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模组及卧式冷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75657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风道模组及卧式冷柜,风道模组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进风口、出风口和设置在壳体内的导风件、风机组件;壳体具有底座和与底座配合的盖板,导风件具有夹紧定位在底座与盖板之间的导风本体和设置在导风本体上的连通孔,导风本体将壳体内分成与进风口连通的进风腔和与出风口连通的出风腔,连通孔连通进风腔和出风腔;风机组件用于将进风口吸入的冷量向出风口传递。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风道模组中将导风件夹紧定位在底座与盖板之间,能够使导风件与底座和盖板的贴合更加的紧密,能够避免冷量在传输的过程中从导风件与盖板之间的缝隙中漏出,同时也方便的实现了风道模组的安装制造。装制造。装制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道模组及卧式冷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设备
,特别是风道模组及卧式冷柜。

技术介绍

[0002]制冷设备的风道模组用来传送冷量,风道模组一般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上的进风口、出风口、连通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风道和设置在风道内的风机,在风机的作用下,冷量从风道模组的进风口进入,然后在从风道模组的出风口出来。
[0003]现有技术的壳体一般包括底座和与底座配合的盖板,为了方便的形成风道以进行导风,一般在底座上一体注塑成型导风板,导风板远离底座的一端贴合在盖板上以在导风板、盖板和底座之间形成风道。现有技术中导风板贴合到盖板上的一端很难与盖板完全的贴合,导致导风板与盖板之间存在缝隙,从而使冷量在风道内传递的时候会从缝隙中漏出,进而影响冷量在风道内传输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道模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它能够避免冷量在传输的过程中从导风件与盖板之间的缝隙中漏出,同时也方便的实现了风道模组的安装制造。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风道模组,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进风口、出风口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导风件、风机组件;
[0006]所述壳体具有底座和与所述底座配合的盖板,所述导风件具有夹紧定位在所述底座与所述盖板之间的导风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导风本体上的连通孔;
[0007]所述导风本体将所述壳体内分成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进风腔和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的出风腔,所述连通孔连通所述进风腔和所述出风腔;所述风机组件用于将所述进风口吸入的冷量向所述出风口传递。
[0008]进一步的,所述导风件为弹性件或所述导风件为泡沫件。
[0009]进一步的,所述导风本体具有围成所述进风腔的第一下导引部、第二下导引部和/或所述导风本体具有围成所述出风腔的第一上导引部、第二上导引部;
[0010]所述第一下导引部和第二下导引部设置在所述连通孔相对两侧,用以将所述进风口的冷量向连通孔导引汇聚;
[0011]所述第一上导引部和所述第二上导引部设置在所述连通孔相对两侧,用于将所述连通孔出来的冷量向所述出风口分散。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下导引部、所述第二下导引部上分别设置有形成所述进风腔的内壁的第一下斜向导引面、第二下斜向导引面,所述第一下斜向导引面和所述第二下斜向导引面朝连通孔所在方向相交汇聚,以使所述进风腔的尺寸在自所述进风口向所述定位部通孔方向逐渐收缩。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下斜向导引面和所述第二下斜向导引面均为相对水平面倾斜
设置的斜面,且所述第一下斜向导引面和所述第二下斜向导引面对称设置在所述连通孔的相对两侧。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上导引部、所述第二上导引部上分别设置有形成所述出风腔内壁的第一上斜向导引面、第二上斜向导引面,所述第一上斜向导引面和所述第二上斜向导引面朝所述连通孔所在方向相交汇聚,以使所述出风腔的尺寸在自所述连通孔向所述出风口方向逐渐增大。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上斜向导引面和所述第二上斜向导引面均为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的斜面,且所述第一上斜向导引面和所述第二上斜向导引面对称设置在所述连通孔的相对两侧。
[0016]进一步的,所述进风腔和所述出风腔在竖向方向上相对设置在所述连通孔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上导引部和所述第一下导引部在竖向方向上位置相对并在所述第一上导引部和所述第一下导引部之间形成第一减重孔;
[0017]所述第二上导引部与所述第二下导引部在竖向方向上位置相对并在所述第二上导引部和第二下导引部之间形成第二减重孔;
[0018]所述第一上导引部和所述第一下导引部之间还通过第一竖向连接杆连接固定,所述第二上导引部和所述第二下导引部之间通过第二竖向连接杆连接固定。
[0019]进一步的,所述风机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蜗壳和设置在所述蜗壳内的涡轮风机,所述涡轮风机具有轴向进风侧和径向出风侧,所述轴向进风侧朝所述进风腔暴露,所述径向出风侧与所述连通孔位置相对;
[0020]所述蜗壳具有与所述轴向进风侧位置相对的蜗壳进风口、与所述径向出风侧位置相对的蜗壳出风口和连通蜗壳进风口和蜗壳出风口的蜗壳腔体,所述蜗壳风机设置在蜗壳腔体内;所述蜗壳出风口与所述连通孔位置相对并连通所述出风腔,所述蜗壳进风口与所述进风腔连通。
[0021]进一步的,所述蜗壳具有蜗壳本体,所述蜗壳本体朝所述底座的一侧形成开口槽,所述蜗壳本体设置开口槽的一侧固定贴合在所述底座上以在蜗壳本体与底座之间形成所述蜗壳腔体。
[0022]进一步的,所述导风件还具有设置在所述导风本体上的蜗壳定位部;所述导风本体的相对两侧分别固定贴合在所述盖板和所述底座上,
[0023]所述蜗壳定位部固定贴合在所述底座上并具有与所述蜗壳相适配的定位槽,所述蜗壳定位在所述定位槽内并位于所述蜗壳定位部与所述底座之间,所述蜗壳定位部上与所述蜗壳进风口位置相对处设置有定位部通孔;所述蜗壳定位部与所述盖板之间形成有导风间隙,所述定位部通孔朝所述导风间隙暴露。
