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修复用内衬管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07790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管道修复用内衬管,包括带坯、薄膜层及树脂层,所述带坯呈管状,所述薄膜层复合在带坯的内表面,所述树脂层位于带坯的外表面,所述薄膜层包括第一薄膜层、第二薄膜层及第三薄膜层,所述第一薄膜层与所述第二薄膜层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三薄膜层位于间隙处。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揭示一种管道修复用内衬管的制备方法,通过在待修复管道内铺设内衬管,从而达到非开挖修复管道的目的。到非开挖修复管道的目的。到非开挖修复管道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道修复用内衬管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管道修复
,尤其涉及一种管道修复用内衬管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维护管理工作中,会发现地下管道管体破裂、管道接口脱开、地下水渗漏等现象,由此引起道路下沉,甚至于坍塌,影响交通以及正常市政排水。通常情况下,需要采用开挖修复技术对管道进行修复,即开挖地面暴露管道,并通过修补甚至是替换管道的方法完成修复作业,。但是,采用开挖式管道修复技术进行管道修复作业,需要在路面上隔离出施工区域并开挖管道,影响市政交通和周围地下管线。
[0003]鉴于此,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是本
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修复用内衬管及制备方法,通过在待修复管道内铺设内衬管,从而达到非开挖修复管道的目的。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管道修复用内衬管,包括带坯、薄膜层及树脂层,所述带坯呈管状,所述薄膜层复合在带坯的内表面,所述树脂层位于带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修复用内衬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带坯(1)、薄膜层(2)及树脂层(3),所述薄膜层(2)复合在带坯(1)的内表面,所述树脂层(3)位于带坯(1)的外表面,所述薄膜层(2)包括第一薄膜层(21)、第二薄膜层(22)和第三薄膜层(23),所述第一薄膜层(21)与所述第二薄膜层(22)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三薄膜层(23)位于所述间隙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修复用内衬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膜层(21)、所述第二薄膜层(22)的宽度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修复用内衬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坯(1)沿周向包括第一部分(11)、第二部分(12)及连接所述第一部分(11)、所述第二部分(12)两端的两个第三部分(13);所述第一薄膜层(21)复合在所述第一部分(11)的内表面,所述第二薄膜层(22)复合在所述第二部分(12)的内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道修复用内衬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包括第一间隙(201)和第二间隙(202),所述第一间隙(201)由其中一个所述第三部分(13)的内表面、所述第一薄膜层(21)的第一侧面及所述第二薄膜层(22)的第一侧面围设而成,所述第二间隙(202)由另一个所述第三部分(13)的内表面、所述第一薄膜层(21)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二薄膜层(22)的第二侧面围设而成,所述第一间隙(201)、所述第二间隙(202)处均形成所述第三薄膜层(2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修复用内衬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膜层(21)和所述第二薄膜层(22)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三薄膜层(23)的最大厚度大于所述第一薄膜层(21)的厚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修复用内衬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薄膜层(23)包括位于间隙内的第一膜层部分(231)及位于所述间隙外的第二膜层部分(232),所述第二膜层部分(232)分别与所述第一薄膜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沙月华陆文慧陈俊琛秦庆戊
申请(专利权)人:五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