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旋转模具的复合增强管生产线及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7206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旋转模具的复合增强管生产线及生产工艺,属于塑料管材挤出成型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旋转模具,使得内管管体以旋转的方式水平直线输出;沿内管管体输出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有真空定型机、第一喷淋箱以及旋转牵引机;输送机,呈固定设置,其上设置有增强介质,其中,在增强介质的输出方向上设置有输送装置,通过输送装置实现增强介质的直线输出,且增强介质的输出方向与内管管体轴线垂直方向之间的夹角可调,在预设缠绕参数的控制下,实现增强介质与内管管体外径表面之间的缠绕动作。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旋转模具的复合增强管生产线及生产工艺,提高复合增强管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实现了连续生产。实现了连续生产。实现了连续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旋转模具的复合增强管生产线及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塑料管材挤出成型
,涉及一种复合增强管生产线,特别是一种基于旋转模具的复合增强管生产线及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复合增强管是在缠绕管上缠绕丝状或者带状增强介质,以此加强缠绕管的强度,目前对于实壁缠绕管的加工方法通常如下设置:
[0003]首先通过挤出模具挤出呈中空设置的内管管体,其中,内管管体沿直线方向水平运动,而增强介质通过旋转设备沿内管管体的轴线方向环形缠绕于内管管体的外管径上,由于内管管体的运动方向为直线运动,增强介质的运动方式为周向运动,形成增强介质的螺旋状缠绕,再通过外层塑料包覆,形成复合增强管。
[0004]但是,采用上述所述的工艺,存在如下两个不足之处:
[0005]其一,当安装于旋转设备上的筋管用尽时,需要停机装料,才能再次实现缠绕管的加工,从而导致生产效率的低下;
[0006]其二,由于旋转设备是绕内管管体的轴线方向周向运动的,而旋转设备的体积较大,重量较重,从而导致旋转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旋转模具的复合增强管生产线及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以成型内管管体的旋转模具,并通过旋转模具使得内管管体以旋转的方式水平直线输出;沿内管管体输出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有真空定型机、第一喷淋箱以及旋转牵引机,其中,通过真空定型机实现对由旋转模具输出的内管管体进行定径处理;通过第一喷淋箱实现对定径后的内管管体进行降温处理,温度降至变形可控的状态;旋转牵引机的转速与旋转模具的转速一致,并通过旋转牵引机带动以旋转方式水平直线输出的内管管体持续移动;用以增强介质输出的输送机,呈固定设置,并位于内管管体输送方向的两侧或一侧,其上设置有用以缠绕在内管管体外径表面的增强介质,其中,在增强介质的输出方向上设置有输送装置,通过输送装置实现增强介质的直线输出,且增强介质的输出方向与内管管体轴线垂直方向之间的夹角可调,在预设缠绕参数的控制下,实现增强介质与内管管体外径表面之间的缠绕动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旋转模具的复合增强管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旋转模具包括用以中心进料或者侧向进料并形成内管管体的第一成型模具,和与第一成型模具相连,并驱动第一成型模具整体作周向旋转运动的第一旋转机,其中,通过第一旋转机与第一成型模具相连接,使得在第一成型模具的输出端得到以旋转方式水平直线输出的内管管体,且第一成型模具与第一旋转机同轴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旋转模具的复合增强管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挤出机,且第一挤出机的出料端与第一成型模具的进料端相连,并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其中,第一挤出机的出料端、第一成型模具的进料端均位于第一成型模具作周向运动时的轴线上,且第一成型模具上设置有沿第一成型模具轴线方向的进料通道和出料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旋转模具的复合增强管生产线,其特征在于,第一成型模具的进料端与第一挤出机的第一机筒之间通过第二机筒及密封机构相连,其中,第二机筒和密封机构机筒呈中空设置,第一机筒内置有送料螺杆。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旋转模具的复合增强管生产线,其特征在于,第一旋转机连接于第一成型模具的进料端,且第二机筒的一端与第一成型模具的进料端相连,第二机筒的另一端贯穿第一旋转机并与密封机构相连,密封机构与第一机筒相连,其中,密封机构内部设置有球面配合面,通过球面配合面进行动静连接并实现密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旋转模具的复合增强管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密封机构包括连接于第一机筒上的球形凸密封板或球形凹密封板,和对应连接于第二机筒上的球形凹密封板或球形凸密封板,其中,第二机筒上远离第一成型模具进料端的一端嵌套有轴承,第一机筒上远离第一挤出机出料端的一端嵌套有压块座,且轴承与压块座之间通过紧固件相连,从而在球形凸密封板与球形凹密封板之间形成活动配合并具有密封效果的间隙。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旋转模具的复合增强管生产线,其特征在于,第一旋转机包括主轴,通过主轴带动第一成型模具作周向旋转,且主轴与第一成型模具呈同轴设置,其中,在主轴与第一成型模具的进料端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一成型模具进料端上的第一法兰盘,和对应设置于主轴上的第二法兰盘,且第一法兰盘与第二法兰盘呈同轴设置,并通过第一法兰盘与第二法兰盘之间的连接,实现第一成型模具与主轴之间的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旋转模具的复合增强管生产线,其特征在于,主轴呈中空设置,且第一成型模具的进料端依次贯穿第一法兰盘、第二法兰盘并伸入主轴中,其中,第二机筒的一端与第一成型模具的进料端相连,第二机筒的另一端贯穿主轴经密封机构与第一机筒相连,且第一机筒、密封机构、第二机筒与主轴呈同轴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旋转模具的复合增强管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分别在第一成型模具和第二机筒上环套有多个加热圈,通过加热圈熔融第一挤出机的出料端至第一成型模具腔体中内管管体成型的材料,其中,主轴上沿主轴的轴线方向环套有多个导电环,通过导电环给予加热圈供电,且每个导电环上设置有单个滑动触点供电,或者设置多个滑动触点供电。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旋转模具的复合增强管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加热圈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成型模具温度检测点,其中,在每个加热圈上设置有无线热电偶,无线热电偶的一端插入并固定在第一成型模具内,另一端伸出加热圈外,实现温度信号向接受器的无线传输。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旋转模具的复合增强管生产线,其特征在于,主轴上设置有用以安装导电环的安装面,并在安装面的两侧各设置有台阶面,且在台阶面上嵌套有轴承和轴承挡圈,其中,两个台阶面上的轴承挡圈之间通过机箱相连。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旋转模具的复合增强管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旋转机还包括电机,且电机的输出端与主轴之间设置有减速机构,其中,该减速机构为链轮或齿轮传动。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旋转模具的复合增强管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当增强介质呈丝状设置时,该输送机包括呈固定设置的第一底座,且在第一底座上设置有立板,该立板上设置有用以内管管体通过的通孔,并在立板的两侧各安装有丝盘支架,其中,立板上安装有用以切割内管管体外径表面,并在内管管体的外径表面形成螺旋状凹槽的割槽结构,和压线轮,丝盘支架上安装有用以缠绕丝状增强介质的储丝盘,且丝状增强介质的输出端经第一张紧结构缠绕于螺旋状凹槽上,并通过压线轮将缠绕于螺旋状凹槽中的丝状增强介质与螺旋转凹槽槽底紧密贴合。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于旋转模具的复合增强管生产线,其特征在于,丝状增强介质为单头设置或者为多头设置,其中,当丝状增强介质为单头设置时,立板上的割槽结构、压线轮,和丝盘支架上的储丝盘、第一张紧结构的数量均为一个;当丝状增强介质为多头设置时,立板上的割槽结构、压线轮,和丝盘支架上的储丝盘、第一张紧结构的数量与之匹配,割槽结构、压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新王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