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缆防缠绕辅助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配电网络
,尤其涉及线缆防缠绕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配电网是在电力网中起分配电能作用的网络,通常由架空线路、线缆、杆塔、配电变压器、隔离开关、无功补偿器及其他一些附属设施等组成的。
[0003]在对配电网上的线缆进行施工铺设时,为了防止线缆缠绕,需要使用防缠绕辅助器。然而,传统的防缠绕辅助器在线缆铺设时,通常利用扎带将多组电缆绑扎在一起,不便于后期查线,无法将电缆分类进行固定,而多余部分的电缆没有经过固定,容易出现缠绕的情况,且现有的防缠绕辅助器在使用时,在安装配电设备时需要拖拽电缆,而电缆缠绕在一起不便于导向拖拽。
[0004]因此亟需线缆防缠绕辅助装置,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以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线缆防缠绕辅助装置,可对线缆进行分类限位固定,防止电缆缠绕,且对电缆进行导向拖拽,更加便捷省力,还能够将多余的线缆分类固定。
[0006]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线缆防缠绕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机构(1),包括基底(101)和设置于所述基底(101)顶部的绕线组件,所述绕线组件用于卷绕线缆;两个固定机构(2),设置于所述基底(101)的顶部,两个所述固定机构(2)分别设置于所述绕线组件的两侧,所述固定机构(2)能够选择性地固定线缆;牵引机构(3),设置于所述基底(101)的顶部,所述牵引机构(3)包括牵引座(301)、下夹持件(302)和上夹持件(303),所述牵引座(301)中并排设置有至少两个过线孔(3011),所述过线孔(3011)中均设有所述下夹持件(302)和所述上夹持件(303),所述下夹持件(302)固定于所述过线孔(3011)的底部,所述下夹持件(302)设有第一圆弧部,所述上夹持件(303)沿竖直方向活动设置于所述下夹持件(302)的上方,所述上夹持件(303)设有第二圆弧部,所述上夹持件(303)能够向下移动以使所述第二圆弧部和所述第一圆弧部共同夹持穿设于两者之间的线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防缠绕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机构(3)还包括弹性复位件(306),所述弹性复位件(306)的一端与所述过线孔(3011)的孔壁,所述弹性复位件(306)的另一端与所述上夹持件(303)连接,所述弹性复位件(306)具有驱动所述上夹持件(303)背离所述下夹持件(302)运动的趋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防缠绕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持件(302)中的所述第一圆弧部采用弹性材料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防缠绕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组件包括:绕线座(103),固定于所述基底(101)的顶部;以及辊轴(104),绕水平轴线转动设置于所述绕线轴,所述辊轴(104)的延伸方向与绕线的线缆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防缠绕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轴(104)的周壁上设有若干个限位凸台(1041),相邻所述限位凸台(1041)之间间隔设置,以使相邻所述限位凸台(1041)之间形成绕线区域,所述绕线区域至少设置有两个。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防缠绕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组件还包括第一传动齿轮(106)和第二传动齿轮(105),所述第一传动齿轮(106)紧密套设于所述辊轴(104)穿出所述绕线座(103)的一端,所述第二传动齿轮(105)转动设置于所述绕线座(103)且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106)啮合传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易达,林育锦,黄润辉,马佳宇,廖晓义,郑恒锴,庄锴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汕头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