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墙体施工用涂胶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6665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墙体施工用涂胶机;包括底座和L形支撑架,所述L形支撑架固定安装在底座上端的右侧,还包括驱动机构、上胶机构和涂胶机构,驱动机构设置在上胶机构的右侧,涂胶机构设置在上胶机构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通过输料泵和输料管将胶箱内的涂料输送至涂胶机构上,避免了传统的涂刷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将涂胶辊沾浸涂料桶,降低了工作强度,同时通过驱动电机和螺纹杆驱动滑动块上的涂胶机构上下移动,通过气缸推动涂胶辊架上的涂胶辊紧贴墙面,同时通过驱动电机和螺纹杆驱动滑动块上的涂胶机构上下移动,从而方便了多墙面的涂刷,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墙体施工用涂胶机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墙体施工用涂胶机。

技术介绍

[0002]乳胶漆是以合成树脂乳液为基料,加入颜料、填料以及各种助剂配置而成的一种水性涂料,乳胶漆因其迅速成膜、缩短工期、节省施工费用、透气性优良、环保无异味、耐洗刷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住房建筑环保涂料中。乳胶漆在对建筑墙体进行涂刷时,这样就需要用到墙体漆粉刷工具,从而便于人员粉刷使用。
[0003]目前针对墙体的粉刷工作大多是通过人工手持粉刷辊对墙面进行涂刷,在使用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的将粉刷辊沾浸涂料桶,带乳胶漆覆盖在辊轮表面后,将辊轮取出,通过手握杆将辊轮津贴墙面推动刷胶,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由于乳胶漆的角度摆放以及乳胶漆的重力,导致乳胶漆在辊轮上轴向覆盖胶膜厚度不一致,直接导致了刷在墙面上的乳胶漆厚度不一致,常常需要反复涂抹才能消除这种厚度差,直接导致涂刷工人的工作强度大,而且自动化程度低,对于高处的墙体,需要搭建脚手架,工人站在脚手架上对墙体进行涂刷,涂刷工需要不停的转换粉刷位置,且在涂刷过程中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涂刷使用的乳胶漆也需要随时跟着涂刷工转移,再一次增加了涂刷工作的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建筑墙体施工用涂胶机,在涂刷时无需人工徒手涂刷,就可以对墙体的外表面进行均匀的粉刷和抹平,实用性强,减轻建筑施工的劳动强度,且增加了建筑施工的安全性。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建筑墙体施工用涂胶机,包括底座和L形支撑架,所述L形支撑架固定安装在底座上端的右侧,还包括驱动机构、上胶机构和涂胶机构,驱动机构设置在上胶机构的右侧,涂胶机构设置在上胶机构的底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螺纹杆、导向杆和滑动块,驱动电机安装在底座内,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穿过底座顶部与螺纹杆的一端连接,螺纹杆的另一端与L形支撑架内侧顶部通过轴承连接,滑动块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安装在螺纹杆上,所述涂胶机构包括涂胶辊架,涂胶辊架的一侧设置有上下对称的两个涂胶辊轴,所述涂胶辊轴上均安装有涂胶辊,涂胶辊架另一侧设置有盒体,所述盒体内设置有气缸,气缸的活塞杆穿过盒体一侧与涂胶辊架的中部通过驱动杆连接,盒体的另一侧与滑动块固定连接;所述上胶机构包括胶箱、下料斗、输料泵和输料管,所述胶箱和输料泵设置在底座的一侧,输料泵与胶箱的出料口通过出料管连接,下料斗设置在涂胶辊的顶部且与涂胶辊架通过支撑杆连接,所述下料斗底部的下料口与涂胶辊辊轴平行,所述下料斗与输料泵通过输料管连接。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两个导向杆,两个导向杆分别对称设置在螺纹杆前后两侧。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杆上套装有弹簧。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行走轮,且任意一个行走轮上设置有锁止机构。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料斗内壁上安装有均料管,均料管的底部开设有若干出料孔,所述输料管的出料端与均料管的中部连接。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通过输料泵和输料管将胶箱内的涂料输送至涂胶机构上,避免了传统的涂刷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将涂胶辊沾浸涂料桶,降低了工作强度,同时通过驱动电机和螺纹杆驱动滑动块上的涂胶机构上下移动,通过气缸推动涂胶辊架上的涂胶辊紧贴墙面,同时通过驱动电机和螺纹杆驱动滑动块上的涂胶机构上下移动,从而方便了多墙面的涂刷,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2]2、本技术通过设置两个上下对称的涂胶辊,下料斗向上面的涂胶辊提供乳胶漆,上面涂胶辊上的乳胶漆沿下面涂胶辊轴向分布在下面涂胶辊上,下面的涂胶辊再将乳胶漆涂刷在墙体上,使用两个涂胶辊进行涂胶,一次涂刷就能达到效果,避免多次修面的缺陷,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3]3、本技术通过在下料斗的内壁上安装一带通孔的均料管,使其乳胶漆均匀的落在涂胶辊上,保证乳胶漆在涂胶辊的轴向覆盖胶膜厚度一致,提高了乳胶漆对墙体的涂抹质量。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涂胶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涂胶机构的剖示图。
