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既有墙体下结构梁扩大截面的加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089907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06
本申请涉及一种既有墙体下结构梁扩大截面的加固方法,其包括S1凿除墙体底部、S2结构梁加固、S3结构梁成型,本申请通过依次凿洞并置入支撑组件的形式,以减少仅开凿墙体底部所带来的墙体承载不足的危险,并且借由支撑组件的全面支撑,以利于墙体底部的完全开凿,以露出结构梁的顶面,从而便于结构梁的加固施工,减少因大面积拆除带来的危险性和大量建筑垃圾。圾。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既有墙体下结构梁扩大截面的加固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结构梁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既有墙体下结构梁扩大截面的加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了延长既有建筑的使用寿命和提高结构强度,往往会对于既有建筑进行修缮和加固。
[0003]对于既有墙体下方的结构梁的现有加固方式为,先拆除墙体,然后露出下方的结构梁,然后对该结构梁的外露部位进行绑扎钢筋、支设模板、浇筑等操作,以形成结构梁的新增部分,以增大结构梁的横截面,从而起到加固作用。
[0004]但是上述方式,需要对墙体进行大面积拆除,不仅会产生较多建筑垃圾,而且当墙体较高时,大面积拆除会带来较大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减少墙体的大面积拆除,以提高安全性和减少建筑垃圾,本申请提供一种既有墙体下结构梁扩大截面的加固方法。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既有墙体下结构梁扩大截面的加固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既有墙体下结构梁扩大截面的加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凿除墙体(20)底部:先对结构梁(10)上方的墙体(20)的底部进行跳格式凿除,以依次形成凿洞,凿洞成型后则放入支撑组件(1),以对凿洞的内顶壁进行支撑,最后将墙体(20)的位于两个支撑组件(1)之间的部位进行凿除,以形成施工区(100),并露出结构梁(10)的顶面;S2、结构梁(10)加固:沿施工区(100)长度方向放置钢筋(21),钢筋(21)分别放置于结构梁(10)的顶面、结构梁(10)的底面、结构梁(10)的两相对侧面上,然后利用箍筋(22)以将钢筋(21)与结构梁(10)进行固定;S3、结构梁(10)成型:于楼板(30)上贯穿开设注浆孔,然后于结构梁(10)的上方和下方分别支设模板,模板合围结构梁(10)设置,并且位于结构梁(10)上方的模板同时合围施工区(100),然后浇筑混凝土,以同时浇筑成型结构梁(10)的加固部位和墙体(20)底部。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依次凿洞并置入支撑组件的形式,以减少仅开凿墙体底部所带来的墙体承载不足的危险,并且借由支撑组件的全面支撑,以利于墙体底部的完全开凿,以露出结构梁的顶面,从而便于结构梁的加固施工,减少因大面积拆除带来的危险性和大量建筑垃圾。
[0008]并且,上述技术方案的特殊开凿方式,可实现后续一次性浇筑以成型墙体底部和结构梁的加固部位的作用,使得墙体底部和结构梁的加固部位之间的连接强度大大提高,并且将原本存在的连接缝隙转移至新浇墙体底部和旧墙体之间,以减少外部积水渗漏进室
内的情况发生;并且支撑组件还可以作为混凝土骨架,以对该浇筑部位进行强化。
[0009]可选的,所述支撑组件为工字钢,工字钢的底面抵接于结构梁的顶面,工字钢的顶面抵接于墙体的凿除底面;位于结构梁顶面的钢筋分置于工字钢的对称两侧内。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字钢的承载能力和承载面积较大,能够较好进行支撑,并且工字钢具有两侧中空的区域,能够便于钢筋的布置,即使得支撑组件和钢筋的布置更加紧凑,从而提高该浇筑部位的结构强度。
[0011]可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上下设置的顶板、底板、位于顶板和底板之间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顶板抵接于墙体的凿除底面,底板抵接于结构梁的顶面;所述第一支撑件呈V形,第一支撑件的下部与底板安装连接,第一支撑件的上部抵接于顶板的底面;所述第二支撑件呈倒V形,第二支撑件的上部与顶板安装连接,第二支撑件的下部抵接于底板的顶面。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来,支撑组件分为底板+第一支撑件的组合、顶板+第二支撑件的组合,因此对墙体凿除底面进行支撑时,可分别从两侧放入上述两组合,然后进行二次组装,以形成支撑组件,期间同时对墙体的凿除底面进行支撑,从而便于支撑组件的安装。
[0013]二来,V形和倒V形的设置,能够形成多方位的支撑体系,以对墙体传递至结构梁处的载荷进行均匀分散,以变相提高支撑组件的支撑强度。
[0014]可选的,所述底板通过膨胀螺栓与结构梁的顶面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沿施工区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将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区域分隔为三个容纳区,所述钢筋分置于三个容纳区内;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均固定有多个竖向间隔排布的承托横杆,所述钢筋放置于承托横杆上。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膨胀螺栓以实现底板和结构梁的连接,并且配合钢筋的布置,使得钢筋间接与结构梁连接,从而提高新浇的加固部位与原结构梁之间的连接强度。
[0016]并且,通过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位置限定,以将钢筋进行均匀分置,而该容纳腔位置也是无支撑件的支撑位置,因此钢筋也能恰好弥补这位置上的强度不足,即综合效果较强。
