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奋桐专利>正文

一种塑料加工塑料颗粒粉碎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84336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料加工塑料颗粒粉碎设备,其结构包括支架、工作台、研磨仓、动力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塑料颗粒原料送入到研磨仓内,并通过动力机提供动力给研磨仓来进行研磨,在进行研磨后,会通过筛分盘来对颗粒进行筛分,小颗粒可以通过底筛盘和筛分罩的筛分,而有丝状连结的则会由于过大的体积而无法经过,因此下落产生的冲击力施加给挤压条并转化为弹力,导致分离盘产生抖动,配合惯性和上甩架摆动来使接触头快速拍击筛分罩,使其进一步被震动并将残留的丝状连结颗粒进行抖落,并通过倾斜的分离盘来将其送入到加工仓内进行二次加工,由此来避免丝状连结,粉碎后无需进行额外的检查,由此来保障热熔的效果,避免由于颗粒过大而热熔不均匀。熔不均匀。熔不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料加工塑料颗粒粉碎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塑料加工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塑料加工塑料颗粒粉碎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粉碎机是一种可以将送入的原料进行破坏并使其变为更小的颗粒状的设备,通过粉碎机可以快速均匀且有效地对原料进行处理,塑料在进行加工的时候,为了令塑料可以获得更加快速且更加均匀的热熔效果并便于后续加工,因此需要对大块的塑料原料通过粉碎设备进行粉碎处理,来使其变为大小符合要求的小颗粒状,但是在对聚甲醛塑料进行粉碎的时候,由于聚甲醛塑料为硬塑料,但是拥有硬塑料中较为优秀的弹性和延展能力,因此在通过粉碎设备进行粉碎的过程中,很容易由于其优秀的弹性和延展性能而导致粉碎机在进行粉碎的过程中变形并在经过粉碎部位后复原,导致不够彻底,形成的小块之间容易含有丝状连结,因此在进行粉碎后还需要额外的步骤人工进行重新检查,否则很容易导致送入进行加工的塑料颗粒过大而产生热熔不充分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在对聚甲醛塑料进行粉碎的时候,由于聚甲醛塑料为硬塑料,但是拥有硬塑料中较为优秀的弹性和延展能力,因此在通过粉碎设备进行粉碎的过程中,很容易由于其优秀的弹性和延展性能而导致粉碎机在进行粉碎的过程中变形并在经过粉碎部位后复原,导致不够彻底,形成的小块之间容易含有丝状连结,因此在进行粉碎后还需要额外的步骤人工进行重新检查,否则很容易导致送入进行加工的塑料颗粒过大而产生热熔不充分现象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塑料加工塑料颗粒粉碎设备。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塑料加工塑料颗粒粉碎设备,其结构包括支架、工作台、研磨仓、动力机,所述支架顶面与工作台底面焊接连接,所述研磨仓底部外层嵌入于工作台顶面,所述动力机底面焊接于工作台顶面,所述动力机左侧与研磨仓右侧嵌固连接;所述研磨仓包括输入管、研磨壳、筛分盘、加工仓,所述输入管底面与研磨壳顶面相互接通并通过嵌固连接,所述筛分盘两侧与研磨壳内层嵌固连接,所述加工仓嵌入于研磨壳内部,所述研磨壳底部外层嵌入于工作台顶面,所述研磨壳内层顶部位置设有两个旋转方向相反的研磨轮结构。
[0005]更进一步的,所述筛分盘包括连接柱、挤压架、分离盘,所述连接柱顶面与分离盘底面嵌固连接,所述挤压架上下端与连接柱中段活动卡合,所述连接柱左侧与研磨壳内层嵌固连接,所述连接柱和挤压架各有两个,两个连接柱和挤压架镜像分布于分离盘底面。
[0006]更进一步的,所述分离盘包括底筛盘、上甩架、导入片、下落块,所述底筛盘底面与连接柱顶面嵌固连接,所述上甩架两侧与底筛盘中段活动卡合,所述导入片底面嵌固于底筛盘顶面,所述下落块底面固定安装于底筛盘中段顶面,所述上甩架顶面与下落块底面相互接触,所述上甩架由两个镜像分布的弹力带结构与一个光滑弧形托盘组成。
[0007]更进一步的,所述下落块包括移动球、筛分罩、挤压条、冲击块,所述移动球底面与
上甩架顶面相互接触,所述筛分罩内层与移动球两侧活动连接,所述挤压条两侧嵌入于筛分罩内部,所述筛分罩内部与冲击块底面嵌固连接,所述冲击块设有六个,六个冲击块间隙均匀地环状分布于筛分罩内部,且为表面光滑的半球块结构。
[0008]更进一步的,所述移动球包括拉伸条、接触头、托盘、支撑柱,所述拉伸条中段与接触头外层活动卡合,所述托盘顶面与接触头底面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柱底面焊接于托盘顶面,所述接触头外层通过拉伸条与筛分罩内层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柱顶部设有一个表面光滑的实心球结构。
[0009]更进一步的,所述接触头包括接触块、支撑盘、分散球、反推球,所述接触块底面与托盘顶面轰动连接,所述支撑盘两侧嵌入于接触块底面,所述支撑盘顶面通过分散球与接触块底面活动连接,所述反推球两侧与接触块顶面轰动连接,所述反推球为表面光滑的实心球结构,且两侧设有两条镜像分布的弹力带结构。
[0010]更进一步的,所述加工仓包括下送仓、定向片、绞仓、切碎轮,所述下送仓嵌入于研磨壳内层,所述定向片右侧与下送仓内层嵌固连接,所述绞仓外层嵌入于下送仓内层,所述切碎轮中心与绞仓内层活动卡合,所述绞仓内层设有八个间隙均匀分布的V形凹槽结构。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切碎轮包括动力轮、传导架、外层圈、磨头、切片,所述动力轮中心与绞仓内层活动卡合,所述传导架底面与动力轮外层嵌固连接,所述传导架顶面与外层圈内层焊接连接,所述磨头嵌入于外层圈外层,所述切片左侧与外层圈外层活动卡合,所述切片设有八个,八个切片间隙均匀地环状分布于外层圈外层,且底部通过弹力片与外层圈外层连接,顶面经过锐化处理。
