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化床反应器和制备低碳烯烃的装置以及制备低碳烯烃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烯烃制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流化床反应器,制备低碳烯烃的装置,以及制备低碳烯烃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低碳烯烃,即乙烯和丙烯,是两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其需求量在不断增加。一般地,乙烯、丙烯通过石油路线来生产,但由于石油资源有限的供应量及较高的价格,由石油资源生产乙烯、丙烯的成本不断增加。近年来,人们开始大力发展替代原料转化制乙烯、丙烯的技术。其中,一类重要的用于低碳烯烃生产的替代原料是含氧化合物,例如醇类(甲醇、乙醇)、醚类(二甲醚、甲乙醚)、酯类(碳酸二甲酯、甲酸甲酯)等,这些含氧化合物可以通过煤、天然气、生物质等能源转化而来。某些含氧化合物已经可以达到较大规模的生产,如甲醇,可以由煤或天然气制得,工艺十分成熟,可以实现上百万吨级的生产规模。由于含氧化合物来源的广泛性,以及转化生成低碳烯烃工艺的经济性,所以由含氧化合物转化制烯烃(OTO)的工艺,特别是由甲醇转化制烯烃(MTO)的工艺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0003]目前含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化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该流化床反应器的反应区域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原料分布器(8)、第二原料分布器(11)和催化剂分布器(16),所述催化剂分布器(16)与第二催化剂进料管(27)连通,所述第一原料分布器(8)与所述第二原料分布器(11)之间形成为密相区(28),所述催化剂分布器(16)所在的区域形成为与所述密相区(28)连通的催化剂分布区(29),在所述密相区(28)的反应器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催化剂进料口(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化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原料分布器(8)包括第一分布器中心区域(40)和位于所述第一分布器中心区域(40)外周的第一分布器外部区域(42),所述第一分布器外部区域(4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催化剂进料口(24)相对应的第一分布器增强区域(3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化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催化剂进料口(24)位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分布器增强区域(38)的外边缘中心的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化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布器增强区域(38)上设置有多个呈柱状的第一分布器增强喷头(39),所述第一分布器增强喷头(39)的中心线与水平方向形成的夹角为45
°‑
75
°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化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布器增强喷头(39)包括依次连接的增强喷头进口(39
‑
1)、增强喷头渐缩管(39
‑
2)、增强喷头管喉(39
‑
3)、增强喷头扩大段(39
‑
4)和增强喷头出口(39
‑
5),所述增强喷头进口(39
‑
1)与所述第一原料分布器(8)的主体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化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喷头管喉(39
‑
3)的直径与所述增强喷头进口(39
‑
1)的直径比例为1:5
‑
20,所述增强喷头管喉(39
‑
3)的长度与该增强喷头管喉(39
‑
3)的直径之间的比例为5
‑
10:1。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流化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原料分布器(11)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二原料分布器(11)的径向延伸的第二分布器气体主导流管(43)、多个沿所述第二原料分布器(11)的径向依次设置的第二分布器气体环隙导流管(44)、设置在所述第二分布器气体环隙导流管(44)上的第二分布器风口(45)和第二分布器固体导流槽(46),每个所述第二分布器气体环隙导流管(44)设置为绕所述第二原料分布器(11)的中心区域呈环形分布,所述第二分布器固体导流槽(46)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分布器气体环隙导流管(44)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化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布器气体环隙导流管(44)的宽度与所述第二分布器固体导流槽(46)的宽度之间的比例为1:2
‑
6。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流化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分布器(16)包括催化剂分布器主导流管(47)和多层沿所述催化剂分布器主导流管(47)的上下方向分布的催化剂分布系统(48),所述催化剂分布器主导流管(47)竖向设置于所述反应区域且与所述第二催化剂进料管(27)连通,所述催化剂分布系统(48)包括多个第一催化剂分布导管(49)和多个第二催化剂分布导管(50),所述第一催化剂分布导管(49)与所述第二催化剂分布导管(50)沿所述催化剂分布器主导流管(47)环向交错分布且均与所述催化剂分布器主导流管(47)连通,所述第一催化剂分布导管(49)与所述第二催化剂分布导管(50)分别设置有多个催化剂出口(5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化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分布系统(48)对应的所述第一催化剂分布导管(49)和所述第二催化剂分布导管(50)的长度由上至下依次减小,所述第一催化剂分布导管(49)和所述第二催化剂分布导管(50)上的所述催化剂出口(51)等距分布。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流化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该流化床反应器上设置有第一进料口(1)和第二进料口(2),所述第一进料口(1)与所述第一原料分布器(8)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二进料口(2)位于所述密相区(28)与所述催化剂分布区(29)的交汇区域。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流化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料口(1)与所述第二进料口(2)的进料量比为1
‑
10:1。13.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流化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催化剂进料口(24)的上方设置有与所述流化床反应器的内壁连接的循环布料挡板(34)。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流化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布料挡板(34)和所述第一催化剂进料口(24)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催化剂进料口(24)的孔径的比例为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攀,王艳学,李晓红,齐国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