[0017]可选的,所述箍筋呈U形,所述箍筋围绕结构梁的下方部位,且箍筋的两端竖向穿过楼板位于楼板上方,所述箍筋的两端通过连接条进行连接,所述钢筋被圈定于箍筋和连接条合围成的区域内。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箍筋和连接条的配合,以大大提高钢筋与结构梁之间的连接效果,以大大提高新浇部分与原结构梁之间的连接强度。
[0019]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件上端与所述顶板的抵接位置设有第一橡胶包边,所述第二支撑件下端与所述底板的抵接位置设有第二橡胶包边;所述施工区内设有第一预应力组件,第一预应力组件包括第一钢绞线、两个第一锚具,所述第一锚具分别安装于施工区内的首端和尾端的第一支撑件上,且施工区内的首端和尾端的第一支撑件上均固定有第一套管,各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中空处均固定有第一横杆,各第一横杆的高度自施工区的中部向长度方向两端逐渐增加,所述第一钢绞线经过第一横杆的下部,且第一钢绞线的端部穿过第一套管并与对应的第一锚具固定连接。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完毕后,通过张拉设备以拉紧第一钢绞线,并利用第一锚具对张拉后的第一钢绞线进行锚固,此时,第一钢绞线的应力施加于各个第一横杆上和结构梁的对应部位上,并且通过第一横杆的排布位置不同,以形成结构梁的不同对应部位的预应力施加,使得结构梁具备抗向下压力的预应力,以提高结构梁的承载能力。
[0021]并且,当第一钢绞线张紧时,第一橡胶包边和第二橡胶包边压缩,使得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具有竖向方向上的小位移移动的可能,以避免第一支撑件直接上移而造成顶板或者墙体的凿除底面的损伤。
[0022]可选的,所述箍筋呈U形,所述箍筋围绕结构梁的下方部位,且箍筋的两端竖向穿过楼板位于楼板上方,所述箍筋的两端通过连接条进行连接,所述钢筋被圈定于箍筋和连接条合围成的区域内;所述第一钢绞线穿过所述连接条的下方。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钢绞线拉紧时,第一钢绞线抵接于连接条上,以迫使连接条上移,以使得箍筋向上勒紧结构梁的下方部位,以对结构梁施加向上的预应力,以提高结构梁的承载能力。
[0024]可选的,所述顶板通过膨胀螺栓与墙体的凿除底面连接;所述施工区内还设有第二预应力组件,第二预应力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既有墙体下结构梁扩大截面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凿除墙体(20)底部:先对结构梁(10)上方的墙体(20)的底部进行跳格式凿除,以依次形成凿洞,凿洞成型后则放入支撑组件(1),以对凿洞的内顶壁进行支撑,最后将墙体(20)的位于两个支撑组件(1)之间的部位进行凿除,以形成施工区(100),并露出结构梁(10)的顶面;S2、结构梁(10)加固:沿施工区(100)长度方向放置钢筋(21),钢筋(21)分别放置于结构梁(10)的顶面、结构梁(10)的底面、结构梁(10)的两相对侧面上,然后利用箍筋(22)以将钢筋(21)与结构梁(10)进行固定;S3、结构梁(10)成型:于楼板(30)上贯穿开设注浆孔,然后于结构梁(10)的上方和下方分别支设模板,模板合围结构梁(10)设置,并且位于结构梁(10)上方的模板同时合围施工区(100),然后浇筑混凝土,以同时浇筑成型结构梁(10)的加固部位和墙体(20)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墙体下结构梁扩大截面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1)为工字钢,工字钢的底面抵接于结构梁(10)的顶面,工字钢的顶面抵接于墙体(20)的凿除底面;位于结构梁(10)顶面的钢筋(21)分置于工字钢的对称两侧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墙体下结构梁扩大截面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1)包括上下设置的顶板(11)、底板(12)、位于顶板(11)和底板(12)之间的第一支撑件(13)和第二支撑件(14),顶板(11)抵接于墙体(20)的凿除底面,底板(12)抵接于结构梁(10)的顶面;所述第一支撑件(13)呈V形,第一支撑件(13)的下部与底板(12)安装连接,第一支撑件(13)的上部抵接于顶板(11)的底面;所述第二支撑件(14)呈倒V形,第二支撑件(14)的上部与顶板(11)安装连接,第二支撑件(14)的下部抵接于底板(12)的顶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既有墙体下结构梁扩大截面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2)通过膨胀螺栓(25)与结构梁(10)的顶面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13)和第二支撑件(14)沿施工区(100)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一支撑件(13)和第二支撑件(14)将所述顶板(11)和所述底板(12)之间的区域分隔为三个容纳区,所述钢筋(21)分置于三个容纳区内;第一支撑件(13)和第二支撑件(14)均固定有多个竖向间隔排布的承托横杆(133),所述钢筋(21)放置于承托横杆(133)上。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既有墙体下结构梁扩大截面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箍筋(22)呈U形,所述箍筋(22)围绕结构梁(10)的下方部位,且箍筋(22)的两端竖向穿过楼板(30)位于楼板(30)上方,所述箍筋(22)的两端通过连接条(23)进行连接,所述钢筋(21)被圈定于箍筋(22)和连接条(23)合围成的区域内。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既有墙体下结构梁扩大截面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3)上端与所述顶板(11)的抵接位置设有第一橡胶包边(132),所述第二支撑件(14)下端与所述底板(12)的抵接位置设有第二橡胶包边(142);所述施工区(100)内设有第一预应力组件,第一预应力组件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雯宋勇孙小明潘天翔白小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房地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