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9134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08
一种显示基板,包括:衬底、位于第一显示区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和位于第二显示区的多个第一像素电路。至少一个第一像素电路与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电连接,配置为驱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发光。至少一个第一像素电路至少包括:阳极复位晶体管和耦合电容。阳极复位晶体管的栅极与扫描线电连接,阳极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与初始信号线电连接,阳极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与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的阳极电连接。耦合电容的第一极板与扫描线电连接,耦合电容的第二极板与阳极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连接。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0001]本文涉及但不限于显示技术,尤指一种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和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为主动发光显示器件,具有自发光、广视角、高对比度、低耗电、极高反应速度、轻薄、可弯曲和成本低等优点。屏下摄像技术是为了提高显示装置的屏占比所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0004]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0005]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多个第一发光元件以及多个第一像素电路。衬底具有第一显示区和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至少一侧的第二显示区。多个第一发光元件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多个第一像素电路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所述多个第一像素电路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像素电路与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具有第一显示区和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至少一侧的第二显示区;多个第一发光元件,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多个第一像素电路,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所述多个第一像素电路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像素电路与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电连接,配置为驱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发光;所述多个第一像素电路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像素电路至少包括:阳极复位晶体管和耦合电容;所述阳极复位晶体管的栅极与扫描线电连接,所述阳极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与初始信号线电连接,所述阳极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的阳极电连接;所述耦合电容的第一极板与所述扫描线电连接,所述耦合电容的第二极板与所述阳极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像素电路的阳极复位晶体管与耦合电容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线与所述耦合电容的第一极板为一体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电容的第二极板通过第一连接电极与所述阳极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像素电路还包括:驱动晶体管、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以及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栅极与发光控制线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电源线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电极与所述阳极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像素电路还包括:数据写入晶体管、阈值补偿晶体管、第一复位晶体管和存储电容;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扫描线电连接,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数据线电连接,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所述阈值补偿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扫描线电连接,所述阈值补偿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阈值补偿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的栅极与复位控制线电连接,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初始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存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跃宋江郑海张毅邓江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