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韧性强的涤纶针织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6303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组合韧性强的涤纶针织面料,包括第一防静电涤纶面料层、第一吸汗棉层、高效韧性层、第二吸汗棉层和第二防静电涤纶面料层,所述第一吸汗棉层固定连接在高效韧性层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吸汗棉层固定连接在高效韧性层的底面,所述第一防静电涤纶面料层固定连接在第一吸汗棉层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防静电涤纶面料层固定连接在第二吸汗棉层的底面,所述第一防静电涤纶面料层的内部开设有透气间隙,所述透气间隙的内部均匀固定连接有纬丝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通过在涤纶针织面料的内部添加高效韧性层,能够提高涤纶针织面料内部的组合层韧性的强度,同时能够提高涤纶针织面料的舒展性,避免给人们造成不适感。避免给人们造成不适感。避免给人们造成不适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韧性强的涤纶针织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涤纶针织面料设备
,具体为组合韧性强的涤纶针织面料。

技术介绍

[0002]涤纶也称为聚酯纤维,而聚酯纤维的强度高、模量高、吸水性低,作为民用织物及工业用织物都有广泛的用途,作为纺织材料,涤纶短纤维可以纯纺,也特别适于与其他纤维混纺,而涤纶针织面料即是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织物,但是现有的涤纶针织面料在使用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现有的涤纶针织面料内部的组合层韧性不佳,导致涤纶针织面料在使用时舒展性较差,并且存在紧绷感,从而给人们的造成一定的不适感,所以需要组合韧性强的涤纶针织面料,以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组合韧性强的涤纶针织面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组合韧性强的涤纶针织面料,包括第一防静电涤纶面料层、第一吸汗棉层、高效韧性层、第二吸汗棉层和第二防静电涤纶面料层,所述第一吸汗棉层固定连接在高效韧性层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吸汗棉层固定连接在高效韧性层的底面,所述第一防静电涤纶面料层固定连接在第一吸汗棉层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防静电涤纶面料层固定连接在第二吸汗棉层的底面,所述第一防静电涤纶面料层的内部开设有透气间隙,所述透气间隙的内部均匀固定连接有纬丝线,所述纬丝线的外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经丝线,所述高效韧性层的内部均匀固定连接有聚酯纤维,所述聚酯纤维的外表面螺旋绕接有氨纶纤维,所述聚酯纤维的外表面螺旋绕接有纤维素纤维,所述聚酯纤维的外表面螺旋绕接有涤棉丝。
[0005]优选的,所述氨纶纤维、纤维素纤维和涤棉丝在聚酯纤维的螺旋缠绕彼此接触。
[0006]优选的,所述纬丝线和经丝线在透气间隙的内部交叉连接。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08]本技术通过在涤纶针织面料外表面设置第一防静电涤纶面料层和第二防静电涤纶面料层,能够对涤纶针织面料起到防静电的作用,而第一吸汗棉层和第二吸汗棉层,能够提高涤纶针织面料的吸汗功能,从而保证人们舒适感,通过在涤纶针织面料的内部添加高效韧性层,能够提高涤纶针织面料内部的组合层韧性的强度,同时能够提高涤纶针织面料的舒展性,避免给人们造成不适感。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技术的主体展开示意图;
[0011]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防静电涤纶面料层结构示意图;
[0012]图4为本技术的高效韧性层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

第一防静电涤纶面料层、2

第一吸汗棉层、3

高效韧性层、4
‑ꢀ
第二吸汗棉层、5

第二防静电涤纶面料层、6

透气间隙、7

纬丝线、8

经丝线、9

氨纶纤维、10

聚酯纤维、11

纤维素纤维、12

涤棉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组合韧性强的涤纶针织面料,包括第一防静电涤纶面料层1、第一吸汗棉层2、高效韧性层3、第二吸汗棉层4和第二防静电涤纶面料层5,第一吸汗棉层2固定连接在高效韧性层 3的上表面,第二吸汗棉层4固定连接在高效韧性层3的底面,第一防静电涤纶面料层1固定连接在第一吸汗棉层2的上表面,第二防静电涤纶面料层5 固定连接在第二吸汗棉层4的底面,第一防静电涤纶面料层1的内部开设有透气间隙6,透气间隙6的内部均匀固定连接有纬丝线7,纬丝线7的外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经丝线8,高效韧性层3的内部均匀固定连接有聚酯纤维10,聚酯纤维10的外表面螺旋绕接有氨纶纤维9,聚酯纤维10的外表面螺旋绕接有纤维素纤维11,聚酯纤维10的外表面螺旋绕接有涤棉丝12。
[0016]氨纶纤维9、纤维素纤维11和涤棉丝12在聚酯纤维10的螺旋缠绕彼此接触,能够使得氨纶纤维9、纤维素纤维11和涤棉丝12紧密连接在聚酯纤维 10的外表面,保证高效韧性层3的稳定性。
[0017]纬丝线7和经丝线8在透气间隙6的内部交叉连接,能够提高第一防静电涤纶面料层1的韧性强度,提高第一防静电涤纶面料层1的防护性。
[0018]工作原理:涤纶针织面料在进行使用时,外表面的第一防静电涤纶面料层1和第二防静电涤纶面料层5能够起到消除静电的作用,从而避免涤纶针织面料在使用时,受到静电的影响,而涤纶针织面料内部的第一吸汗棉层2 和第二吸汗棉层4,能够起到吸汗的作用,避免汗液过多给人们造成不适,而人们在进行高强度运动时,会对涤纶针织面料造成拉伸感,同时高效韧性层3 内部的氨纶纤维9会延展拉伸,由于高效韧性层3的弹性优异,而且高效韧性层3的强度比乳胶丝高2~3倍,并且更耐化学降解,同时高效韧性层3的耐酸碱性、耐汗、耐海水性、耐干洗性、耐磨性均较好,从而能够提高涤纶针织面料的韧性,与此同时聚酯纤维10外表面纤维素纤维11同样会被延展拉伸,而纤维素纤维11具有天然的亲水性,卓越的握裹力,及较高的韧性和强度,从而进一步的提高涤纶针织面料的韧性强度,通过在涤纶针织面料的内部添加高效韧性层3,能够提高涤纶针织面料内部的组合层韧性的强度,同时能够提高涤纶针织面料的舒展性,避免给人们造成不适感。
[001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组合韧性强的涤纶针织面料,包括第一防静电涤纶面料层(1)、第一吸汗棉层(2)、高效韧性层(3)、第二吸汗棉层(4)和第二防静电涤纶面料层(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汗棉层(2)固定连接在高效韧性层(3)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吸汗棉层(4)固定连接在高效韧性层(3)的底面,所述第一防静电涤纶面料层(1)固定连接在第一吸汗棉层(2)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防静电涤纶面料层(5)固定连接在第二吸汗棉层(4)的底面,所述第一防静电涤纶面料层(1)的内部开设有透气间隙(6),所述透气间隙(6)的内部均匀固定连接有纬丝线(7),所述纬丝线(7)的外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志铭陆惠强朱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东奕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