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料电池余热利用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07337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余热利用系统及车辆,其中燃料电池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燃料电池热管理组件、第一采暖组件、第二采暖组件、热交换器和三通阀,燃料电池热管理组件和第二采暖组件通过热交换器相连,第一采暖组件和第二采暖组件通过三通阀相连,第一采暖组件设置于司机舱区域,第二采暖组件设置于乘员舱区域;燃料电池热管理组件的热量能够通过热交换器进入第一采暖组件和第二采暖组件,以使得乘员舱区域和司机舱区域能够实现采暖。和现有技术相比,上述燃料电池余热利用系统不仅使得燃料电池的余热能够供给乘员舱区域,还能够供给司机舱区域,从而实现了燃料电池余热的有效利用,大大减少了能量浪费。大大减少了能量浪费。大大减少了能量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料电池余热利用系统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燃料电池
,特别涉及一种燃料电池余热利用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燃料电池堆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需使用冷却液将电堆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带出反应堆以维持电堆内最优工作温度。而这部分热量为低品位热,较难使用,通常通过散热器风扇将其直接排放于环境中,一方面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浪费,另一方面增加了燃料电池启动升温时间。
[0003]当前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中通过热交换器将燃料电池的余热交换至乘员舱内,同时在热交换器无法满足时,开启加热器进行辅助加热。上述方案主要考虑了乘员舱的采暖需求,对采暖需求要求更频繁的司机舱一般采用电加热独立采暖方式,但是电加热暖风舒适性较差,同时也不能利用燃料电池余热进行采暖,从而造成能量上浪费。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燃料电池余热利用系统,能够有效利用燃料电池的余热,减少能量浪费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余热利用系统,能够有效利用燃料电池的余热,减少能量浪费。
[0006]本技术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燃料电池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燃料电池热管理组件、第一采暖组件、第二采暖组件、热交换器和三通阀,所述燃料电池热管理组件和所述第二采暖组件通过热交换器相连,所述第一采暖组件和所述第二采暖组件通过所述三通阀相连,所述第一采暖组件设置于司机舱区域,所述第二采暖组件设置于乘员舱区域;
[0009]所述燃料电池热管理组件的热量能够通过所述热交换器进入所述第一采暖组件和所述第二采暖组件,以使得所述乘员舱区域和所述司机舱区域能够实现采暖。
[0010]优选的,所述燃料电池热管理组件包括第一燃料电池热管理组件和第二燃料电池热管理组件,所述第一燃料电池热管理组件和所述第二燃料电池热管理组件通过节温器相连。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燃料电池热管理组件包括第一管路,和设置于所述第一管路上的散热器,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管路上。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燃料电池热管理组件包括第二管路,和设置于所述第二管路上的电堆、第一水泵和第一加热器。
[0013]优选的,所述第二燃料电池热管理组件还包括过滤器。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采暖组件包括第三管路、第四管路、第二加热器、第一暖风芯体
和第二水泵,所述第二加热器、第一暖风芯体和第一水泵设置于所述第三管路上,所述第四管路连通所述第三管路和所述第二水泵,截止阀设置于所述第四管路上,所述第一暖风芯体设置于所述第三管路和所述第四管路之间。
[0015]优选的,所述第二采暖组件包括第五管路和设置于所述第五管路上的第三水泵和第二暖风芯体,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第五管路上。
[0016]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燃料电池余热利用系统。
[0017]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当车辆运行过程中,燃料电池热管理组件所释放的热量可以通过热交换器进入第一采暖组件,再通过三通阀进入第二采暖组件,以使得乘员舱区域和司机舱区域能够实现采暖需求。和现有技术相比,上述燃料电池余热利用系统不仅使得燃料电池的余热能够供给乘员舱区域,还能够供给司机舱区域,从而实现了燃料电池余热的有效利用,大大减少了能量浪费。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燃料电池余热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各部件名称如下:
[0021]100为第一燃料电池热管理组件,101为第一管路,102为散热器,200为第二燃料电池热管理组件,201为第二管路,202为电堆,203为第一水泵,204为第一加热器,205 为过滤器,300为第一采暖组件、301为第三管路,302为第四管路,303为第二加热器, 304为第一暖风芯体,305为第二水泵,306为截止阀,400为第二采暖组件,401为第五管路,402为第三水泵,403为第二暖风芯体,500为热交换器,600为三通阀,700为节温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2]有鉴于此,本技术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余热利用系统,能够有效利用燃料电池的余热,减少能量浪费。
[0023]本技术的另一核心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
[0024]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接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5]请参考图1,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燃料电池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燃料电池热管理组件、第一采暖组件300、第二采暖组件400、热交换器500和三通阀600,燃料电池热管理组件和第一采暖组件300通过热交换器500相连,第一采暖组件300和第二采暖组件 400通过三通阀600相连,第一采暖组件300设置于司机舱区域,第二采暖组件400设置于乘员舱区域;其中,燃料电池热管理组件的热量能够通过热交换器500进入第一采暖组件300和第二采暖组件400,以使得乘员舱区域和司机舱区域能够实现采暖。
[0026]当车辆运行过程中,燃料电池热管理组件所释放的热量可以通过热交换器500进入第一采暖组件300,再通过三通阀600进入第二采暖组件400,以使得乘员舱区域和司机舱
区域能够实现采暖需求。和现有技术相比,上述燃料电池余热利用系统不仅使得燃料电池的余热能够供给乘员舱区域,还能够供给司机舱区域,从而实现了燃料电池余热的有效利用,大大减少了能量浪费。
[0027]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燃料电池热管理组件包括第一燃料电池热管理组件100和第二燃料电池热管理组件200,第一燃料电池热管理组件100和第二燃料电池热管理组件 200通过节温器700相连。
[0028]需要说明的是,节温器700优选为三通阀,节温器700具体包括a口、b口和c口,通过a口、b口和c口之间的连通与截止,实现第一燃料电池热管理组件100和第二燃料电池热管理组件200的连通与切断。
[0029]具体的,第一燃料电池热管理组件100包括第一管路101,和设置于第一管路101上的散热器102,其中热交换器500的第一端设置于第一管路101上。
[0030]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燃料电池余热利用系统中,第二燃料电池热管理组件200 包括第二管路201,和设置于第二管路201上的电堆202、第一水泵203和第一加热器204。
[0031]第一燃料电池热管理组件100与第二采暖组件400通过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料电池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料电池热管理组件、第一采暖组件、第二采暖组件、热交换器和三通阀,所述燃料电池热管理组件和所述第二采暖组件通过热交换器相连,所述第一采暖组件和所述第二采暖组件通过所述三通阀相连,所述第一采暖组件设置于司机舱区域,所述第二采暖组件设置于乘员舱区域;所述燃料电池热管理组件的热量能够通过所述热交换器进入所述第一采暖组件和所述第二采暖组件,以使得所述乘员舱区域和所述司机舱区域能够实现采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电池热管理组件包括第一燃料电池热管理组件和第二燃料电池热管理组件,所述第一燃料电池热管理组件和所述第二燃料电池热管理组件通过节温器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燃料电池热管理组件包括第一管路,和设置于所述第一管路上的散热器,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管路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电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瑞牛永凯霍茂森王昊
申请(专利权)人:风氢扬氢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