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质谱仪离子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9735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质谱仪离子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质谱仪离子源,所述中间过渡部件包括隔板和连接在隔板右侧的进样锥、支撑圈;所述外壳部件的外壁上设置有进样口、电极连接口;所述离子源核心部件安装在离子源安装板上;所述电极转换结构包括连接在隔板上的支撑杆,所述电极连接口与气介质电极接触连接时,真空抽吸口与抽吸孔连通,推动机构推动推斥电极覆盖在电极针上,驱动电极针回缩进入外套内;所述电极连接口与液介质电极接触连接时,真空抽吸口与抽吸孔错开,将真空抽吸口封闭,推动机构驱动电极针从外套内输出。实现了气、液转换模式的新型离子源,无需复杂操作,一转即可实现,极大地方便了使用者,无需专业人员进行更换操作。作。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质谱仪离子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质谱仪离子源
,具体为一种新型质谱仪离子源。

技术介绍

[0002]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均是较常用的与质谱仪器联用的分离装置,因两种色谱仪器样品性质的不同,需要使用不同的离子源进行电离,常与气相色谱联用的离子源有EI和CI源等,需要较高的真空,而与液相色谱联用的离子源,如ESI和APCI源,则是大气压离子源,不需要真空。因此,两种离子源在结构上是迥然相异的,也就决定了GC

MS和LC

MS成为两种截然不同的仪器。
[0003]在做样品测试时,一般是根据被测化合物的挥发性、极性等特点选择不同的分离手段,大部分实验室需同时配备气相和液相两种联用仪器才能满足日常检测的需求。但色质联用仪器的价格往往较高,若能够在一台质谱仪上实现气相和液相的自由切换,将大大降低实验室的运行成本,也能够有效的提高仪器的使用效率。
[0004]两种离子源进行切换的难点一是真空度的问题,二是两种离子源拥有完全不同的结构,很难实现自由切换,目前的解决方案是将一种离子源拆下后安装另一种,这种方法往往需要停机后方可操作,切换非常耗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质谱仪离子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两种离子源进行切换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质谱仪离子源,包括:中间过渡部件,所述中间过渡部件包括隔板和连接在隔板右侧的进样锥、支撑圈,所述支撑圈位于进样锥的外侧,所述支撑圈的上部和侧边分别设置有气介质电极、液介质电极,所述隔板上且位于支撑圈内侧开设有真空抽吸口;外壳部件,所述外壳部件的外壁上设置有进样口、电极连接口,所述外壳部件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支撑圈内,所述外壳部件朝向隔板的一端设置有真空密封环板,所述真空密封环板上开设有与真空抽吸口位置对应的抽吸孔,所述外壳部件的内部设置有离子源安装板,所述外壳部件通过旋转将电极连接口与气介质电极、液介质电极切换连接;离子源核心部件,所述离子源核心部件安装在离子源安装板上;电极转换结构,所述电极转换结构包括连接在隔板上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隔板的一端上翻并连接有外套,所述外套上沿着外套的外壁横向开设有一字槽口,所述外套内部滑动连接有电极针,所述电极针的外壁上连接有侧销,所述侧销滑动连接在一字槽口内,所述外套朝向离子源核心部件的一侧连接有引导片,所述引导片的侧壁下侧设置有引导孔,所述引导孔内滑动插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上下端分别连接有推斥电极和顶杆,所述支撑杆上翻一端的外壁上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开设有直槽,所述侧销滑动连接在直槽内,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拨杆,所述拨杆支撑在顶杆的下表面;
在所述外壳部件的内部设置有用于驱动电极针沿着外套的轴线方向移动的推动机构;所述电极连接口与气介质电极接触连接时,真空抽吸口与抽吸孔连通,推动机构推动推斥电极覆盖在电极针上,驱动电极针回缩进入外套内;所述电极连接口与液介质电极接触连接时,真空抽吸口与抽吸孔错开,将真空抽吸口封闭,推动机构驱动电极针从外套内输出。
[0007]进一步地,所述真空抽吸口的外围包覆有密封垫圈。进一步地,所述外壳部件的外壁上还设置有排液口,所述支撑圈的底端开设有与排液口相适配的通孔,所述电极连接口与液介质电极接触连接时,排液口与通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靠近隔板的一端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固定安装在隔板上。进一步地,所述推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外壳部件内部的转动状态驱动头,所述转动状态驱动头位于外壳部件内远离支撑圈的一端中部,所述转动状态驱动头为中空管状,且转动状态驱动头的内壁设置有凸块,所述电极针靠近转动状态驱动头的一端外壁上开设有与凸块配合的螺旋槽,所述转动状态驱动头随着外壳部件旋转时,转动状态驱动头内的凸块与螺旋槽配合驱动电极针沿着外套的轴线方向移动。
[0008]进一步地,所述离子源核心部件包括安装在离子源安装板中部的外壳,所述外壳的内腔设置有引出电极,所述外壳远离支撑圈的一端设置有加热块,所述加热块上插接有加热芯和温度探头,所述外壳远离支撑圈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灯丝。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基于本方案非常容易的实现了气、液转换模式的新型离子源,无需复杂操作,一转即可实现,极大地方便了使用者,无需专业人员进行更换操作;本离子源广泛的适应性和独创的转换方法,实现了质谱与EI、ESI、DAPI几种不同离子源更便捷的对接模式;结构简单可靠,耐用性、可操作性强,这两种技术切换后的平衡时间可以压缩到尽可能短,用户可以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分析方法,从而使仪器的正常运行时间和利用率达到高效优化。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专利技术外壳部件内侧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间过渡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外壳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外壳部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离子源核心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电极转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进液时中间过渡部件、离子源核心部件、电极转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进液时电极转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专利技术进液时外壳部件的转动位置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进气时中间过渡部件、离子源核心部件、电极转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进气时电极转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进气时外壳部件的转动位置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1中间过渡部件、11隔板、12进样锥、13支撑圈、131气介质电极、132液介质电极、14真空抽吸口、15通孔、2外壳部件、21进样口、22电极连接口、23排液口、24真空密封环板、25离子源安装板、26转动状态驱动头、27抽吸孔、3离子源核心部件、31外壳、32加热块、33加热芯、34温度探头、35灯丝、36引出电极、4电极转换结构、41支撑杆、411支撑座、412外套、413一字槽口、42电极针、421侧销、422螺旋槽、43引导片、431引导孔、432转轴、44顶杆、441滑杆、442推斥电极、45连杆、451直槽、452拨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4]实施例:请参阅图1

