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码多址系统及收发机处理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07463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格码多址系统及收发机处理方法,包括:步骤一:格码编码与调制映射;步骤二:格码多址扩频操作;步骤三:接收信号模型;步骤四:格码多址接收端系数矩阵的选定;步骤五:消息序列线性组合;步骤六:格码多址的两种逐符号检测;步骤七:接收机译码;步骤八:多阶段接收机增强处理;步骤九:仿真验证与性能评估。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网络信息论中的新理念引入到实际无线通信系统,以更低成本、无需外循环迭代,获得超越现有方案的承载率(可达350%)、能谱效率、处理延时,并解决了码域非正交多址与主流信道编码兼容性和不收敛问题。经仿真验证可达到逼近信息理论极限的性能,为达成6G系统多址的性能指标提供了一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方法。址的性能指标提供了一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方法。址的性能指标提供了一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multiple

access,SCMA)[4]、样式多址(pattern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PDMA)[5],多用户共享多址(multi

user shared access,MUSA)[6]等等。这些方法被统称为码域(code

domain,CD)NOMA,其核心思想是对各用户分配不同的扩频码,也称为签名序列。信号与扩频码/签名序列相乘以后,形成了该信号的多个“副本”。接收端通过挖掘多用户的各信号副本的干扰结构,进行多用户检测与译码。现有的多用户检测方法包括最大似然检测(maximum likelihood detection)、球面检测(sphere detection)、最小均方差(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MMSE)滤波结合软干扰消除等。对于经信道编码的M用户多址系统,通过挖掘turbo原理,采用多用户检测器与M个软输入软输出信道译码器之间的外循环迭代,方可实现该多址系统可达的性能。相关方案如迭代列表球面检测(list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格码多址系统收发机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LCMA发送端的编码与调制令用户i的q元消息序列用列向量表示为b
i
∈{0,1,

,q

1}
k
,i=1,2,

M,其中k为消息序列的长度;考虑各用户传输相同的速率,所有用户采用同一q元线性码进行编码;编码后的n长码字序列表示为这里表示模q乘法,G表示一个n
×
k维的q元编码生成矩阵;对q=2,LCMA的编码生成矩阵G采用turbo码、LDPC码或极化码;对q>2,q=2
m
,m=2,3,

,采用环码;对各用户传输速率不同的情况,低速率用户将其消息序列通过添加“0”位,使其长度为k,后用上述的格码或环码进行编码;对实数模型,LCMA的调制方式采用等间距q

PAM星座,调制映射操作为其中γ用于归一化序列x
i
的平均能量;将上面星座点映射的关系表示为x
i
=δ(c
i
),一维上的星座点集合为单用户信息速率为比特/符号;M个可用码字的整数倍叠加后,对q求模后仍为可用码字,即此性质被用于格码多址接收机求解用户消息的线性组合,此性质不适用于传统非格码的多址系统;步骤二:LCMA发送端的扩频操作令N
S
长的列向量s
i
表示用户i的扩频序列,也称为码片级签名序列;上述经编码与q

PAM调制的符号序列x
i
经扩频后的信号表示为s
i
x
iT
,其第j行为扩频序列s
i
中第j个元素所对应的信号序列,j=1,2,

,N
S
;格码多址中的扩频序列s
i
的元素从{+1,

1,0}中获得,且令||s
i
||2=1,即各扩频序列的范数归一;若s
i
不包含零元素,则扩频序列为其与IDMA系统的扩频序列结构相同;若s
i
包含的零元素大大多于非零元素,扩频序列构成稀疏矩阵,其与SCMA系统的签名序列结构相同或相近;与IDMA和SCMA不同,LCMA不使用码片级交织器;步骤三:接收信号模型a)对单天线接收机,即N
R
=1,接收到的基带等效信号表示为:其中为用户i与接收机天线的衰落信道增益系数,Y为所有用户信号的叠加再加上噪声Z;这里Y的维度为N
S
×
n,其第j行对应扩频序列中第j个元素的接收信号序列,Z的各元素为独立同分布的高斯噪声,方差为σ2;
为了表述方便,令及X=[x1,x2,

,x
M
]
T
,接收信号表示为Y=HX+Z
ꢀꢀꢀꢀꢀ
(4)这里信道系数与扩频序列合并为等效信道矩阵H,其维度为N
S
×
M;由于扩频序列的范数和平均信号均已做归一化处理,信噪比SNR定义为对加性白噪声AWGN多址信道,对瑞利块衰落多址信道,各用户的衰落信道系数独立同分布,并在n个符号时间内保持不变;考虑开环系统,信道状态信息CSI在接收机完美获得,在发送端未知,这种情况下采用误码率、误帧率为性能指标进行考量,并采用互信息量的中断概率作为该性能指标的上界;b)对多天线接收机,即N
R
>1,接收到的基带等效信号经扩展后表示为:这里列向量其中表示用户i到接收机第j根天线的信道系数;这样,对用户i,h
i
为一个长度为N=N
S
×
N
R
的“等效签名序列”,集成了扩频序列s
i
和多接收天线的空域签名序列系统的等效信道矩阵则表示为H=[h1,