[0024]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卧式冷柜,包括具有储物空间的柜体、设置在所述柜体上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储物空间开口的门体、设置在所述柜体内的制冷机组和所述的风道模组,所述风道模组设置在所述储物空间内以传输所述储物空间内的冷量。
[0025]进一步的,所述风道模组的壳体定位在所述储物空间内相对的两内壁上,且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储物空间内靠近底部的位置,所述出风口设置在靠近所述储物空间开口的位置,所述风机组件用于将储物空间底部的冷量传输到所述储物空间开口。
[0026]进一步的,所述壳体整体呈板状并沿所述储物空间的开口方向延伸设置以将所述
储物空间分隔成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所述出风口具有朝第一间室开口设置的第一出风口和朝第二间室开口设置的第二出风口。
[0027]进一步的,所述储物空间的内壁上设置有定位突起,所述壳体朝向定位突起的侧壁上凹设有定位槽和导引槽,所述导引槽与所述定位槽连通并具有朝第一间室或第二间室暴露的导引槽入口,所述定位突起自导引槽入口沿所述导引槽滑动至定位槽并最终定位在所述定位槽内。
[0028]进一步的,所述壳体沿柜体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间室和所述第二间室沿柜体的长度方向相邻排布;所述壳体具有在宽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左、右侧壁和在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前、后侧壁,所述定位槽和所述导引槽设置在左、右侧壁上,所述导引槽的入口设置在前侧壁或后侧壁上;
[0029]所述定位槽沿竖向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导引槽沿柜体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并与所述定位槽的下部相通。
[00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公开的风道模组中将导风件夹紧定位在底座与盖板之间,能够使导风件与底座和盖板的贴合更加的紧密,能够避免冷量在传输的过程中从导风件与盖板之间的缝隙中漏出,同时也方便的实现了风道模组的安装制造。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卧式冷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道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进风口、出风口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导风件、风机组件;所述壳体具有底座和与所述底座配合的盖板,所述导风件具有夹紧定位在所述底座与所述盖板之间的导风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导风本体上的连通孔;所述导风本体将所述壳体内分成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进风腔和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的出风腔,所述连通孔连通所述进风腔和所述出风腔;所述风机组件用于将所述进风口吸入的冷量向所述出风口传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为弹性件或所述导风件为泡沫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本体具有围成所述进风腔的第一下导引部、第二下导引部和/或所述导风本体具有围成所述出风腔的第一上导引部、第二上导引部;所述第一下导引部和第二下导引部设置在所述连通孔相对两侧,用以将所述进风口的冷量向连通孔导引汇聚;所述第一上导引部和所述第二上导引部设置在所述连通孔相对两侧,用于将所述连通孔出来的冷量向所述出风口分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导引部、所述第二下导引部上分别设置有形成所述进风腔的内壁的第一下斜向导引面、第二下斜向导引面,所述第一下斜向导引面和所述第二下斜向导引面朝连通孔所在方向相交汇聚,以使所述进风腔的尺寸在自所述进风口向所述定位部通孔方向逐渐收缩。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道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斜向导引面和所述第二下斜向导引面均为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的斜面,且所述第一下斜向导引面和所述第二下斜向导引面对称设置在所述连通孔的相对两侧。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导引部、所述第二上导引部上分别设置有形成所述出风腔内壁的第一上斜向导引面、第二上斜向导引面,所述第一上斜向导引面和所述第二上斜向导引面朝所述连通孔所在方向相交汇聚,以使所述出风腔的尺寸在自所述连通孔向所述出风口方向逐渐增大。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道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斜向导引面和所述第二上斜向导引面均为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的斜面,且所述第一上斜向导引面和所述第二上斜向导引面对称设置在所述连通孔的相对两侧。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腔和所述出风腔在竖向方向上相对设置在所述连通孔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上导引部和所述第一下导引部在竖向方向上位置相对并在所述第一上导引部和所述第一下导引部之间形成第一减重孔;所述第二上导引部与所述第二下导引部在竖向方向上位置相对并在所述第二上导引部和第二下导引部之间形成第二减重孔;所述第一上导引部和所述第一下导引部之间还通过第一竖向连接杆连接固定,所述第二上导引部和所述第二下导引部之间通过第二竖向连接杆连接固定。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蜗壳和设置在所述蜗壳内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秋影李志超杨洪光杨倩倩
申请(专利权)人: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