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射筒及其成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08651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民用射击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射筒及其成型方法。发射筒从内到外依次设有防隔热层、内侧壁板、径向填充结构及与外侧壁板;防隔热层与内侧壁板之间设有用于二者固定连接的第一过渡缓冲结构,第一过渡缓冲结构为包括韧性支撑层的多层复合结构,韧性支撑层能够匹配具有不同热膨胀系数的防隔热层和内侧壁板;径向填充结构包含中空微孔或气泡结构的无机微粒。本发明专利技术较现有技术大大提升了隔热性能,提升了抗剪切强度,有效缓冲发射筒各层材料的热膨胀率不同带来的损害,大大提高了发射筒的使用寿命,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在高温下长期抑制噪音通过发射筒的外侧壁板传播,发挥消声降噪的效果。消声降噪的效果。消声降噪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射筒及其成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民用射击器材
,尤其涉及一种发射筒及其成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发射筒常作为焰火、民用射击器材的发射工具,发射筒既要满足其结构及功能要求又要满足高温下高强度、质量轻和便携的要求。传统技术中金属结构筒体存在重量大、焊接变形、易锈蚀等问题,而现有复合材料发射筒刚性差、重量体积大、防隔热能力差、不同层间材料易开裂、寿命短、不可重复利用、难以兼顾隔热和体积及噪音大的问题;同时复合材料发射筒常采用海绵作为隔热填充,存在体积大、本体强度低的缺陷,制约了复合材料发射筒的应用。
[0003]因此,开发一套轻便、具有良好的高温力学强度、隔热性能良好、使用寿命长、对环境噪声污染小的发射筒的需求尤为迫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的分析,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发射筒及其成型方法,用以解决现有发射筒如发射筒中的发射部件存在的高温力学强度低、隔热性能差、噪音大和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射筒包含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防隔热层、第一过渡缓冲结构、内侧壁板、径向填充结构及外侧壁板;所述径向填充结构包含中空微孔或气泡结构的无机微粒;
[0007]所述第一过渡缓冲结构为包括韧性支撑层的多层复合结构,所述韧性支撑层能够匹配具有不同热膨胀系数的防隔热层和内侧壁板。
[0008]优选的,所述无机微粒为空心玻璃微球或空心陶瓷球中的一种或二者的组合。
[0009]优选的,所述无机微粒的堆积密度为0.5g/cm3‑
0.75g/cm3,均位粒径为5μm

50μm。
[0010]优选的,所述径向填充结构采用无机微粒增强树脂结构。
[0011]优选的,所述无机微粒增强树脂结构的基体树脂为酚醛树脂、有机硅树脂、含硅芳炔树脂、芳基乙炔树脂和环氧树脂或酚醛树脂、有机硅树脂、含硅芳炔树脂、芳基乙炔树脂和环氧树脂的改性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2]优选的,所述无机微粒增强树脂结构的基体树脂为EH301环氧树脂。
[0013]优选的,所述无机微粒增强树脂结构的基体树脂的质量含量为10%

