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电机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8057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机控制器,包括箱体、电机、第一卡盘、第二卡盘、卡环和切换部件,所述箱体的内部安装有冷却管,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冷却管的外壁上,所述电机转动轴的一端与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卡盘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卡盘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卡环与所述第二卡盘卡接,所述卡盘、所述卡环和所述第二卡盘的外壁上安装有旋转密封套;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根据电机的转速进行自动调整散热,通过第一卡盘和第二卡盘的设置,能够使得本装置的电机加速启动时,输出轴承受的扭矩将会增大,通过出水口的流量增大,当电机高速持续转动时,通过的水流量越大,本装置能够对不同转速下的电机进行不同的散热,自动调节散热介质的流量。的流量。的流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控制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控制
具体地说是一种电机控制器。

技术介绍

[0002]电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长时间的温度升高会导致电机内部损坏,而现有的电机散热控制器,往往是采用通风以及换热等方式进行散热的,现有的散热方式效率低下,且电机温度较低时,导致散热不均匀,电机出现过冷或过热的现象,不能根据电机的转速自动进行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根据电机转速自动散热的一种电机控制器。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电机控制器,包括箱体、电机、第一卡盘、第二卡盘、卡环和切换部件,所述箱体的内部安装有冷却管,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冷却管的外壁上,所述电机转动轴的一端与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卡盘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卡盘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卡环与所述第二卡盘卡接,所述卡盘、所述卡环和所述第二卡盘的外壁上安装有旋转密封套,所述旋转密封套通过输液管与切换部件连接;本专利技术能够根据电机的转速进行自动调整散热,当电机温度过高时,通过进水管与输液管进行通入冷却介质,对电机进行散热,通过第一卡盘和第二卡盘的设置,能够使得本装置的电机加速启动时,输出轴承受的扭矩将会增大,此时孔板位移,使得通过出水口的流量增大,对转速增大,热量变大的电机进行加大散热,当电机高速持续转动时,本装置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使得孔板与固定板之间的间距最大,通过的水流量越大,本装置能够对不同转速下的电机进行不同的散热,使得本装置能够自动调节散热介质的流量,防止电机出现温度过高或过低的现象。
[0006]上述一种电机控制器,所述第一卡盘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上开设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二卡盘的一端面开设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一卡块和所述第二卡块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第二卡盘的侧壁开设有密封孔;所述卡环的内部开设有内腔,进水管通过所述密封孔与内腔流体导通,所述进水管转动连接在所述密封孔的内部,所述卡环的外壁上交替安装有橡胶块和缓冲垫,所述橡胶块和所述缓冲垫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卡环通过所述橡胶块和所述缓冲垫分别与所述第一卡块和所述第二卡块卡接,所述橡胶块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抵顶杆,所述第一抵顶杆由两跟杆组成,两跟杆相对的一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橡胶块的内侧壁铰接,两根杆铰接的一端与第二抵顶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抵顶杆滑动连接在所述卡环的内部,所述第二抵顶杆的外壁上安装有抵顶弹簧,所述抵顶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抵顶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抵顶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内腔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抵顶杆远离所述第一抵顶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内部与第一抵顶板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抵顶板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内部,所述第一固定环通
过连通管与第二固定环流体导通,所述第一固定环和所述第二固定环的内部填充的有液压油,所述第一固定环和所述第二固定环均位于所述内腔的内部,所述第二固定环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抵顶板,所述第二抵顶板的一端面与第三抵顶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抵顶杆的另一端穿过控制箱的内壁与孔板的一端面抵顶;所述控制箱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固定板远离所述控制箱内壁的一端面上安装有限位块,所述控制箱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所述孔板,所述孔板外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错位的第二通孔,所述孔板的两端与所述限位块的外壁抵顶;所述孔板远离所述限位块一端面的两端安装有固定杆,限位块能够使得孔板和固定板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在转速较低时,水流通过较小的间隙进行输送散热,所述固定杆的一端穿过所述固定箱的内壁与滑板的一端面抵顶,所述滑板滑动连接在所述固定箱的内部,所述滑板的另一端面与第一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杆与所述第一滑杆呈凹字形,且与所述固定杆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滑杆的另一端与抵顶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抵顶块的另一端与第三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滑杆由两根杆组成,呈直角形状,所述第三滑杆的另一端与驱动块靠近所述孔板的一端面抵顶,所述驱动块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杆的外壁上;所述抵顶块滑动在卡箱的内壁上,所述卡箱位于所述控制箱内壁上且远离所述固定板一端,所述固定箱位于所述卡箱的内部,所述抵顶块的外壁与挤压板的一端面抵顶,所述挤压板的另一端面与滑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