,h
M
];对比公式(4)中的单接收天线模型,多天线模型中H的维度变为(N
S
×
N
R
)
×
M;由于多天线的存在,其行数变为单天线模型的N
R
倍;将基于等效信道H进行处理;上述多址模型理解为接收机收到N=N
S
×
N
R
个关于用户i的信号的副本,来自N
S
个扩频序列和N
R
个接收天线的合效果;接收机将在N维信号空间中区分并求解M个用户的消息;步骤四:LCMA接收端系数矩阵A的选定考虑基站端通过信道估计获得了精准的CSI;基于CSI,基站首先确立一个无限整数域的系数矩阵,表示为这里这里要求满秩;定义采用的q元域系数矩阵A为其中现有的非格码的多址系统不包含此步骤;步骤五:LCMA中的消息序列线性组合令所有M用户的消息序列用矩阵形式表示为B=[b1,

,b
M
]
T
,其第i行表示用户i的k长
消息序列;消息序列的第l路线性组合定义为:共L路;l表示消息序列线性组合的索引;这里表示模q乘法;令所有L(L=M)路消息序列的线性组合用矩阵形式表示为多址系统中,线性组合路数L等于用户数目M;下文书写中均用参数L标记线性组合的总路数;格码多址中先基于接收信号Y计算各路线性组合,计算结果表为若计算结果正确,即由于A在q元域满秩,则通过对乘以A的逆矩阵正确恢复所有M用户的消息B=[b1,

,b
M
]
T
;此过程简述为:格码的引入使得格码多址系统对任意系数矩阵A计算消息序列的L路线性组合,增加了求解的自由度;相比之下,现有非格码的多址系统则只能对各用户消息进行求解,即系数矩阵为单位阵A=I;对用户编码调制后的序列c1,

,c
M
的L路线性组合给出定义如下;令所有M用户编码后的序列用矩阵形式表示为对c1,

,c
M
的以A为系数矩阵的L路线性组合表示为由于采用q元线性码,运用公式(10)和(12),V满足编码后序列的线性组合V和消息序列的线性组合U通过信道编码生成矩阵G关联;对应G的译码器是基于对V的观测或软概率信息计算U,后通过恢复B;现有的非格码的多址系统不包含此步骤;步骤六:接收机逐符号检测;针对编码调制后的消息序列线性组合V=[v1ꢀ…ꢀ
v
L
]
T
的软概率信息的计算,提供如下两种逐符号检测方法;方法1:基于列表球面译码LSD的检测;此方法直接基于N维空间中的接收信号,在通过球面译码建立起来的可控数目的列表中,计算v1ꢀ…ꢀ
v
L
的软概率信息,不做降维处理;方法2:基于线性滤波的逐符号检测;针对第l路线性组合v
l
,首先对N维空间中的接收信号进行线性滤波,形成单维信号用于该路线性组合v
l
的逐符号后验概率计算;对每路滤波后的信号,将系数非零的用户视为有
用信号,将系数为零的用户视为干扰,放入等效噪声进行处理;步骤七:接收机译码;将得到的关于v
l
的后验概率序列输入到q进制译码器,获得第l路消息序列线性组合u
l
的软信息并做判决,标记为对L路进行完全的并行操作;获得判决后,通过得到对所有用户的信息序列的判决;若线性组合的计算结果正确,即因A在q元域上满秩即存在A
‑1,所有用户的消息序列B被正确译码;接收机的流程描述为:步骤八:多阶段接收机增强处理;对计算正确的线性组合进行广义逆操作,正确恢复出部分用户的消息序列;令表示运用广义逆处理后正确恢复出的部分用户的索引的集合;通过LDPC码的奇偶校验判别该译码的消息序列正确与否;对b
i'
,i'∈Ω,进行步骤一中的编码与调制,获得x
i'
,i'∈Ω;后将x
i'
,i'∈Ω,从接收到的信号中删除;令Ω
c
为Ω的补集,下一阶段用户数目|Ω
c
|<M,即原M用户的多址系统下降为|Ω
c
|个用户的多址系统;对该|Ω
c
|用户的多址系统模型重复步骤四、步骤五、步骤六、步骤七的操作,获得进一步增强的性能与承载率;步骤九:仿真验证与性能评估;在单天线AWGN多址信道和衰落多址信道进行误码率仿真;对各承载率,确定译码门限,并与现有IDMA和SCMA方案的性能进行比较,量化格码多址的性能增益;在采用格码多址的多天线MU

MIMO系统,对其进行FER的仿真验证,与信道理论容量的中断概率下界的差距进行评估,并评估其相对采用迭代MMSE软干扰消除的IDMA系统方案的性能增益,以及在复杂度、功能性、兼容性方面的优势;经过仿真验证,格码多址在单天线AWGN多址信道下相较IDMA和SCMA有至少1.4dB的增益;若均采用5GNR标准的LDPC码,格码多址则有高达数dB的增益;在单天线瑞利衰落多址信道下,对比IDMA和SCMA,格码多址显著提升用户数目,实现至多350%的系统承载率;在多天线系统空分多址中,格码多址支持用户数目为接收天线数目1

3.5倍的承载率,以及获得全部空间分集增益,在连接密度及误帧率上,采用迭代MMSE软干扰消除的IDMA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格码多址系统收发机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对M用户,扩频序列长度为N
s
的系统,首先生成M
×
M的哈达玛Hadam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涛陈秋卓余方涛刘荣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