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606234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基底、第一导电层、离子储存层、电解质层、电致变色层、第二导电层和第二基底;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一侧设置有弯折部,所述第一基底、弯折部与第二基底相互连接形成一体结构。所述电致变色器件通过将电致变色层和离子存储层设置于同一基底上折叠而成,增强了电致变色器件的一体性和结构强度,降低膜层分离的风险,同时减小了电致变色层与环境的接触面积,增强了器件的水氧阻隔性能,使器件的密封性、稳定性和变色均匀性得以提升,改善了电致变色器件和电子终端的品质。电子终端的品质。电子终端的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变色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电致变色现象是指在外界电场的作用下,材料发生可逆的变色现象;电致变色的实质是材料在外电场及电流的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其结构改变,进而使吸收光谱和光学性能(如吸收率、透射率、反射率)发生变化,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及透明度的可逆变化的现象。近年来,电致变色器件被广泛应用于节能窗、汽车后视镜、显示器件、移动终端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0003]现有的电致变色器件通常为层状结构,包括两个基板,基板之间设有两个导电层,两个导电层之间设有活性材料层,活性材料包括电解质、电致变色材料、离子储存材料等。在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过程中,需要使用导电基体贴合变色材料,贴合完成后进行紫外光固化,固化后对电致变色器件进行收卷或分切存储;但是,这种方法得到的电致变色器件通常不具备隔绝水氧的能力,容易被空气中的水氧影响而造成变色不均的现象。因此,提高电致变色器件阻隔水氧和密封性能,是改善器件品质的重要手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基底、第一导电层、离子储存层、电解质层、电致变色层、第二导电层和第二基底;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一侧设置有弯折部,所述第一基底、弯折部与第二基底相互连接形成一体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底、弯折部、第二基底的材料相同,均为透明基底材料;优选地,所述第一基底、弯折部、第二基底的厚度相等,为20~500μm;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的材料为透明导电材料;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的厚度各自独立地为0.1~500nm;优选地,所述离子储存层的厚度为1~1000nm;优选地,所述电解质层的厚度为10~200μm;优选地,所述电致变色层的厚度为100nm~5μ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的截面为圆弧形;优选地,所述弯折部的截面的周长为L,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电解质层的厚度为d1,所述L≥π
·
d1/2;优选地,所述L与d1的比值为(1.57~1.60):1。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上设置第一引出结构,所述第二导电层上设置第二引出结构;所述第一引出结构、第二引出结构为引出电极和/或汇流条;优选地,所述第一引出结构为第一引出电极,所述第二引出结构为第二引出电极;所述第一引出电极设置于第一导电层远离第一基底的一侧,所述第二引出电极设置于第二导电层远离第二基底的一侧;优选地,所述第一引出结构为第一汇流条,所述第二引出结构为第二汇流条;所述第一汇流条设置于第一导电层远离第一基底的一侧或设置于第一导电层与第一基底之间,所述第二汇流条设置于第二导电层远离第二基底的一侧或设置于第二导电层与第二基底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底的靠近弯折部的一端设置第三导电层,所述第三导电层与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相互独立;所述第一导电层与第一基底之间设置第一汇流条,且所述第一汇流条经由弯折部延伸至第三导电层与第二基底之间;所述第二导电层与第二基底之间设置第二汇流条;或,所述第一基底的靠近弯折部的一端设置第三导电层,所述第三导电层与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相互独立;所述第一导电层与第一基底之间设置第一汇流条;所述第二导电层与第二基底之间设置第二汇流条,且所述第二汇流条经由弯折部延伸至第三导电层与第一基底之间;优选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剑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光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