滑柱滑动连接在所述固定箱的内壁上,所述滑柱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杆的外壁抵顶,所述滑柱的外壁上安装有挤压弹簧,所述挤压弹簧的一端与控制箱的外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挤压板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孔板远离所述限位块的一端面上固定安装配重块,所述配重块与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箱远离所述固定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控制箱远离所述固定板的内壁与出水口流体导通;通过滑柱的设置,能够使得本装置在高速转动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固定杆能够迅速进行位移,孔板不受到干扰,使得孔板在离心力作用下,快速进行位移,出水口的流量快速增大,而当电机停止转动时,便于对电机的热量持续进行散热,固定杆复位时,滑柱与固定杆的外壁抵顶摩擦,使得固定杆复位缓慢,便于对停止转动后的电机,仍然进行散热,不会随着电机停止转动而停止散热,防止电机热量过高的以及骤然停止散热出现的电机损坏现象。
[0007]上述一种电机控制器,所述切换部件包括切换箱、热胀冷缩棒、第一通断箱和第二通断箱;所述输液管的进水端与所述旋转密封套的出水端流体导通,所述输液管的出水端与切换箱顶部的一端流体导通,所述输液管位于切换板一端的顶部,所述切换箱位于所述箱体的侧壁,所述切换箱的内底壁上固定安装有封堵板,所述切换板铰接在所述封堵板的顶部,所述切换板的两端均安装有磁块,所述切换箱的内底壁上位于所述切换板的两端正下方也设置有磁块,上下相对的磁块相互吸引设置,所述切换板远离所述输液管一端的外壁上连接有按压杆,所述按压杆的远离所述切换板的一端与所述热胀冷缩棒的一端通过弹簧连接,所述热胀冷缩棒与所述电机的外壁固定;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的进水端分别安装在所述切换箱的两端,所述第一水管和所述第二水管的出水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通断箱和所述第二通断箱的进水端流体导通,所述第一通断箱的内部安装有直角板形状的挡板,所述挡板低于所述第一通断箱的进水端,所述挡板的两外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一通断箱的内底壁与内侧壁留有间隙,所述挡板的直角端上通过蜗卷弹簧铰接有转板,所述第一通断箱和所
述第二通断箱内部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通断箱和所述第二通断箱远离所述挡板的一端分别与冷却管的两端流体导通,转板设置有倾斜角度,方向面向进水端;通过切换箱的设置,当本装置的电机温度较高时,通过热胀冷缩棒使得散热介质通过第二水管对电机进行正向循环散热,此时散热介质通过冷却管进行散热,当散热介质通过冷却管一端进入,对电机散热后,抵达冷却管另一端时散热介质变热,使得另一端的电机散热效果变差,此时电机相比于刚启动时温度下降,切换箱切换散热介质通过第一水管进入,反向循环进行散热,本装置能够根据电机热量进行切换散热介质通入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电机(2)、第一卡盘(4)、第二卡盘(6)、卡环(18)和切换部件,所述箱体的内部安装有冷却管(56),所述电机(2)安装在所述冷却管(56)的外壁上,所述电机(2)转动轴的一端与转轴(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卡盘(4)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卡盘(4)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卡环(18)与所述第二卡盘(6)卡接,所述卡盘(4)、所述卡环(18)和所述第二卡盘(6)的外壁上安装有旋转密封套(58),所述旋转密封套(58)通过输液管(44)与切换部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盘(4)远离所述转轴(3)的一端上开设有第一卡块(5),所述第二卡盘(6)的一端面开设有第二卡块(7),所述第一卡块(5)和所述第二卡块(7)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第二卡盘(6)的侧壁开设有密封孔(8);所述卡环(18)的内部开设有内腔(19),进水管(43)通过所述密封孔(8)与内腔(19)流体导通,所述进水管(43)转动连接在所述密封孔(8)的内部,所述卡环(18)的外壁上交替安装有橡胶块(20)和缓冲垫(21),所述橡胶块(20)和所述缓冲垫(21)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卡环(18)通过所述橡胶块(20)和所述缓冲垫(21)分别与所述第一卡块(5)和所述第二卡块(7)卡接,所述橡胶块(20)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抵顶杆(9),所述第一抵顶杆(9)由两跟杆组成,两跟杆相对的一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橡胶块(20)的内侧壁铰接,两根杆铰接的一端与第二抵顶杆(1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抵顶杆(10)滑动连接在所述卡环(18)的内部,所述第二抵顶杆(10)的外壁上安装有抵顶弹簧(11),所述抵顶弹簧(1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抵顶杆(10)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抵顶弹簧(11)的另一端与所述内腔(19)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抵顶杆(10)远离所述第一抵顶杆(9)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固定环(13)的内部与第一抵顶板(12)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抵顶板(12)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环(13)的内部,所述第一固定环(13)通过连通管(14)与第二固定环(15)流体导通,所述第一固定环(13)和所述第二固定环(15)的内部填充的有液压油,所述第一固定环(13)和所述第二固定环(15)均位于所述内腔(19)的内部,所述第二固定环(1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抵顶板(16),所述第二抵顶板(16)的一端面与第三抵顶杆(17)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抵顶杆(17)的另一端穿过控制箱(23)的内壁与孔板(26)的一端面抵顶;所述控制箱(23)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板(24),所述固定板(24)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25),所述固定板(24)远离所述控制箱(23)内壁的一端面上安装有限位块(28),所述控制箱(2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所述孔板(26),所述孔板(26)外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25)错位的第二通孔(27),所述孔板(26)的两端与所述限位块(28)的外壁抵顶;所述孔板(26)远离所述限位块(28)一端面的两端安装有固定杆(31),所述固定杆(31)的一端穿过所述固定箱(33)的内壁与滑板(34)的一端面抵顶,所述滑板(34)滑动连接在所述固定箱(33)的内部,所述滑板(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源呈姚利娜康运风李立凡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