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竖直观光电梯穿越隔震层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09622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竖直观光电梯穿越隔震层的方法,包括:确定电梯井道位于上层隔震层处的对接点的固定连接位置、确保电梯井道的底部能够水平放入底坑中并可在底坑内水平滑动、水平滑动对接装置上逐层向上安装电梯井道、在电梯井道内安装电梯轿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避免了电梯井道需要克服隔震支座刚度问题,保证了观光电梯在地震时的安全性的同时,节约了建筑材料,提高了建筑美观性,具有更好的隔震效果、更加安全的结构。更加安全的结构。更加安全的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竖直观光电梯穿越隔震层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涉及一种竖直观光电梯穿越隔震层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建建筑或既有建筑改造采用了隔震技术来提高结构抗震性能,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抗震效果。隔震建筑因设置有刚度较柔的隔震层,在能够隔离地震作用的同时,也会在地震作用下产生较大的水平变形,特别是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变形量往往达到400至600mm,从而给穿越隔震层的竖直观光电梯构造提出了较大的挑战。电梯井道作为竖直电梯的安装空间,要求结构必须连续贯通,当竖直电梯从隔震层以上向下穿越到隔震以下时,电梯井道必须与周边非隔震区的构件进行避让,以避免在地震作用或者由于气温变化带来的温度作用下,发生碰撞而产生破坏。目前常用穿越隔震层的电梯穿越隔震层方法为:竖直电梯井道由隔震层以上结构直接向下延伸,形成悬挂式结构电梯井,电梯井与周边非隔震区结构预留长度为L(L为隔震层在罕遇地震下变形值)的避让空间。在井道上开洞以形成安装电梯门的结构条件。还有一种常见方案是针对前方案的一种补充,即在前方案的电梯井道下方设置若干个隔震支座,从而可以传递竖向荷载,并且也可以发生一定程度的水平变形。
[0003]然而,现有的竖直电梯穿越隔震层技术方案较为简单,且存在较为明显的缺点,从而制约其适用场景,主要有以下缺点:
[0004]1、现有竖直电梯穿越隔震层方案,电梯井道为混凝土封闭式井道的一般情况,未考虑观光梯等由钢结构和玻璃幕墙组成的特殊井道,当电梯井道为钢结构和玻璃幕墙的观光电梯时,承载受力变形会对玻璃幕墙造成严重毁损。
[0005]2、现有方案的电梯井道为悬挂式井道方案,隔震层上悬挂受力端必须有完整的结构受力构件,并具有足够强的结构承载力,当电梯井道向下穿越楼层较多时,井道荷载会变得很大以至于造成设计施工困难。并且当电梯为观光电梯时,电梯井道位于隔震层上部建筑结构的外侧时,因电梯井道仅能单边连接固定建筑外墙,因此,悬挂受力部位的连接设计难以实现。
[0006]3、现有方案在井道下部设置有隔震支座,当遭遇地震时,井道需要克服隔震支座的刚度以进行变形,这就需要井道具有足够大水平抗侧刚度。当电梯为观光电梯时,电梯井道为钢结构和玻璃幕墙,难以提供如此大的刚度。特别是当建筑物所采用的隔震支座为大直径支座时,为保证变形能力的统一,电梯井道下方的支座也必须采用大直径支座,这时,电梯井道更难以克服大直径支座带来的大刚度,大刚度与玻璃幕墙的脆性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此外电梯井道对自身结构的竖直度要求较高,电梯井道受到隔震支座的制约,将发生弯曲变形,从而不符合要求。
[0007]因此,需要一种钢结构和玻璃幕墙构成的观光电梯穿越隔震层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竖直观光电梯穿越隔震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9]步骤一:根据电梯井道的提升高度、额定速度、额定载客量确定电梯井道的大小尺寸及钢结构和玻璃幕墙的用料厚度、强度,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电梯井道位于上层隔震层处的对接点的固定连接位置;
[0010]步骤二:根据步骤一中电梯井道的大小尺寸确定下层非隔震层的长方体槽形的底坑的大小,确保电梯井道的四周侧面与底坑侧壁之间均留有隔震缝;
[0011]步骤三:根据电梯井道、底坑的大小、尺寸选择电梯井道底部水平滑动对接底坑底面的滑动方式,确保电梯井道的底部能够水平放入底坑中并可在底坑内水平滑动;
[0012]步骤四:在底坑内安装水平滑动对接装置,然后在水平滑动对接装置上逐层向上安装电梯井道,每到对接点的安装高度时,将电梯井道固定连接在上层隔震层预选好的安装固定连接位置,直至整个电梯井道安装完成,并且每个对接点对接完成;
[0013]步骤五:在电梯井道与下层非隔震层的出入口处设置滑动盖板滑动搭接下层非隔震层与电梯井道;
[0014]步骤六:在电梯井道内安装电梯轿厢;
