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用雨污分流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6558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用雨污分流井,包括雨水井本体,所述雨水井本体外部上端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井盖,所述雨水井本体外部一侧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污杂导流管,所述雨水井本体外部另一侧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雨水导流管,所述雨水井本体底部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雨水井本体底部的边侧位置固定连接有排污过度管,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雨水井本体底部固定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排污过度管的外部端口固定连接有排污导管,所述排污过度管与排污导管之间固定连接有污泥过度仓。该污水处理用雨污分流井,降低了雨污混合的使用风险,提升了整体的雨污分流使用效果,且能够对井壁进行环形刮除清理,防止污水管堵塞。污水管堵塞。污水管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用雨污分流井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污水处理用雨污分流井。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是指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是极为重要的生态保护手段,雨污分流井是污水处理中的过度装置,能够将污水与雨水进行分流,使污水更加便于进行处理。
[0003]然而现有用于污水处理作业中的雨污分流井大多存在污水容易进入到雨水管道中,对雨水造成污染,无法达到雨污分离的目的,且污水中的污杂难以分离,并容易残留在井壁上,长期如此会产生污垢,占用井内空间可能会导致出现污水管道发生堵塞的使用情况,整体对于雨污分流的使用效果较为一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用雨污分流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分流效果较为一般,且污水中污杂容易残留在井壁上难以清理,长期使用会造成污水管道堵塞的使用情况,使用性能受到相应影响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处理用雨污分流井,包括雨水井本体,所述雨水井本体外部上端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井盖,所述雨水井本体外部一侧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污杂导流管,所述雨水井本体外部另一侧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雨水导流管,所述雨水井本体底部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雨水井本体底部的边侧位置固定连接有排污过度管,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雨水井本体底部固定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排污过度管的外部端口固定连接有排污导管,所述排污过度管与排污导管之间固定连接有污泥过度仓。
[0006]进一步的,所述雨水井本体内部上端的边侧位置固定安装有雨滴传感器,所述雨水导流管穿过雨水井本体内部预设有雨水导流电磁阀,所述雨滴传感器与雨水导流电磁阀之间相互电性连接,所述雨水井本体外部正面固定安装有检修井梯,且雨水井本体内部下端的边侧位置固定安装有一级液位传感器,所述一级液位传感器与驱动电机之间相互电性连接,所述雨滴传感器的下端位置倾斜固定安装有导流板;
[0007]通过增设了与雨水导流电磁阀相互电性连接的雨滴传感器,使得雨水导流电磁阀在未下雨状态下使用处于闭合状态,能够进行外部直接排污作业,丰富了整体的使用功能性。
[0008]进一步的,所述雨水井本体外部一侧的下端位置固定连接有污水进管,所述污杂导流管与雨水井本体内部之间相互连通,所述污杂导流管与污水进管内部之间相互连通,所述污水进管穿过雨水井本体与其内部之间相互连通,所述雨水井本体内部的中间位置倾斜固定安装有滤杂网,且滤杂网的一端位于污杂导流管的下端位置,所述滤杂网的另一端位于雨水导流管的上端位置;
[0009]通过增设了滤杂网与污杂导流管,使得滤杂网上端所阻拦污杂能够通过污杂导流管汇流至污水进管中,减少了污水进入雨水导流管内部的风险性。
[0010]进一步的,所述井盖的外部上端横向等间距开设有雨水槽,所述井盖通过雨水槽与雨水井本体内部之间相互连通,所述旋转轴的外部上端环形等间距对称固定安装有环壁刮板,且环壁刮板与雨水井本体内壁之间相互贴合,所述排污过度管与雨水井本体内部之间相互连通;
[0011]通过增设了环壁刮板,使得该雨水井内部内壁能够在使用过程中进行定期清理,进而能够有效减少污水管道出现堵塞的使用情况,有利于延长该雨水井整体的使用寿命。
[0012]进一步的,所述污泥过度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污泥排出管,所述污泥过度仓内部一侧的上端位置固定安装有二级液位传感器,所述污泥过度仓内部的另一侧位置固定安装有挡泥网,且污泥排出管的外部预设有污泥排除电磁阀,所述排污导管通过污泥过度仓与排污过度管内部之间相互连通,所述排污导管的外部预设有排污电磁阀,所述二级液位传感器与排污电磁阀之间相互电性连接;
[0013]通过增设了污泥过度仓,使得该雨水井在进行污水排放作业时能够有效将污水与内部污泥能杂物进行分离,有助于提高后续的污水处理工作效率。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污水处理用雨污分流井,通过增设了与雨水导流电磁阀相互之间电性关联的雨滴传感器,使得该雨水井的雨水导流口在为下雨过程中始终保持闭合状态,如此便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外部排污过程中污水进入到雨水管道中,降低了雨污再次混合的使用风险,提升了整体的雨污分流使用效果,且通过在内部增设了环壁刮板,能够在污水导流过程中对井壁进行环形刮除清理,有利于减少污水管道在长期使用工作中出现堵塞的使用情况,同时污泥过度仓的增设了,最大程度的保证了污水导流排放过程中污水与内部污杂之间能够分离,降低了污水处理难度,有效提升了整体的综合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内部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图3中A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图3中B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雨水井本体;2、井盖;3、污杂导流管;4、雨水导流管;5、检修井梯;6、驱动电机;7、排污过度管;8、污水进管;9、雨滴传感器;10、滤杂网;11、一级液位传感器;12、旋转轴;13、雨水槽;14、污泥过度仓;15、导流板;16、环壁刮板;17、排污导管;18、污泥排出管;19、二级液位传感器;20、挡泥网;21、排污电磁阀;22、污泥排除电磁阀;23、雨水导流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
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3]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案的限制。
[0024]其次,本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方案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0025]请参阅图1

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处理用雨污分流井,包括雨水井本体1、井盖2、污杂导流管3、雨水导流管4、检修井梯5、驱动电机6、排污过度管7、污水进管8、雨滴传感器9、滤杂网10、一级液位传感器11、旋转轴12、雨水槽13、污泥过度仓14、导流板15、环壁刮板16、排污导管17、污泥排出管18、二级液位传感器19、挡泥网20、排污电磁阀21、污泥排除电磁阀22和雨水导流电磁阀23,雨水井本体1外部上端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井盖2,雨水井本体1外部一侧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污杂导流管3,雨水井本体1外部另一侧的中间位置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用雨污分流井,包括雨水井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井本体(1)外部上端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井盖(2),所述雨水井本体(1)外部一侧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污杂导流管(3),所述雨水井本体(1)外部另一侧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雨水导流管(4),所述雨水井本体(1)底部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6),所述雨水井本体(1)底部的边侧位置固定连接有排污过度管(7),所述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穿过雨水井本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旋转轴(12),所述排污过度管(7)的外部端口固定连接有排污导管(17),所述排污过度管(7)与排污导管(17)之间固定连接有污泥过度仓(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雨污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井本体(1)内部上端的边侧位置固定安装有雨滴传感器(9),所述雨水导流管(4)穿过雨水井本体(1)内部预设有雨水导流电磁阀(23),所述雨滴传感器(9)与雨水导流电磁阀(23)之间相互电性连接,所述雨水井本体(1)外部正面固定安装有检修井梯(5),且雨水井本体(1)内部下端的边侧位置固定安装有一级液位传感器(11),所述一级液位传感器(11)与驱动电机(6)之间相互电性连接,所述雨滴传感器(9)的下端位置倾斜固定安装有导流板(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雨污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井本体(1)外部一侧的下端位置固定连接有污水进管(8),所述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陶凯杨成芬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市普瑞斯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