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顶防水的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8364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楼顶防水的排水结构,包括防水层、隔热板和预制排水管,预制排水管包括连接管和设置在连接管的进水口上的连接面板,隔热板设置在地面上,隔热板的下侧设有多个凸起,相邻两个凸起之间形成通气通道,连接面板搭接在隔热板的表面,连接管插设在楼顶的排水口内,连接管的外壁面与排水口的内壁面之间形成过水间隙,过水间隙与通气通道连通,防水层设置在隔热板上且防水层与连接面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使雨水直接从预制排水管流入楼顶的排水口内,避免在大暴雨时出现雨水积聚在排水口处进入地面与通气通道内,保证雨水不会直接接触地面与通气通道。道。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楼顶防水的排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
,特别是涉及一种楼顶防水的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楼顶的底面通常是通过混凝土铺地,但由于混凝土暴露在室外,经常接触到雨水以及阳光,导致混凝土容易出现粉化的现象,大大减少了楼顶的使用寿命,且长期使用后,雨水容易通过混凝土渗透至顶层,导致顶层的天花板出现漏水现象,此外,夏季时,阳光照射至楼顶地面,使地面的温度升高,而地面的热量会传递至顶楼,导致顶层室内温度升高,住户的舒适度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楼顶防水的排水结构,能使雨水直接从预制排水管流入楼顶的排水口内,避免在大暴雨时出现雨水积聚在排水口处进入地面与通气通道内,保证雨水不会直接接触地面与通气通道,即使出现渗漏雨水能沿着通气通道进入过水间隙进而排出;而且隔热板与防水层配合形成防水隔热结构。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楼顶防水的排水结构,包括防水层、隔热板和预制排水管,所述预制排水管包括连接管和设置在所述连接管的进水口上的连接面板,楼顶的地面为斜面,所述隔热板设置在所述地面上且所述隔热板的表面与所述地面所在的平面平行,所述隔热板的下侧上间隔设有多个凸起,所述凸起的表面与所述地面的表面紧贴,相邻两个所述凸起之间形成通气通道,所述连接面板搭接在所述隔热板的表面,所述连接管插设在楼顶的排水口内,所述连接管的外壁面与所述排水口的内壁面之间形成过水间隙,所述过水间隙与所述通气通道连通,所述防水层设置在所述隔热板上且所述防水层与连接面板连接,所述连接管的进水口与大气连通。
[0005]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楼顶的女儿墙底部上,所述连接面板包括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所述第一面板设置在所述连接管的进水口端面上,所述第二面板与所述第一面板的底部连接,且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二面板相垂直,所述第一面板连接在所述女儿墙上,所述第二面板搭接在所述隔热板的表面,且所述防水层盖设在所述第二面板上。
[0006]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面板的表面设有防水板,且所述防水板与所述女儿墙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所述地面上,所述连接面板设置在所述连接管的进水口端面上,所述连接面板设置在所述防水层与所述隔热板之间,所述防水层上设有与所述连接管的进水口连通的过孔。
[000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隔热板上设有与所述通气通道连通的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上设有排气组件,所述排气组件包括外筒、内筒和底板,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隔热板上,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一过气孔,所述内筒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内筒的轴线、所述
第一过气孔的轴线与所述排气口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外筒套置在所述内筒外,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设有过气通道,所述外筒上盖设有外盖,所述外盖与所述内筒可拆卸连接并将所述外筒压紧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外筒上设有多个第二过气孔。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内筒的上端口连接有连接板,所述外盖的中部设有螺杆,所述连接板上设有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的螺纹孔。
[00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外盖上设有与所述外筒的上端滑动配合的导槽。
[00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设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的内环与所述内筒滑动配合。
[0012]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凸起为圆台结构,所述凸起的大直径端与所述隔热板连接。
[0013]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隔热板为泡沫板,所述防水层为玻璃纤维板。
[001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楼顶防水的排水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0015]本技术通过在楼顶的地面设置隔热板与防水层,使雨水经由防水层的顶面直接从预制排水管流入楼顶的排水口内,即使在雨量大时雨水无法及时在排水口排水而积聚于排水口的情况下,也能避免雨水积聚在排水口处而反渗进入地面与通气通道内,保证雨水不会直接接触地面与通气通道,在雨天(即使为大暴雨)能够保证地面始终处于干的状态,有效避免雨水与楼顶的地面接触;通过隔热板与防水层配合形成防水隔热结构,不仅避免地面暴露,减缓了混凝土的粉化速度,延长楼顶的地面的使用寿命,而且大大地减少了传递至地面的热量,降低顶楼的室内温度,提高住户的舒适度;此外,即使隔热板与防水层出现部分雨水渗漏的情况,渗漏的雨水也能沿着通气通道进入过水间隙进而排出,有效避免雨水积聚在楼顶的地面上。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7]图1是本技术提供实施例一的楼顶防水的排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提供实施例二的楼顶防水的排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楼顶防水的排水结构且设有排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排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为防水层;11为防水板;2为隔热板;21为凸起;22为通气通道;3为预制排水管;31为连接管;32为连接面板;321为第一面板;322为第二面板;4为排水口;5为女儿墙;6为排气组件;61为外筒;611为第二过气孔;62为内筒;621为连接板;63为底板;631为第一过气孔;64为过气通道;65为外盖;651为螺杆;652为导槽;66为定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

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楼顶防水的排水结构,其包括防水层1、隔热板2和预制排水管3,所述预制排水管3包括连接管31和设置在所述连接管31的进水口上的连接面板32,楼顶的地面为斜面,所述隔热板2设置在所述地面上且所述隔热板2的表面与所述地面所在的平面平行,所述隔热板2的下侧上间隔设有多个凸起21,凸起21呈矩阵排布,所述凸起21的表面与所述地面的表面紧贴,相邻两个所述凸起21之间形成通气通道22,所述连接面板32搭接在所述隔热板2的表面,所述连接管31插设在楼顶的排水口4内,所述连接管31的外壁面与所述排水口4的内壁面之间形成过水间隙,所述过水间隙与所述通气通道22连通,所述防水层1设置在所述隔热板2上且所述防水层1与连接面板32连接,所述连接管31的进水口与大气连通。
[0025]由此,本技术通过在楼顶的地面设置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楼顶防水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水层、隔热板和预制排水管,所述预制排水管包括连接管和设置在所述连接管的进水口上的连接面板,楼顶的地面为斜面,所述隔热板设置在所述地面上且所述隔热板的表面与所述地面所在的平面平行,所述隔热板的下侧上间隔设有多个凸起,所述凸起的表面与所述地面的表面紧贴,相邻两个所述凸起之间形成通气通道,所述连接面板搭接在所述隔热板的表面,所述连接管插设在楼顶的排水口内,所述连接管的外壁面与所述排水口的内壁面之间形成过水间隙,所述过水间隙与所述通气通道连通,所述防水层设置在所述隔热板上且所述防水层与连接面板连接,所述连接管的进水口与大气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顶防水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所述地面上,所述连接面板设置在所述连接管的进水口端面上,所述连接面板设置在所述防水层与所述隔热板之间,所述防水层上设有与所述连接管的进水口连通的过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顶防水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楼顶的女儿墙底部上,所述连接面板包括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所述第一面板设置在所述连接管的进水口端面上,所述第二面板与所述第一面板的底部连接,且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二面板相垂直,所述第一面板连接在所述女儿墙上,所述第二面板搭接在所述隔热板的表面,且所述防水层盖设在所述第二面板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楼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家辉蔡健伟
申请(专利权)人:新思维工程方案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