50%。
[0014]优选的,所述径向填充结构为PEI泡沫或PMI泡沫中的一种或二者的组合。
[0015]优选的,所述防隔热层和内侧壁板的热膨胀系数差值为8
×
10
‑6m/℃~9
×
10
‑6m/℃。
[0016]优选的,第一过渡缓冲结构包含由高温区向低温区依次分布的第一刚性连接层、第一韧性支撑层和第二刚性连接层。
[0017]优选的,所述第一刚性连接层为玻璃纤维毡层,所述第一韧性支撑层为玻璃纤维布层,所述第二刚性连接层为玻璃纤维毡层。
[0018]优选的,所述第一刚性连接层的玻璃纤维毡层为2~3层,所述第一韧性支撑层的玻璃纤维布层为1~3层,所述第二刚性连接层的玻璃纤维毡层为2~3层。
[0019]优选的,第一刚性连接层与第二刚性连接层的玻璃纤维毡为纤维长度为2mm~10mm;所述玻璃纤维毡为短切原丝;所述玻璃纤维布为:纹布、斜纹布、平纹布中任一种;所述玻璃纤维布密度为170g/cm3~220g/cm3斜纹布。
[0020]优选的,所述防隔热层采用纤维增强树脂基体结构。
[0021]优选的,所述纤维增强树脂基体结构的基体树脂为酚醛树脂、有机硅树脂、含硅芳炔树脂、芳基乙炔树脂或酚醛树脂、有机硅树脂、含硅芳炔树脂、芳基乙炔树脂的改性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2]优选的,所述纤维增强树脂基体结构的基体树脂为互穿相复合材料改性酚醛树脂。
[0023]优选的,所述纤维增强树脂基体结构设有纤维增强结构层。
[0024]优选的,所述纤维增强结构层采用纤维编织结构层、纤维布叠层铺贴层、短切毡层、短切毡针刺层、织物叠层针刺层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
[0025]优选的,所述纤维增强结构层的增强纤维为石英纤维、碳纤维、高硅氧纤维、玄武岩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6]优选的,所述纤维增强树脂基体结构的增强纤维为石英纤维、碳纤维或二者的混合物。
[0027]优选的,所述发射筒还设有与发射筒轴向平行的轴向支撑结构,所述轴向支撑结构置于所述径向填充结构内部且固定于所述内侧壁板外壁。
[0028]优选的,所述轴向支撑结构为多个,沿发射筒周向间隔分布。
[0029]优选的,所述轴向支撑结构包括内部填充结构和包围所述内部填充结构的外部增强结构;所述外部增强结构包含与所述内侧壁板固定连接的面板及包围固定所述内部填充结构的加强筋。
[0030]优选的,所述面板和所述加强筋为纤维增强树脂基体结构,所述纤维增强树脂基体结构。
[0031]优选的,轴向支撑结构中纤维增强结构层为准各向同性;纤维增强结构层的增强纤维为石英纤维、碳纤维、高硅氧纤维、玄武岩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2]优选的,所述纤维增强树脂基体结构的增强纤维为碳纤维。
[0033]优选的,所述纤维增强树脂基体结构的基体树脂为酚醛树脂、有机硅树脂、含硅芳炔树脂、芳基乙炔树脂和环氧树脂或酚醛树脂、有机硅树脂、含硅芳炔树脂、芳基乙炔树脂和环氧树脂的改性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内部填充结构为中空微孔或气泡结构的轻质材料。
[0034]优选的,所述内部填充结构为PEI泡沫或PMI泡沫中的一种或二者的组合;所述纤维增强树脂基体结构的基体树脂为EH301环氧树脂。
[0035]优选的,所述发射筒还设有径向支撑结构,所述径向支撑结构设于所述径向填充结构与所述外侧壁板之间。
[0036]优选的,所述径向支撑结构沿发射筒轴向间隔设置。
[0037]优选的,所述径向支撑结构为中空微孔或气泡结构的轻质材料。
[0038]优选的,所述径向支撑结构为PEI泡沫或PMI泡沫中的一种或二者的组合。
[0039]优选的,所述径向支撑结构、所述径向填充结构与所述外侧壁板之间还设有第二过渡缓冲结构;所述径向支撑结构与所述外侧壁板通过所述第二过渡缓冲结构固定连接;所述径向填充结构与所述外侧壁板通过所述第二过渡缓冲结构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渡缓冲结构为包括韧性支撑层的多层复合结构,所述韧性支撑层能够匹配具有不同热膨胀系数的所述径向支撑结构和所述外侧壁板,和,所述韧性支撑层能够匹配具有不同热膨胀系数的所述径向填充结构和所述外侧壁板。
[0040]优选的,所述径向支撑结构或所述径向填充结构与所述外侧壁板的热膨胀系数差值为35
×
10
‑6m/℃~41
×
10
‑6m/℃。
[0041]优选的,第二过渡缓冲结构包含由高温区向低温区依次分布的第三刚性连接层、第二韧性支撑层和第四刚性连接层。
[0042]优选的,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射筒,其特征在于,包含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防隔热层(1)、第一过渡缓冲结构(8)、内侧壁板(3)、径向填充结构(4)及外侧壁板(5);所述径向填充结构(4)包含中空微孔或气泡结构的无机微粒;所述第一过渡缓冲结构(8)为包括韧性支撑层的多层复合结构,所述韧性支撑层能够匹配具有不同热膨胀系数的防隔热层(1)和内侧壁板(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射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微粒为空心玻璃微球或空心陶瓷球中的一种或二者的组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射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微粒的堆积密度为0.5g/cm3‑
0.75g/cm3,均位粒径为5μm

50μm。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发射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填充结构(4)采用无机微粒增强树脂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射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隔热层(1)和内侧壁板(3)的热膨胀系数差值为8
×
10
‑6m/℃~9
×
10
‑6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射筒,其特征在于,第一过渡缓冲结构(8)包含由高温区向低温区依次分布的第一刚性连接层(801)、第一韧性支撑层(802)和第二刚性连接层(803)。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敏曹宇周耀忠徐蒙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星航机电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