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尺寸平台的交叉眼干扰基线长度确定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07884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大尺寸平台的交叉眼干扰基线长度确定方法及系统,具体涉及雷达对抗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基于各干扰环路中两干扰源的幅度比、雷达与任意干扰环路之间的距离、交叉眼干扰天线接收雷达发送的雷达信号时任意两个天线对连线与信号波前的角度、作战对象杀伤半径等确定最长干扰基线长度的第一取值范围;基于各干扰环路中两干扰源的幅度比、交叉眼干扰天线接收雷达发送的雷达信号时任意两个天线对连线与信号波前的角度、雷达的最短作用距离、雷达半功率波束宽度等确定最长干扰基线长度的第二取值范围;根据第一取值范围和第二取值范围确定各干扰环路的干扰基线长度。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确定大尺寸平台的交叉眼干扰基线长度。基线长度。基线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大尺寸平台的交叉眼干扰基线长度确定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雷达对抗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大尺寸平台的交叉眼干扰基线长度确定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代战争中,火控雷达、制导雷达对飞机、舰船等武器平台构成了极大威胁。如何降低敌方火控雷达、制导雷达的效能是电子战领域的研究热点。优良的角度测量特性是火控雷达、制导雷达功能实现的基础,因此针对火控雷达、制导雷达的角度欺骗干扰是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
[0003]火控雷达、制导雷达普遍采用单脉冲测角体制,具有测角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交叉眼干扰作为对抗单脉冲测角体制最有效的技术,从1958年提出开始,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根据现有公开文献,交叉眼干扰已在飞机上获得了应用,而在舰船等大尺寸平台上还处于试验、论证阶段。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在大尺寸平台上交叉眼干扰基线长度的确定尚处于研究阶段。
[0004]对于交叉眼干扰基线长度的确定,目前的成熟理论是,干扰基线越长,交叉眼干扰能够造成的误差角越大,干扰效果越好。基于这个理论,在飞机上,通常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大尺寸平台的交叉眼干扰基线长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雷达信号波长、各干扰环路接收雷达信号时与发射干扰信号时两天线对之间相对雷达的距离之差、各干扰环路的干扰基线长度与交叉眼干扰系统最长干扰基线长度之比、各干扰环路接收雷达信号时与发射干扰信号时两天线对连线与信号波前的角度之差、各干扰环路中两干扰源的幅度比、雷达与任意干扰环路之间的距离、交叉眼干扰天线接收雷达发送的雷达信号时任意两个天线对连线与信号波前的角度、作战对象杀伤半径、雷达的最短作用距离和雷达半功率波束宽度;交叉眼干扰系统包括多个所述干扰环路,一个所述干扰环路包括两个天线对;基于所述雷达信号波长、各所述干扰环路接收雷达信号时与发射干扰信号时两天线对之间相对雷达的距离之差、各所述干扰环路的干扰基线长度与交叉眼干扰系统最长干扰基线长度之比、各所述干扰环路接收雷达信号时与发射干扰信号时两天线对连线与信号波前的角度之差、所述各干扰环路中两干扰源的幅度比、所述雷达与任意干扰环路之间的距离、所述交叉眼干扰天线接收雷达发送的雷达信号时任意两个天线对连线与信号波前的角度和所述作战对象杀伤半径确定交叉眼干扰系统最长干扰基线长度的第一取值范围;基于所述雷达信号波长、各所述干扰环路接收雷达信号时与发射干扰信号时两天线对之间相对雷达的距离之差、各所述干扰环路的干扰基线长度与交叉眼干扰系统最长干扰基线长度之比、各所述干扰环路接收雷达信号时与发射干扰信号时两天线对连线与信号波前的角度之差、所述各干扰环路中两干扰源的幅度比、所述交叉眼干扰天线接收雷达发送的雷达信号时任意两个天线对连线与信号波前的角度、所述雷达的最短作用距离和所述雷达半功率波束宽度确定交叉眼干扰系统最长干扰基线长度的第二取值范围;根据所述第一取值范围和所述第二取值范围确定交叉眼干扰系统各干扰环路的交叉眼干扰基线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尺寸平台的交叉眼干扰基线长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雷达信号波长、各所述干扰环路接收雷达信号时与发射干扰信号时两天线对之间相对雷达的距离之差、各所述干扰环路的干扰基线长度与交叉眼干扰系统最长干扰基线长度之比、各所述干扰环路接收雷达信号时与发射干扰信号时两天线对连线与信号波前的角度之差、所述各干扰环路中两干扰源的幅度比、所述雷达与任意干扰环路之间的距离、所述交叉眼干扰天线接收雷达发送的雷达信号时任意两个天线对连线与信号波前的角度和所述作战对象杀伤半径确定交叉眼干扰系统最长干扰基线长度的第一取值范围,具体包括:根据第一范围公式
确定交叉眼干扰系统最长干扰基线长度的第一取值范围;其中,r表示雷达与任意干扰环路之间的距离,θ
R
表示交叉眼干扰天线接收雷达发送的雷达信号时任意两个天线对连线与信号波前的角度,n表示交叉眼干扰系统中的干扰环路总数,表示取实部,k
i
表示第i个干扰环路的干扰基线长度与交叉眼干扰系统最长干扰基线长度之比,α
i
表示第i个干扰环路中两干扰源的幅度比,j表示虚部,λ表示雷达信号波长,f(k
i
·
d1)表示第i个干扰环路接收雷达信号时与发射干扰信号时两天线对之间相对雷达的距离之差,d1表示交叉眼干扰系统最长干扰基线长度,g(k
i
·
d1)表示第i个干扰环路接收雷达信号时与发射干扰信号时两天线对连线与信号波前的角度之差,R0表示作战对象杀伤半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尺寸平台的交叉眼干扰基线长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雷达信号波长、各所述干扰环路接收雷达信号时与发射干扰信号时两天线对之间相对雷达的距离之差、各所述干扰环路的干扰基线长度与交叉眼干扰系统最长干扰基线长度之比、各所述干扰环路接收雷达信号时与发射干扰信号时两天线对连线与信号波前的角度之差、所述各干扰环路中两干扰源的幅度比、所述交叉眼干扰天线接收雷达发送的雷达信号时任意两个天线对连线与信号波前的角度、所述雷达的最短作用距离和所述雷达半功率波束宽度确定交叉眼干扰系统最长干扰基线长度的第二取值范围,具体包括:根据第二范围公式确定交叉眼干扰系统最长干扰基线长度的第二取值范围;其中,d1表示交叉眼干扰系统最长干扰基线长度,R
L
表示雷达的最短作用距离,n表示交叉眼干扰系统中的干扰环路总数,表示取实部,α
i
表示第i个干扰环路中两干扰源的幅度比,j表示虚部,λ表示雷达信号波长,f(k
i
·
d1)表示第i个干扰环路接收雷达信号时与发射干扰信号时两天线对之间相对雷达的距离之差,θ
R
表示交叉眼干扰天线接收雷达发送的雷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丽原周正孙伟超张韫任永吉张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