电致变色介质设置于第一导电基底与第二导电基底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简化了制备工艺,便于操作,利于量产工业化;减小了电流,避免了第一导电基底和第二导电基底损坏,以及第一汇流条与第二汇流条之间形成电连接造成短路的情况发生,防止了缺陷的产生,提升了电致变色器件的使用可靠性和稳定性。靠性和稳定性。靠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


[0001]本技术涉及电致变色
,尤其涉及一种电致变色器件。

技术介绍

[0002]电致变色是指在电场作用下,材料发生可逆的变色现象,电致变色实质是一种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后材料在外观上表现出颜色的可逆变化。电致变色器件是指含有电致变色材料的器件,通常具有多层叠层,例如第一基底层、第一导电层、电致变色堆叠层(电致变色层、电解质层、离子存储层)和第二导电层、第二基底层,其中,导电层通常采用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材料,但ITO的面阻较大,电传导需要的时间较长,尤其对一些面积较大的电致变色器件而言,实现其全部变色所需的时间较长,变色速率较慢。
[0003]一些现有技术通过在导电层上沉积金属网格来降低ITO面阻,然而在导电层上即ITO的表面沉积金属网格,金属网格附近的电流过大容易使导电层损坏,并且第一导电层上的金属网格容易与第二导电层上的金属网格之间形成电连接而造成短路的情况发生,从而造成导电层缺陷的产生,致使对工艺要求较高,操作难度较大,不利于量产工业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电基底,所述第一导电基底上设有第一汇流条和第一绝缘层;第二导电基底,所述第二导电基底上设有第二汇流条和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在所述第一导电基底上的投影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一汇流条,所述第一绝缘层在所述第二导电基底上的投影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二汇流条;电致变色介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基底与所述第二导电基底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汇流条具有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二汇流条具有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均用于与外部电源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基底上设有第三绝缘层,所述第二导电基底上设有第四绝缘层,所述第三绝缘层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一汇流条,所述第一凸出部不被所述第三绝缘层覆盖,所述第四绝缘层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二汇流条,所述第二凸出部不被所述第四绝缘层覆盖。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汇流条沿所述第一导电基底的边缘延伸形成第一封闭结构,所述第二汇流条沿所述第二导电基底的边缘延伸形成第二封闭结构,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第三绝缘层一体成型制成,所述第二绝缘层与所述第四绝缘层一体成型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凸出部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超月庄丽媜江姗姗
申请(专利权)人:光羿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