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物抗风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物抗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普通隔震装置没有抗风功能,采用的方法通常为在建筑物基础和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层,通过隔震层的总屈服剪切力以抵抗风荷载。
[0003]根据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11535466B,该专利涉及一种抗风隔震装置,包括:多个支撑板,多个所述支撑板配合限定有容纳腔,多个所述支撑板中的至少两个所述支撑板相对设置;多个抗风隔震板,多个所述抗风隔震板位于所述容纳腔中且与多个所述支撑板相对应,每个所述抗风隔震板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支撑板相连,一所述抗风隔震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相连,一所述抗风隔震板的另一端又一抗风隔震板相连,所述抗风隔震板的一端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抗风隔震板另一端的径向尺寸以在其折断时辅助卸力;连接锚筋,所述连接锚筋的一端与支撑板的一端相连,所述连接锚筋的另一端与建筑物外墙面相连,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抗风隔震板在其连接处变窄处易发生折断,使抗风隔震装置能够起到较好的隔震作用,该抗风隔震装置结构设计简单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物抗风装置,包括L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L板(1)上设置有抗风机构(2),且抗风机构(2)包括风孔(201)、风管(202)、支板(203)、轴杆(204)、螺旋桨(205)、弧形壁(206)、扰流板(207);所述风孔(201)开设在L板(1)的一端正面底部,所述风管(202)的外壁与风孔(20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板(203)的数量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板(203)依次固定安装在风管(202)的内壁,并相互对称设置,所述轴杆(20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两个支板(203)远离风管(202)内壁的一侧之间,所述螺旋桨(205)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轴杆(204)的另一端上,所述风管(202)的后端延伸至L板(1)的背面外部,所述弧形壁(206)固定连接在L板(1)的一端右侧,并与L板(1)一体设置,所述扰流板(207)是四个一体的弧面结构,并固定安装在L板(1)的另一端右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抗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孔(201)、风管(202)、轴杆(204)、螺旋桨(205)和两个支板(203)共组成一个单边风推机构,且数量有两个,另一个单边风推机构设置在L板(1)的一端正面顶部,并位于L板(1)正面底部的单边风推机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抗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板(1)上设置有安装机构(3),且安装机构(3)包括密封条(301)、螺纹槽(302)、限位杆(303)、限位槽(304),所述密封条(301)的数量有两个,且均是L型结构,两个所述密封条(301)分别固定安装在L板(1)的顶部、底部,并与L板(1)的结构相同,所述螺纹槽(302)的数量有四个,并依次开设在所述L板(1)的左侧,所述限位杆(303)的数量有三个,且各自的一端向下依次固定贯穿上方的密封条(301),并固定连接在L板(1)的顶部,所述限位槽(304)的数量有三个,三个所述限位槽(304)依次开设在L板(1)的底部,并连通至下方的密封条(301)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物抗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板(1)上还设置有抗震机构(4),且抗震机构(4)包括密封框(40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