1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质谱仪离子源,包括:中间过渡部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质谱仪离子源,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过渡部件(1),所述中间过渡部件(1)包括隔板(11)和连接在隔板(11)右侧的进样锥(12)、支撑圈(13),所述支撑圈(13)位于进样锥(12)的外侧,所述支撑圈(13)的上部和侧边分别设置有气介质电极(131)、液介质电极(132),所述隔板(11)上且位于支撑圈(13)内侧开设有真空抽吸口(14);外壳部件(2),所述外壳部件(2)的外壁上设置有进样口(21)、电极连接口(22),所述外壳部件(2)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支撑圈(13)内,所述外壳部件(2)朝向隔板(11)的一端设置有真空密封环板(24),所述真空密封环板(24)上开设有与真空抽吸口(14)位置对应的抽吸孔(27),所述外壳部件(2)的内部设置有离子源安装板(25),所述外壳部件(2)通过旋转将电极连接口(22)与气介质电极(131)、液介质电极(132)切换连接;离子源核心部件(3),所述离子源核心部件(3)安装在离子源安装板(25)上;电极转换结构(4),所述电极转换结构(4)包括连接在隔板(11)上的支撑杆(41),所述支撑杆(41)远离隔板(11)的一端上翻并连接有外套(412),所述外套(412)上沿着外套(412)的外壁横向开设有一字槽口(413),所述外套(412)内部滑动连接有电极针(42),所述电极针(42)的外壁上连接有侧销(421),所述侧销(421)滑动连接在一字槽口(413)内,所述外套(412)朝向离子源核心部件(3)的一侧连接有引导片(43),所述引导片(43)的侧壁下侧设置有引导孔(431),所述引导孔(431)内滑动插接有滑杆(441),所述滑杆(441)的上下端分别连接有推斥电极(442)和顶杆(44),所述支撑杆(41)上翻一端的外壁上通过转轴(432)转动连接有连杆(45),所述连杆(45)的一端开设有直槽(451),所述侧销(421)滑动连接在直槽(451)内,所述连杆(45)的另一端连接有拨杆(452),所述拨杆(452)支撑在顶杆(44)的下表面;在所述外壳部件(2)的内部设置有用于驱动电极针(42)沿着外套(412)的轴线方向移动的推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华董小鲁王世立
申请(专利权)人:翊新诊断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