[0015]当发生地震时,上层隔震层与下层非隔震层之间产生较大的水平移位,由于电梯井道的上端通过对接点刚性对接上层隔震层,因此,电梯井道整体与上层隔震层产生同步水平位移,此时由于电梯井道的底部水平滑动对接下层非隔震层底部的底坑,因此地震时产生的水平移位集中出现在底坑处,移位时,电梯井道的底部与底坑之间通过水平滑动产生相对位移,由于隔震缝的间距隔离,致使地震时产生的水平移位不会影响到电梯井道,进而不会使电梯井道因地震而产生形变,保证了刚性较强的钢结构和玻璃幕墙构成的电梯井道整体结构在地震时穿越隔震层的安全性。
[0016]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的电梯井道底部水平滑动对接底坑底面的滑动方式为:在电梯井道底部下端面安装上滑动板,在底坑底面上安装下滑动板,使得上滑动板与下滑动板之间可相对水平滑动,上滑动板与下滑动板均为聚四氟乙烯制成;上滑动板与下滑动板为长方体状的聚四氟乙烯板,由于聚四氟乙烯具有高强度、韧性、耐腐蚀性和自润滑性,因此,在地震时为电梯井道提供良好的水平滑动性,防止下层非隔震层的移位对电梯井道产生破坏性影响。
[0017]更优的,所述上滑动板与下滑动板上设置多个竖直的通孔;通孔用于防止因上滑动板与下滑动板两侧的大气压导致两板互相吸附滑动不畅。
[0018]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的电梯井道底部水平滑动对接底坑底面的滑动方式为:在电梯井道底部下端面设置万向滚珠球轴承,使得万向滚珠球轴承的滚球竖直向下,在底坑底面上设置下支撑板,使得万向滚珠球轴承的滚球可沿所述下支撑板水平滚动;在地震时,万向滚珠球轴承支撑并带动电梯井道在下支撑板上水平滑动性,提供良好的水平滑动性,防止下层非隔震层的移位对电梯井道产生破坏性影响。
[0019]更优的,所述下支撑板采用聚四氟乙烯板或钢板;当电梯井道较短重量较小时,使用聚四氟乙烯板能够提供更好的滑动性,当电梯井道较长重量较重时,使用钢板能够提供更好的支撑性。
[0020]更优的,所述万向滚珠球轴承上设置支撑底座、滚珠小球、轴承主球,支撑底座设置半球形的内腔,使得滚珠小球半球形连续均布在内腔的内层,将轴承主球顶紧滚珠小球组成的半球面的内面,保证轴承主球局部露出支撑底座外,支撑底座固定连接在电梯井道底部下端面,轴承主球局部露出部分放置在下支撑板上。
[0021]更优的,所述轴承主球的直径不小于滚珠小球直径的5倍;轴承主球直径大于滚珠小球直径,能够提供更好的支撑性和滑动性。
[0022]更优的,所述内腔的腔口处设置缓冲限位挡圈,将缓冲限位挡圈套设在轴承主球上,使得缓冲限位挡圈封挡轴承主球与内腔腔口的缝隙能够防止滚珠小球受压溢出。
[0023]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隔震缝的宽度不小于600mm;大于600mm的隔震缝能够有效隔离绝大部分地震时的水平移位量。
[0024]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对接点选择多处,选择的对接点沿高度方向均布,选择的对接点沿水平方向均布;由于观光电梯的结构限制,电梯井道往往只能单侧固定在建筑物的外墙表面,因此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竖直观光电梯穿越隔震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根据电梯井道(1)的提升高度、额定速度、额定载客量确定所述电梯井道(1)的大小尺寸及钢结构和玻璃幕墙的用料厚度、强度,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电梯井道(1)位于上层隔震层(2)处的对接点(5)的固定连接位置;步骤二:根据步骤一中电梯井道(1)的大小尺寸确定下层非隔震层(3)的长方体槽形的底坑(4)的大小,确保电梯井道(1)的四周侧面与所述底坑(4)侧壁之间均留有隔震缝(6);步骤三:根据电梯井道(1)、底坑(4)的大小、尺寸选择电梯井道(1)底部水平滑动对接底坑(4)底面的滑动方式,确保电梯井道(1)的底部能够水平放入底坑(4)中并可在底坑(4)内水平滑动;步骤四:在底坑(4)内安装水平滑动对接装置,然后在水平滑动对接装置上逐层向上安装电梯井道(1),每到所述对接点(5)的安装高度时,将电梯井道(1)固定连接在所述上层隔震层(2)预选好的安装固定连接位置,直至整个电梯井道(1)安装完成,并且每个对接点(5)对接完成;步骤五:在电梯井道(1)与所述下层非隔震层(3)的出入口处设置滑动盖板(7)滑动搭接下层非隔震层(3)与电梯井道(1);步骤六:在电梯井道(1)内安装电梯轿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竖直观光电梯穿越隔震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的电梯井道(1)底部水平滑动对接底坑(4)底面的滑动方式为:在电梯井道(1)底部下端面安装上滑动板(8),在底坑(4)底面上安装下滑动板(9),使得所述上滑动板(8)与所述下滑动板(9)之间可相对水平滑动,上滑动板(8)与下滑动板(9)均为聚四氟乙烯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竖直观光电梯穿越隔震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滑动板(8)与下滑动板(9)上设置多个竖直的通孔(1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竖直观光电梯穿越隔震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莉李靖扈鹏王勉张铭兴严震霖王桥胡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