[0012]有益效果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1.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塑料颗粒原料送入到研磨仓内,并通过动力机提供动力给研磨仓来进行研磨,在进行研磨后,会通过筛分盘来对颗粒进行筛分,小颗粒可以通过底筛盘和筛分罩的筛分,直接下落,而有丝状连结的则会由于过大的体积而无法经过,因此下落产生的冲击力施加给挤压条并转化为弹力,导致分离盘产生抖动,配合惯性和上甩架摆动来使接触头快速拍击筛分罩,使其进一步被震动并将残留的丝状连结颗粒进行抖落,并通过倾斜的分离盘来将其送入到加工仓内进行二次加工,由此来保障获得的颗粒足够小,避免丝状连结,粉碎后无需进行额外的检查,由此来保障热熔的效果,避免由于颗粒过大而热熔不均匀。
[0015]2.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塑料颗粒原料送入到研磨仓内,并通过动力机提供动力给研磨仓来进行研磨,研磨过程中,颗粒通过输入管向下输出,并经过研磨壳内设有的研磨轮结构研磨后变为小颗粒向下掉落,掉落过程中,颗粒会下坠冲击筛分盘顶面,并通过筛分盘进行筛分后,小颗粒通过而大颗粒被分离,并随着运动的筛分盘来将其送入到加工仓内,大颗粒被送入到加工仓内后,首先通过定向片导向,使其快速送入到绞仓内,并与旋转的切碎轮接触,切碎轮通过动力轮将动力输出并通过传导架进行输出,带动外层圈进行快速转动,外层圈外层设有的磨头配合绞仓对送入的大颗粒进行二次研磨,同时由于绞仓内层设有形凹槽,因此在外层圈转动到到一定程度后,即可将切片弹出,并配合绞仓的凹槽来对大颗粒的丝状连结进行快速切割,由此来使送入的大颗粒被再次磨碎,并通过切割来切断丝状连结,由此来对大颗粒进行二次加工进而使其获得更小的尺寸,进一步保障颗粒尺寸,使粉碎效
果更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塑料加工塑料颗粒粉碎设备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研磨仓左视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筛分盘正视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分离盘正视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下落块正视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移动球正视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接触头正视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本专利技术加工仓正视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9为本专利技术切碎轮正视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加工塑料颗粒粉碎设备,其结构包括支架(Q)、工作台(W)、研磨仓(E)、动力机(R),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Q)顶面与工作台(W)底面焊接连接,所述研磨仓(E)底部外层嵌入于工作台(W)顶面,所述动力机(R)底面焊接于工作台(W)顶面,所述动力机(R)左侧与研磨仓(E)右侧嵌固连接;所述研磨仓(E)包括输入管(SS1)、研磨壳(SS2)、筛分盘(SS3)、加工仓(SS4),所述输入管(SS1)底面与研磨壳(SS2)顶面相互接通并通过嵌固连接,所述筛分盘(SS3)两侧与研磨壳(SS2)内层嵌固连接,所述加工仓(SS4)嵌入于研磨壳(SS2)内部,所述研磨壳(SS2)底部外层嵌入于工作台(W)顶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加工塑料颗粒粉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筛分盘(SS3)包括连接柱(FF1)、挤压架(FF2)、分离盘(FF3),所述连接柱(FF1)顶面与分离盘(FF3)底面嵌固连接,所述挤压架(FF2)上下端与连接柱(FF1)中段活动卡合,所述连接柱(FF1)左侧与研磨壳(SS2)内层嵌固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塑料加工塑料颗粒粉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盘(FF3)包括底筛盘(GG1)、上甩架(GG2)、导入片(GG3)、下落块(GG4),所述底筛盘(GG1)底面与连接柱(FF1)顶面嵌固连接,所述上甩架(GG2)两侧与底筛盘(GG1)中段活动卡合,所述导入片(GG3)底面嵌固于底筛盘(GG1)顶面,所述下落块(GG4)底面固定安装于底筛盘(GG1)中段顶面,所述上甩架(GG2)顶面与下落块(GG1)底面相互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塑料加工塑料颗粒粉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落块(GG4)包括移动球(W1)、筛分罩(W2)、挤压条(W3)、冲击块(W4),所述移动球(W1)底面与上甩架(GG2)顶面相互接触,所述筛分罩(W2)内层与移动球(W1)两侧活动连接,所述挤压条(W3)两侧嵌入于筛分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奋桐
申请(专利权)人:黄奋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