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感光肿瘤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8288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双感光肿瘤定位装置,属于肿瘤定位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肿瘤定位易出现误差或者定位处发生感染的问题,其包括:躺定组件、双感光探测组件、底部定位组件和控制装置,所述躺定组件包括躺板,所述躺板的表面均匀分布开设有栅槽,躺板的端部上方还设置有头抵定位垫。当患者需要进行二次检查时,无须进行CT扫描,仅需输入个人记录查询各定位数据,即可将侧向定位电动顶杆以及底部定位电动顶杆根据定位数据传导至指定位置后,让伸缩端抵住患者的周身,以便调整患者的体态保证与第一次检测时无异后,再利用激光定位仪进行定位,有效降低了多次CT扫描定位以及在患者身上做标记的副作用,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感光肿瘤定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肿瘤定位
,尤其涉及双感光肿瘤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肿瘤放疗是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的一种局部治疗方法,它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肿瘤放疗是一个长期、重复的过程,目前放疗已进入精确放疗时代,高精度是最重要特点,利用激光投影在患者身上进行精确地定位,并进行准确地标记是非常重要的步骤,现有的定位标记方式有多种,包括马克笔标记、激光烧灼标记和纹身标记,然上述标记方式存在如下的局限性和安全风险:1、马克笔标记的方式虽然简单,但是需要通过医护人员手动进行标记,由于人体皮肤存在褶皱、弧度等,而画十字标记的过程中难免出现手抖的情况,也无法使用尺子,标记易出现误差,同时由于马克笔标记时间有限,基本上需要一周进行复描,更加容易出现误差情况;2、激光烧灼和纹身标记的方式需要特殊的设备并在特定环境下进行,成本较高,且容易对患者、医护人员以及设备造成损伤,该种标记方式呈靶点状,虽然能够持续较长时间,但是标记处易发生感染,且为了能够精准定位肿瘤位置,需要5个以上的标记,存在不便;为此我们提出双感光肿瘤定位装置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双感光肿瘤定位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旨在解决现有肿瘤定位易出现误差或者定位处发生感染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双感光肿瘤定位装置,包括:躺定组件、双感光探测组件、底部定位组件和控制装置,所述躺定组件包括躺板,所述躺板的表面均匀分布开设有栅槽,躺板的端部上方还设置有头抵定位垫;所述双感光探测组件包括两根平行设置于上述躺板底部两侧的第一导杆,以及输出轴与其中一根第一导杆端部连接的探测导送电机,第一导杆的外部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一导块,两第一导块上连接有导轨,并通过导轨滑动连接有两个激光定位仪,两所述第一导杆的轴端还通过同步带连接。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所述激光定位仪呈90
°
角分布设置于躺板的外部。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让两个激光定位仪能够在躺板的四周旋转,在CT扫描获取肿瘤的位置后通过直角分布的激光定位仪进行定位操作,便于进行后续的物理定位操作。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侧向定位组件包括两个转轴连接于上述躺
板端部的支杆,其通过两支杆螺栓固定有端板,所述端板的端部螺栓固定有侧向定位导送电机,并通过侧向定位导送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二导杆,所述第二导杆的外部螺纹连接有第二导块,并通过第二导块螺栓固定有侧向定位电动顶杆;所述躺板的端部下方通过螺栓固定有周向角度定位电机,所述周向角度定位电机的输出轴与其中一根上述支杆的连接轴外部通过传动带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周向角度定位电机驱动支杆端部的端板在躺板的外部转动,并利用侧向定位导送电机带动其输出轴连接的第二导杆转动,从而推动第二导杆外部螺纹连接的第二导块将侧向定位电动顶杆在躺板外部进行侧向传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部定位组件包括设置于躺板端部下方的横向调节支板所述横向调节支板的端部设置有横向调节电机,并通过横向调节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三导杆,所述第三导杆的外部螺纹连接有第三导块,并通过第三导块螺栓固定有与横向调节支板垂直设置的竖向调节支板。
[0008]所述竖向调节支板的端部设置有竖向调节电机,并通过竖向调节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第四导杆,所述第四导杆通过螺纹连接有第四导块,并通过第四导块螺栓固定有底部定位电动顶杆。
