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气分离装置及吸尘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7753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49
本申请属于吸尘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尘气分离装置及吸尘器,该尘气分离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旋风分离腔内的第一分离器和第二分离器,壳体内形成有进气通道、旋风分离腔和集尘腔,进气通道和集尘腔均与旋风分离腔连通,壳体上形成有出气口;旋风分离腔的内周壁上设置有沿旋风分离腔内的气流流动方向延伸的导流板,第一分离器和第二分离器分别位于导流板沿旋风分离腔的轴向方向上的相对两侧,第一分离器和第二分离器均与出气口连通。该尘气分离装置内气流流动的顺畅性好,气流动能损失小,尘气分离效率高,从而使得吸尘器不会发生过滤器堵塞和吸力突然下降的问题,同时,减少气流的动能损失,也能够使得该吸尘器具有较佳的吸尘性能。佳的吸尘性能。佳的吸尘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尘气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0001]本申请属于吸尘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尘气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吸尘器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清洁工具,吸尘器改变了人工清扫的难度,大大减轻了家务负担。相关技术中,吸尘器内常利用单锥旋风尘气分离装置,这种单锥旋风分离装置内腔体结构设计不合理,气流流动的顺畅性不好,导致气流动能损失过多,尘气分离效率低,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吸尘器内的过滤器堵塞,进而导致吸尘器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吸力会急剧下降的情况,也会造成吸尘器存在较大的性能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尘气分离装置及吸尘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分离装置内腔体结构设计不合理而导致吸尘器出现吸力急剧下降以及性能损失大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尘气分离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进气通道、旋风分离腔和集尘腔,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集尘腔均与所述旋风分离腔连通,所述壳体上形成有出气口;所述尘气分离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旋风分离腔内的第一分离器和第二分离器,所述旋风分离腔的内周壁上设置有沿所述旋风分离腔内的气流流动方向延伸的导流板,所述第一分离器和所述第二分离器分别位于所述导流板沿所述旋风分离腔的轴向方向上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分离器和所述第二分离器均与所述出气口连通。
[0005]可选地,所述导流板的厚度沿所述旋风分离腔内的气流流动方向上逐渐增大。
[0006]可选地,垂直于所述旋风分离腔的轴线的平面为辅助平面,所述辅助平面上设置有辅助直线,所述辅助直线垂直于所述进气通道的轴线;
[0007]所述导流板的进气边在所述辅助平面上投影线与所述辅助直线呈夹角设置,所述夹角的角度范围为30
°
~120
°
。可选地,所述尘气分离装置还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内形成有连通孔,所述第一分离器和所述第二分离器安装于所述连接柱的相对两端并均与所述连通孔连通;所述连接柱安装于所述导流板上,所述导流板的内部形成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连通所述出气口和所述连通孔。
[0008]可选地,所述尘气分离装置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安装于所述连通孔内,并将所述连通孔分为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连通所述第一分离器和所述排气通道,所述第二孔段连通所述第二分离器和所述排气通道。
[0009]可选地,所述隔板沿所述连接孔轴向上的投影面积与所述连通孔的截面面积之比大于0.75。
[0010]可选地,所述进气通道的出风端在所述旋风分离腔的轴线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壁沿气流的流动方向逐渐远离。
[0011]可选地,所述旋风分离腔形成有连通所述集尘腔的出灰口,所述出灰口沿所述旋
风分离腔的轴线方向上的相对两侧边均与所述旋风分离腔的两端面齐平。
[0012]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出风板和尘杯,所述尘杯内形成有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集尘腔;所述出风板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尘杯上,并与所述尘杯围设形成所述旋风分离腔,所述导流板安装于所述出风板上,所述出气口形成于所述出风板上。
[0013]可选地,所述尘气分离装置还包括第一锁扣,所述出风板的一端与所述尘杯转动连接,所述出风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尘杯通过所述第一锁扣连接。
