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实现快速敷设的柔性智能输氢管道及敷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09212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可实现快速敷设的柔性智能输氢管道及敷设方法,该输氢管道包括聚乙烯管,所述聚乙烯管的外侧包覆有第二粘接层,且聚乙烯管与第二粘接层之间通过玻纤带缠绕增强层粘合,所述第二粘接层的外侧包覆有第一粘接层,且第二粘接层与第一粘接层之间通过铝箔层粘合,所述第一粘接层的外部包覆有聚乙烯管保护套。本发明专利技术避免了管线二次开挖,不需要破坏原有道路及设施,不会对城市的绿化造成损害,避免了因施工带来的道路拥堵,利用原有管线废弃管线,敷设速度快,需要的人员少,不受天气影响,缩短了施工的工期。缩短了施工的工期。缩短了施工的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实现快速敷设的柔性智能输氢管道及敷设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
,具体是一种可实现快速敷设的柔性智能输氢管道及敷设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氢输送管线的建设由于在建设难度大,需要注意地下的水、电、通信等系统,修建周期长,需要实施封路,将会造成整个交通路线的瘫痪;土方开挖成本高,考虑到冬季防寒能力,铺设同等的宽度、长度时,其埋深越深,所产生的土方量就越多,继而耗费的成本越大,占据总工程成本的比例便越大。而且经常需要避让障碍物,无形中造成更多的浪费;安全性是氢输送的一大痛点,目前欧美的输氢管道材料主要是X42,X52,X56等低强度管线钢,使用寿命普遍在15

20年,受气体物性差异、管道材质特性、掺氢比和外部环境等影响,氢气进入管道后容易产生氢脆、渗透和泄漏等风险。研究表明,氢气压力、纯净度、环境温度、管道强度水平、变形速率、微观组织等因素均会影响氢气对管道的损伤程度,综合以上原因普通管道的安全性很难实现长寿命。
[0003]专利技术一款安全性高、长寿命、耐高压,具备泄露报警功能的输氢管道,以及如何实现终端客户“最后一公里”快速敷设、降低敷设成本是人们长期以来需要攻克的难题,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可实现快速敷设的柔性智能输氢管道及敷设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快速敷设的柔性智能输氢管道及敷设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实现快速敷设的柔性智能输氢管道及敷设方法,该输氢管道包括聚乙烯管,所述聚乙烯管的外侧包覆有第二粘接层,且聚乙烯管与第二粘接层之间通过玻纤带缠绕增强层粘合,所述第二粘接层的外侧包覆有第一粘接层,且第二粘接层与第一粘接层之间通过铝箔层粘合,所述第一粘接层的外部包覆有聚乙烯管保护套;另上述输氢管道的快速敷设方法,包括如下具体步骤:S1:通过运输将缠绕有输氢管道的管道放卷架运送至施工现场,拆开输氢管道上的捆扎带并找到输氢管道的端头。
[0006]S2:通过专用连接器将输氢管道的端头与引管机器人的尾端相连,挖开回填层露出基础管道的端部,引管机器人放置于基础管道的端部,通过遥控器控制引管机器人的行动轨迹,使得引管机器人从基础管道的一端运行到另一端或指定位置;S3:当基础管道中遇到基础管道阀门时,从检查井进入找到所述基础管道阀门,在基础管道阀门的两侧分别加装一个管道三通用于将所述输氢管道引出,位于两个管道三通
之间所述输氢管道截断并通过接头连接以方便超长管线的连接,以及后续管线的养护与检查;S4:通过遥控器控制引管机器人达到预定位置后,先分离专用连接器,再继续拖拽输氢管道,直至满足下一步施工连接的长度需要为止,此时将输氢管道的另一端通过切割设备截断;S5:在检查井的内部安装无线传输模块,且在检查井内所述基础管道上打孔安装与无线传输模块电性相连的氢泄露传感器,无线传输模块与外界控制终端无线传输,用于向控制终端传输氢泄露传感器所检测的氢含量,实时监测管线的状态,设定氢含量阈值,一旦氢含量超标自动报警;也可布置其他有需求的传感器。
[0007]S6:在输氢管道的端部安装可以远程操控的智能阀门,实现日常远程自动开关。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智能阀门采用24V直流智能阀门,信号延迟小,且智能阀门为直径为200mm,关闭仅需5s,具有响应迅速的特定。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基础管道为残留于回填层内的供热废弃管线DN300管线。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引管机器人的最大牵引力为200N,且引管机器人于基础管道内的行进最大速度控制在5m/min。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氢管道的设计的最大压力为4.0MPa。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无线传输模块采用GPRS无线数据传输模块,传输距离不受限制,传输数据量大,安全稳定,通常用于远程数据的采集和传输。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专用连接器包括连接壳体,所述连接壳体的一端中心处螺纹连接有内筒,且连接壳体的一侧位于内筒的上、下侧位置处均活动连接有弧形夹板,所述连接壳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正反螺杆,所述正反螺杆的上端贯穿连接壳体固定有旋钮,位于连接壳体内部所述正反螺杆的正、反螺牙段均螺纹连接有相适配的螺套,两个所述螺套的一端均固定有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均贯穿连接壳体分别与两个弧形夹板一一相固定,所述连接壳体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自锁挂钩。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引管机器人的尾端对应自锁挂钩的位置处固定有挂环,所述自锁挂钩挂于挂环上。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位于底部所述弧形夹板的一端两侧均固定有螺栓,位于上方所述弧形夹板的两侧且对应螺栓的位置处均固定有供其穿过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上方转动连接有与螺栓端部螺纹连接的螺母。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避免了管线二次开挖,不需要破坏原有道路及设施,不会对城市的绿化造成损害,避免了因施工带来的道路拥堵;利用原有管线废弃管线,敷设速度快,需要的人员少,不受天气影响,缩短了施工的工期,解决了氢输送“最后一公里”敷设难度高、投资成本大的难题;专用连接器在弧形夹板与内管双重夹持下,夹持效果更加稳定,且不易出现夹持变形的问题;采用聚乙烯、玻纤带与铝箔结合输氢管道结构,有效的解决了氢脆现象,同时满足高压力、长寿命、耐高压、安全性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一种可实现快速敷设的柔性智能输氢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可实现快速敷设的柔性智能输氢管道的敷设方法图;图3为一种可实现快速敷设的柔性智能输氢管道及敷设方法中智能控制示意图;图4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智能输氢管道;1