[0017]图中:1、底座2、L形支撑架;3、行走轮;4、驱动机构;41、螺纹杆;42、滑动块;43、导向杆;5、上胶机构;51、胶箱;52、输料泵;53、输料管;54、下料斗;6、涂胶机构;61、涂胶辊架;62、涂胶辊;63、盒体;64、气缸;、65、驱动杆;7、均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9]实施例1:
[0020]本实施例是针对现有的乳胶漆人工徒手涂刷方式存在工作强度大、自动化程度低和涂刷效率差的问题,提出一种不仅能减轻建筑施工的劳动强度,且增加了建筑施工的安全性、实用性强且工作效率高的建筑施工墙体涂胶机。
[0021]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一种建筑墙体施工用涂胶机,包括底座1和L形支撑架2,所述L形支撑架2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端的右侧,所述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行走轮3,且任意一个行走轮3上设置有锁止机构;还包括驱动机构4、上胶机构5和涂胶机构6 ,驱动机构4设置在上胶机构5的右侧,涂胶机构6设置在上胶机构5的底部。
[0022]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驱动电机、螺纹杆41、导向杆43和滑动块42,驱动电机安装在底座1内,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穿过底座1顶部与螺纹杆41的一端传动连接,螺纹杆41的另一端与L形支撑架2内侧顶部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导向杆43有2个,导向杆43固定安装在底座与
L形板2之间且导向杆43分别对称设置在螺纹杆41的前后两侧,滑动块42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安装在螺纹杆41上,且滑动块42右侧前后对称套设在导向杆43的外侧;具体工作时,驱动电机带动螺纹杆41旋转,带动滑动块42沿导向杆43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涂胶机构6和上胶机构5移动,使得上胶机构5和涂胶机构6对建筑墙体进行涂胶处理。
[0023]所述涂胶机构6包括涂胶辊架61,涂胶辊架6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上下对称的两个涂胶辊轴,所述涂胶辊轴上均安装有涂胶辊62,涂胶辊架61另一侧设置有盒体63,所述盒体63内设置有气缸64,气缸64的活塞杆穿过盒体63一侧与涂胶辊架61的中部通过驱动杆65连接,所述驱动杆65上套装有弹簧,弹簧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盒体63的另一侧与滑动块42固定连接;具体工作时,驱动气缸64的活塞杆推动涂胶辊架61上的涂胶辊62紧贴墙面,上胶机构5为涂胶辊62源源不断地提供乳胶漆,在驱动机构4的带动下,由于上面的涂胶辊62和下面的涂胶辊62上下对称,在上面的涂胶辊62转动时,上面涂胶辊62上的乳胶漆会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墙体施工用涂胶机,包括底座和L形支撑架,所述L形支撑架固定安装在底座上端的右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机构、上胶机构和涂胶机构,驱动机构设置在上胶机构的右侧,涂胶机构设置在上胶机构的底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螺纹杆、导向杆和滑动块,驱动电机安装在底座内,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穿过底座顶部与螺纹杆的一端连接,螺纹杆的另一端与L形支撑架内侧顶部通过轴承连接,滑动块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安装在螺纹杆上;所述涂胶机构包括涂胶辊架,涂胶辊架的一侧设置有上下对称的两个涂胶辊轴,所述涂胶辊轴上均安装有涂胶辊,涂胶辊架另一侧设置有盒体,所述盒体内设置有气缸,气缸的活塞杆穿过盒体一侧与涂胶辊架的中部通过驱动杆连接,盒体的另一侧与滑动块固定连接;所述上胶机构包括胶箱、下料斗、输料泵和输料管,所述胶箱和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轩雷曹晓培贺蒙蒙马振奎郭荣强薛亚雷王世玉张卓皓轩云南张春晖李雪宁张洪涛解改玲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诚易老家装配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