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竖直观光电梯穿越隔震层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09622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竖直观光电梯穿越隔震层的方法,包括:确定电梯井道位于上层隔震层处的对接点的固定连接位置、确保电梯井道的底部能够水平放入底坑中并可在底坑内水平滑动、水平滑动对接装置上逐层向上安装电梯井道、在电梯井道内安装电梯轿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避免了电梯井道需要克服隔震支座刚度问题,保证了观光电梯在地震时的安全性的同时,节约了建筑材料,提高了建筑美观性,具有更好的隔震效果、更加安全的结构。更加安全的结构。更加安全的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竖直观光电梯穿越隔震层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涉及一种竖直观光电梯穿越隔震层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建建筑或既有建筑改造采用了隔震技术来提高结构抗震性能,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抗震效果。隔震建筑因设置有刚度较柔的隔震层,在能够隔离地震作用的同时,也会在地震作用下产生较大的水平变形,特别是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变形量往往达到400至600mm,从而给穿越隔震层的竖直观光电梯构造提出了较大的挑战。电梯井道作为竖直电梯的安装空间,要求结构必须连续贯通,当竖直电梯从隔震层以上向下穿越到隔震以下时,电梯井道必须与周边非隔震区的构件进行避让,以避免在地震作用或者由于气温变化带来的温度作用下,发生碰撞而产生破坏。目前常用穿越隔震层的电梯穿越隔震层方法为:竖直电梯井道由隔震层以上结构直接向下延伸,形成悬挂式结构电梯井,电梯井与周边非隔震区结构预留长度为L(L为隔震层在罕遇地震下变形值)的避让空间。在井道上开洞以形成安装电梯门的结构条件。还有一种常见方案是针对前方案的一种补充,即在前方案的电梯井道下方设置若干个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竖直观光电梯穿越隔震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根据电梯井道(1)的提升高度、额定速度、额定载客量确定所述电梯井道(1)的大小尺寸及钢结构和玻璃幕墙的用料厚度、强度,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电梯井道(1)位于上层隔震层(2)处的对接点(5)的固定连接位置;步骤二:根据步骤一中电梯井道(1)的大小尺寸确定下层非隔震层(3)的长方体槽形的底坑(4)的大小,确保电梯井道(1)的四周侧面与所述底坑(4)侧壁之间均留有隔震缝(6);步骤三:根据电梯井道(1)、底坑(4)的大小、尺寸选择电梯井道(1)底部水平滑动对接底坑(4)底面的滑动方式,确保电梯井道(1)的底部能够水平放入底坑(4)中并可在底坑(4)内水平滑动;步骤四:在底坑(4)内安装水平滑动对接装置,然后在水平滑动对接装置上逐层向上安装电梯井道(1),每到所述对接点(5)的安装高度时,将电梯井道(1)固定连接在所述上层隔震层(2)预选好的安装固定连接位置,直至整个电梯井道(1)安装完成,并且每个对接点(5)对接完成;步骤五:在电梯井道(1)与所述下层非隔震层(3)的出入口处设置滑动盖板(7)滑动搭接下层非隔震层(3)与电梯井道(1);步骤六:在电梯井道(1)内安装电梯轿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竖直观光电梯穿越隔震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的电梯井道(1)底部水平滑动对接底坑(4)底面的滑动方式为:在电梯井道(1)底部下端面安装上滑动板(8),在底坑(4)底面上安装下滑动板(9),使得所述上滑动板(8)与所述下滑动板(9)之间可相对水平滑动,上滑动板(8)与下滑动板(9)均为聚四氟乙烯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竖直观光电梯穿越隔震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滑动板(8)与下滑动板(9)上设置多个竖直的通孔(1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竖直观光电梯穿越隔震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莉李靖扈鹏王勉张铭兴严震霖王桥胡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