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化缠绕节距传感光缆
[0001]本申请涉及通信光缆
,尤其涉及一种变化缠绕节距传感光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光纤技术的发展,光纤已经不再局限于通信介质功能,光纤传感技术伴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其是以光波为载体,光纤为媒质,感知和传输外界被测信号的新型传感技术。未来,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的光缆产品,因其能很好的接入光通信网络,同时兼具经济性、灵活性、连续性、长距离、高精度、实时监测的特点,将广泛应用于电力电缆、石油管线、隧道路基、建筑桥梁、结构健康、岩土工程、大坝水文、海洋勘探等领域的探测与安防。
[0003]现有传感光缆作为光纤分布式传感系统的载体,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缆中光纤多为直放,光纤直放时,单位光缆长度内分布的单根传感光纤的长度有限,导致探测灵敏度不高。虽然可以通过密集缠绕光纤等方式增加光纤长度进而提高灵敏度,但是该方法牺牲了传感距离,损失了传感光缆的空间分辨率,削弱了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的优势,实用性也大大折扣,难以真正应用于工程实践。同时,受应用场景影响,传感光缆需要具有一定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化缠绕节距传感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光缆包括:中心加强件、围绕所述中心加强件周向设置的内铠装层、内铠装层之外的光纤单元层;所述中心加强件为弹性体或内嵌套金属或非金属元件的热塑性弹性材料;所述光纤单元层包括至少1根光纤单元绕所述内铠装层周向以变化缠绕节距连续螺旋缠绕;所述中心加强件和所述内铠装层的组合直径不小于15倍的光纤单元直径;所述传感光缆包括多个等长且连续的重复段;每个所述重复段内光纤单元的缠绕节距变化满足:Mn=M1+(n
‑
1)d或Mn=M1*q
n
‑1,其中n>1,n是每个所述重复段内节距变化的次数,d为相邻两个变化节距的节距差值,d>0,q为相邻两个变化节距的节距比值,q>0,M1为所述重复段内第1缠绕节距,Mn为重复段内第n缠绕节距;或每个所述重复段内光纤单元的缠绕圈数变化满足:Nn= N1+(n
‑
1)Δn或Nn= N1*p
n
‑1,Δn为所述重复段内相邻两段等长的传感光缆的光纤单元缠绕圈数的差值,Δn>0, p为所述重复段内相邻两段等长的传感光缆的光纤单元缠绕圈数的比值,p>0,N1为所述重复段内第1段等长的传感光缆的光纤单元缠绕圈数,Nn为所述重复段内第n段等长的传感光缆的光纤单元缠绕圈数。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变化缠绕节距传感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光缆还包括所述光纤单元层外由内至外依次包覆设置的第一绕包带和第一外护层,所述第一外护层中设置增强元件。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变化缠绕节距传感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单元层内还包括填充单元,所述光纤单元和所述填充单元绕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光纤单元层中所述光纤单元和所述填充单元螺旋绞合。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变化缠绕节距传感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光缆还包括所述光纤单元层外由内向外依次包覆设置的第一绕包带和第一外护层、外铠装层、第二绕包带、第二外护层。5.根据权利要求1
‑
4中任一项中所述的一种变化缠绕节距传感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单元呈扁平带状,所述光纤单元中光纤的数量至少有一根,并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枫,赵静,缪小明,周娟,钱慧慧,缪威玮,李新建,朱鹏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