[0014]本申请提供的尘气分离装置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该尘气分离装置,包括第一分离器和第二分离器,且旋风分离腔的内周壁设置有导流体,导流体沿旋风分离腔内气流的流动方向延伸,同时,第一分离器和第二分离器位于导流板沿旋风分离腔的轴向方向上的相对两侧,这样带有杂质、灰尘等的气流从进气通道进入旋风分离腔内后在导流板的导向下进行流动,且导流板将气流分为两个部分,且两部分气流分别从第一分离器和第二分离器流出后最后经出气口排入后续的装置(即手持装置的风道内),其中,气流在导流板的导向下分为两部分,两部分气流分别往导向板的相对两侧旋转并分别从位于导流板相对两侧的第一分离器和第二分离器排出,这样可减少两部分气流的相互撞击,减少了旋风分离腔内的涡流,增加了气流流动到通畅性,提高了气流的流动速度,提高了尘气分离效率,同时,还可以减少因气流撞击造成的局部灰尘被撞击后停止旋转直接进入第一分离器和第二分离器内,减少旋风分离腔排出气流中所含有的灰尘,从而避免后续的过滤器堵塞;同时,两个部分气流分别从位于导向板两侧的第一分离器和第二分离器排出,这样可避免两部分气集中在一个位置排出而造成局部流速不均的问题,提高气流流动的顺畅性,提高尘气分离效果;另外,第一分离器和第二分离器的设置,可增加旋风分离腔的排风面积,有利于降低排气阻力,进一步地,提高尘气分离效率。该尘气分离装置内气流流动的顺畅性好,气流动能损失小,尘气分离效率高,从而使得应用有该尘气分离装置的吸尘器不会发生过滤器堵塞和吸力突然下降的问题,同时,减少气流的动能损失,也能够使得该吸尘器具有较佳的吸尘性能。
[0015]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吸尘器,包括上述的尘气分离装置。
[0016]本申请的吸尘器,由于采用上述的尘气分离装置,该尘气分离装置内气流流动的顺畅性好,气流动能损失小,尘气分离效率高,从而使得该吸尘器不会发生过滤器堵塞和吸力突然下降的问题,同时,减少气流的动能损失,也能够使得该吸尘器具有较佳的吸尘性能。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所示的吸尘器的截面图。
[0020]图3为图1中所示的尘气分离装置的第一视角的结构图示意图。
[0021]图4为图1中所示的尘气分离装置的第二视角的结构图示意图。
[0022]图5为图3所示的尘气分离装置的第一方向上的截面图。
[0023]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尘气分离装置的第一方向上的截面图。
[0024]图7为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尘气分离装置的第一方向上的截面图。
[0025]图8为图3所示的尘气分离装置的第二方向上的截面图。
[0026]图9为图3所示的尘气分离装置的爆炸图。
[0027]图10为图9中所示的出气支架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1为图9中所示的出气支架的第四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尘气分离装置中的出气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3为图9中所示的尘杯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4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尘气分离装置中的尘杯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5为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尘气分离装置中的尘杯的结构示意图。
[0033]其中,图中各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尘气分离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进气通道、旋风分离腔和集尘腔,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集尘腔均与所述旋风分离腔连通,所述壳体上形成有出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气分离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旋风分离腔内的第一分离器和第二分离器,所述旋风分离腔的内周壁上设置有沿所述旋风分离腔内的气流流动方向延伸的导流板,所述第一分离器和所述第二分离器分别位于所述导流板沿所述旋风分离腔的轴向方向上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分离器和所述第二分离器均与所述出气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的厚度沿所述旋风分离腔内的气流流动方向上逐渐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垂直于所述旋风分离腔的轴线的平面为辅助平面,所述辅助平面上设置有辅助直线,所述辅助直线垂直于所述进气通道的轴线;所述导流板的进气边在所述辅助平面上投影线与所述辅助直线呈夹角设置,所述夹角的角度范围为30
°
~120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气分离装置还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内形成有连通孔,所述第一分离器和所述第二分离器安装于所述连接柱的相对两端并均与所述连通孔连通;所述连接柱安装于所述导流板上,所述导流板的内部形成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连通所述出气口和所述连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军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晨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