1、聚乙烯管保护套;1

2、第一粘接层;1

3、铝箔层;1

4、第二粘接层;1

5、玻纤带缠绕增强层;1

6、聚乙烯管;2、基础管道;3、基础管道阀门;4、接头;5、检查井;6、管道三通;7、管道放卷架;8、引管机器人;9、回填层;10、氢泄露传感器;11、智能阀门;12、控制终端;13、自锁挂钩;14、正反螺杆;15、挂环;16、连接壳体;17、旋钮;18、螺母;19、固定环;20、内筒;21、螺栓;22、弧形夹板;23、连接杆;24、螺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19]请参阅图1~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可实现快速敷设的柔性智能输氢管道及敷设方法,该输氢管道1包括聚乙烯管1

6,聚乙烯管1

6的外侧包覆有第二粘接层1

4,且聚乙烯管1

6与第二粘接层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实现快速敷设的柔性智能输氢管道及敷设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输氢管道(1)包括聚乙烯管(1

6),所述聚乙烯管(1

6)的外侧包覆有第二粘接层(1

4),且聚乙烯管(1

6)与第二粘接层(1

4)之间通过玻纤带缠绕增强层(1

5)粘合,所述第二粘接层(1

4)的外侧包覆有第一粘接层(1

2),且第二粘接层(1

4)与第一粘接层(1

2)之间通过铝箔层(1

3)粘合,所述第一粘接层(1

2)的外部包覆有聚乙烯管保护套(1

1);另上述输氢管道(1)的快速敷设方法,包括如下具体步骤:S1:通过运输将缠绕有输氢管道(1)的管道放卷架(7)运送至施工现场,拆开输氢管道(1)上的捆扎带并找到输氢管道(1)的端头;S2:通过专用连接器将输氢管道(1)的端头与引管机器人(8)的尾端相连,挖开回填层(9)露出基础管道(2)的端部,引管机器人(8)放置于基础管道(2)的端部,通过遥控器控制引管机器人(8)的行动轨迹,使得引管机器人(8)从基础管道(2)的一端运行到另一端或指定位置;S3:当基础管道(2)中遇到基础管道阀门(3)时,从检查井(5)进入找到所述基础管道阀门(3),在基础管道阀门(3)的两侧分别加装一个管道三通(6)用于将所述输氢管道(1)引出,位于两个管道三通(6)之间所述输氢管道(1)截断并通过接头(4)连接以方便超长管线的连接,以及后续管线的养护与检查;S4:通过遥控器控制引管机器人(8)达到预定位置后,先分离专用连接器,再继续拖拽输氢管道(1),直至满足下一步施工连接的长度需要为止,此时将输氢管道(1)的另一端通过切割设备截断;S5:在检查井(5)的内部安装无线传输模块,且在检查井(5)内所述基础管道(2)上打孔安装与无线传输模块电性相连的氢泄露传感器(10),无线传输模块与外界控制终端(12)无线传输,用于向控制终端(12)传输氢泄露传感器(10)所检测的氢含量,实时监测管线的状态,设定氢含量阈值,一旦氢含量超标自动报警;也可布置其他有需求的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德方何云鹏曾军民方海峰吴迪
申请(专利权)人:亚速管道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