[0009]所述底部定位电动顶杆的伸缩端贯穿躺板的栅槽并延伸至躺板的顶部外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横向调节电机带动输出轴的第三导杆转动,进而推动其外部螺纹连接的第三导块传动以调节底部定位电动顶杆的横向位置,利用竖向调节电机带动输出轴的第四导杆转动,进而推动其外部螺纹连接的第四导块传动以调节底部定位电动顶杆的竖向位置,并且底部定位电动顶杆的伸缩端可以通过躺板表面开设的栅槽伸至躺板顶部。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型号为S4

400的PLC和触控面板,PLC上集成有数据存储模块,其通过PLC分别与双感光探测组件、侧向定位组件和底部定位组件电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利用控制装置上的触控面板向PLC发送指令,进而使得PLC能够编程实现对各部件进行实时控制,进而得到该患者的肿瘤物理定位数据,并利用PLC上集成的数据存储模块进行记录和调用。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让患者躺入躺板上并将头部抵在头抵定位垫上,送入CT扫描机中,并利用控制装置上的触控面板向PLC发送指令,驱动探测导送电机以及导轨带动激光定位仪传导至患者的肿瘤处,并利用激光定位仪进行激光照射定位,此时分别驱动侧向定位导送电机、横向调节电机以及竖向调节电机分别带动侧向定位电动顶杆以及底部定位电动顶杆分别传送至患者激光照射定位处,并让侧向定位电动顶杆以及底部定位电动顶杆的伸缩端分别作用在患者的身侧和身下,记录两者的位置以及伸缩端伸缩长度,记录到数据存储模块中,无需在身上进行标记,2、当患者需要进行二次检查时,无须进行CT扫描,仅需输入个人记录查询各定位数据,即可将侧向定位电动顶杆以及底部定位电动顶杆根据定位数据传导至指定位置后,让伸缩端抵住患者的周身,以便调整患者的体态保证与第一次检测时无异后,再利用激光定位仪进行定位,有效降低了多次CT扫描定位以及在患者身上做标记的副作用,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躺定组件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躺定组件仰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躺定组件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躺定组件斜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躺定组件前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躺定组件;2、双感光探测组件;3、侧向定位组件;4、底部定位组件;5、控制装置;11、躺板;12、栅槽;13、头抵定位垫。
[0014]21、探测导送电机;22、第一导杆;23、第一导块;24、导轨;25、激光定位仪;31、支杆;32、端板;33、侧向定位导送电机;34、第二导杆;35、第二导块;36、侧向定位电动顶杆;37、周向角度定位电机;41、横向调节支板;42、横向调节电机;43、第三导杆;44、第三导块;45、竖向调节支板;46、竖向调节电机;47、第四导杆;48、第四导块;49、底部定位电动顶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

图6,双感光肿瘤定位装置,包括:躺定组件1、双感光探测组件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双感光肿瘤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躺定组件(1)、双感光探测组件(2)、底部定位组件(4)和控制装置(5),所述躺定组件(1)包括躺板(11),所述躺板(11)的表面均匀分布开设有栅槽(12),躺板(11)的端部上方还设置有头抵定位垫(13);所述双感光探测组件(2)包括两根平行设置于上述躺板(11)底部两侧的第一导杆(22),以及输出轴与其中一根第一导杆(22)端部连接的探测导送电机(21),第一导杆(22)的外部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一导块(23),两第一导块(23)上连接有导轨(24),并通过导轨(24)滑动连接有两个激光定位仪(25),两所述第一导杆(22)的轴端还通过同步带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感光肿瘤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激光定位仪(25)呈90
°
角分布设置于躺板(11)的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感光肿瘤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定位组件(3)包括两个转轴连接于上述躺板(11)端部的支杆(31),其通过两支杆(31)螺栓固定有端板(32),所述端板(32)的端部螺栓固定有侧向定位导送电机(33),并通过侧向定位导送电机(33)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二导杆(34),所述第二导杆(34)的外部螺纹连接有第二导块(35),并通过第二导块(35)螺栓固定有侧向定位电动顶杆(3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感光肿瘤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躺板(11)的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斌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